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伦理原则中案主自决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研究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摘要:案主自决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伦理守则,也是社会工作者处理案主问题的关键技巧。同时,作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伦理困境之一,这一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实务社会工作者们,可以说,该议题的探讨包含着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主自决伦理困境问题,笔者通过文獻研究法与和案例分析法,对案主自觉原则进行分析论述,谈谈自己想法。

  关键词:案主自决;传统文化;家长主义;自决困境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是具有高度本土化特色的专业,基于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在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里,对“伦理困境”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西方与本土的差别,在伦理困境的解读上是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基于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思想,人际交往方式上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上的理解。现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相继出台青少年社会工作处理办法,不难看出,我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社会工作,相信在国家的推动下,中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会发展的至善至美。案主自决,简单来说,就是案主拥有自己决定的权利,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在案主自决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体现的价值就是引导案主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1.2研究意义

  首先在理论层面:案主自决实现路径的理论研究,探讨一线社工在实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案主自决的伦理困境,分析当时所采取的办法,能帮助提炼梳理出一套现实意义下该伦理困境的解决模式。其次在实践层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案主自决理论层面的质性研究以及分析各观点上的局限和长处,能够帮助一线社工尽力解决不相容的争端与价值观上的复杂矛盾,减轻社工在困境中的心理压力,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案主自决的伦理困境。

  二、针对青少年个案实务的研究分析

  小 A,一个16岁的高二学生,小芳是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一天小 A 告诉小芳,她怀孕了。男孩丢下小A 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小芳问小 A 关于男孩更多的信息,小 A 也不肯说,她说这件事是自己做的,不怪那个男孩,自己也不后悔。她不敢告诉父母,父母很少注意到小 A 的情绪波动,而且他们最近老是吵架,闹离婚,更不怎么管小 A 了。她告诉父母最近住在同学家,他们也没多问。小 A 告诉小芳,她想打胎,但是没有钱,十分害怕。在与小 A 父母进行沟通时发现,父亲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每每提到女儿小 A 怀孕的时候父亲都恨不得要杀了小 A,于是社工小芳也不敢让小 A 回家,直接给小 A 送到院挂号,并让小 A 将孩子打掉。案主小 A 十分纠结和彷徨,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把孩子生下来,并且小 A 还处于未成年人阶段,面临着退学的困境,父母总是吵架,对小 A 的关心和管教比较少。案主正处于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小 A自愿主动地找到了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小芳,社会工作者小芳也表示愿意帮助小 A走出困境,主动与小 A的父母沟通,但沟通几次无效,决定替案主小 A做决定,社会工作者小芳独自决定带案主小 A去医院,进行人工流产。

  三、案主自决伦理困境的原因

  3.1生活环境不同

  案主小 A 与社会工作者小芳的生活环境大有不同,小A的父母总是吵架,父母的注意力也不在小A的身上,缺乏对小 A的管教。

  3.2案主的决策能力不足

  面对未成年案主小 A,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社会工作者、学校、家长的正确引导,未成年做决定的能力有限,常常会被忽视,这更需要家长、社会工作者的悉心引导。

  四、案主自决伦理困境的解决方式

  4.1明确案主问题,引导案主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帮助案主更好地解决问题,需要了解案主的生理特性、心理需求和案主的最终诉求。

  4.2鼓励案主,使案主树立自信,提高案主自主能力

  应该鼓励案主,让案主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树立案主的自信。

  4.3提倡以“性教育”为主题班会进入校园

  应该以“性教育”为主题走进校园,普及生理知识,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学习到性知识,学会保护自己,让未成年人认识到保护好自己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4.4社会工作者应摆脱“家长主义”

  摆脱“家长主义”的首要任务是社会工作者认清自己的错误价值观,在认清的同时,要充分理解社会工作伦理的原则,尊重案主的想法。

  五、结语

  通过利他主义和助人自助的基本诠释,了解这两个的含义,才能为案主更好地服务。社会工作者要尊重与案主的文化、价值观上的道德差异,克服“家长主义”“父权主义”的干扰,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接案的过程中,不断以发展、探索的思想,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相信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案主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芳.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5.

  [2]刘旖婷,刘冬梅.2015,浅析社会工作中案主有限自决权[J],才智:247

  [3]皮湘林,案主自决的道德性质及道德责任,文史博览(理论),2008(9)

  [4]戴香智,侯国凤,“案主自决”的局限及其实践选择[C],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24

  [5]Gortner, H. F.(1991). Ethics for public managers. New York: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40

  [6]李米换,靳晓芳.社会工作者“双重身份”的伦理困境解读——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6-40.

  [7]赵芳.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7.

  作者简介:

  张欣慈(1996.06-),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社会工作,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上一篇:黑镜第四季第二集Arkangle大天使
下一篇:试析话剧《雷雨》戏剧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