如何看懂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一年前看过一次 不是太懂 现在又在看 我该如何看懂这部电影 需要了解关于柏林的什么知识?画面中出现的《兰亭集序》《蒹葭》等初高中所学的诗歌 那时候 他们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娄烨的《颐和园》其实讲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且和政治关系不大,即便是放在当前的背景也是成立的。

  整个电影都是由一个一个片段组成,从画面、音乐、片段给你一种感觉。

  就像你去回忆过去,已经完全没有了完整的脉络和故事。

  你能想起来的不过是她那时候说过的某句话,那天的天气,阳光刺眼,那天她扬起的嘴角,她的微笑,那天的感觉,都是片段。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我们最初想要什么,全都忘了。

  可以先看看吴文光的两部纪录片《流浪北京》和《四海为家》

  不要跳着看。

  正在写这个电影的论文,我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

  首先你要看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这个背景非常特殊和重要,这部电影的年轻人们是第一批面临国门大开、外来思想(存在主义在电影里尤为突出)进入的,极度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通过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又在这种诉求中迷惘。

  政治运动只是一个背景衬托不是主要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当然必不可缺),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讲述的是这一代人(代表人物余虹)的命运,这个故事不是以一个历史的大伦理叙述而是一个非常个人私人化的伦理叙述方式来叙述的,所以余虹的言论会有让人不解的地方,你要站在她个人道德伦理观的角度来看,她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会这么认为,这是娄烨想要表达的一部分。

  娄烨的人生轨迹和余虹这一代人是一模一样的,他的妻子也是曾经留德的人(我甚至怀疑这些人在现实中可能有原形),这些经历给予他很多反思,这些反思都放到了这部电影里。那一代人从冲动极端寻求自由、诉求自我,到碰壁后(选择屈服或者选择流亡)、淹没在消费时代的大流之中,渐渐从一个迷惘进入了另一个迷惘里,整个过程是就像余虹和周伟还有李缇的爱情一样,飞蛾扑火一样去追求理想化的不可能存在的爱情,最终只剩一声叹息。

  LZ想要了解背景可以先了解一下八十年代后期的国内外背景,大致了解当时格局和这一帮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就可以了。思想背景推荐LZ看几本书吧,我也在看的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刘小枫《这一代人的爱与怕》

  (但是值得区分的是里面提到的四五一代稍微比余虹这一代要早,不是同一代人)《沉重的肉体》

  ,也可以对比看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https://lttt.blog.ustc.edu.cn/2012/09/08/%E8%BD%AC%E8%87%AA%E6%A0%A1%E5%86%85%E4%B8%83%E4%B8%87%E5%AD%97%E5%BC%BA%E5%A4%A7%E5%BD%B1%E8%AF%84%EF%BC%9A%E9%A2%90%E5%92%8C%E5%9B%AD.html

上一篇:1964年的香港邵氏电影《昭君出塞》 解说 - 邵氏版昭君出塞,精致与魔改同在,
下一篇:系统误报频发,iPhone车祸检测占用大量救援资源?|科技创新伦理问题前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