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规划,把握好九大创新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全域旅游是依托旅游业,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地区产业资源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整合,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系统化旅游发展格局。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中国将开展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自此,旅游全域化发展拉开序幕。

  2017年,全域旅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全国上下全域旅游取得初步进展,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全域旅游都在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导。

  

  全域旅游是单个景点到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是传统门票经济向全域全产业经济的转变;是单个旅游运营商单打独享向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转变;是传统的旅游设施完善到全域思维下旅游设施的通盘考虑的转变;是旅游服务到整合全域公共服务的转变。

  全域旅游的“全”,是全空间配置、全产业统筹、全时空打造、全要素考虑。在全域旅游规划中,一方面要“盘活存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产品体验,创新经营方式,强化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要强调“激活增量”,谋划好新业态,引领市场需求,以期实现产业规模的裂变。

  

  以前传统的旅游规划是围绕旅游资源进行的“单一景点型规划建设”,这种规划建设对旅游地的资源要求较高。在全域旅游格局之下,旅游规划思维应该进行调整,以一种“全域吸引物规划开发”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以景点资源为中心的旅游规划固有思维模式,创新旅游开发理念,在全域化的思路下,激活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契合当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当前,“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大背景,全域旅游规划也必须要适应时代背景,积极创新体例观。要把全域的旅游目的地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依据现有旅游规划体例,将全域之下的旅游新业态、旅游产业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等内容纳入全域发展过程。同时创新全域的规划、建设、营销与保障体系,以全产业化、全空间化的发展思路进行旅游业产业链打造、业态培育、目的地形象提升,以一种“全而新”的形式实现全域旅游下规划的变革性发展。

  

  传统的旅游六要素指的是“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维度基本上对旅游的要素进行了比较全的概括,在传统的旅游规划中是适用的。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将旅游要素进行了割裂,并且在当下的全域化格局之下,这些旅游要素必须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同时要进行整体化考虑。全域旅游格局下,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将传统的六要素进行重组,同时需要将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等元素进行融合,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全方位、全产业、高质量的旅游发展格局。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吃厕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一纳入吸引物范畴,形成一个涵盖旅游全产业链的新型要素融合观,延伸旅游资源链条。

  

  全域旅游格局下的旅游发展是一种全要素纳入的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一种“处处是景、人人服务、全域旅游”的发展机制。因此,这就对旅游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些过时陈旧的旅游项目必须要进行改造,适当做“减法”,而适用于全域发展的旅游项目则要适当进行规划和开发,进行“加法”。通过加法与减法的配合,实现规划项目之间的融合互补,同时考虑全域资源的内部聚集性和外部关联性,对项目进行整体统筹。这种思维下,旅游项目发展就不只是传统的追求“新、奇、特”的短期化发展,而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更注重项目联合驱动的,以打造精品为目的的精致化、细致化与极致化的资源利用方式。

  

  传统的旅游规划将旅游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三位一体视为重中之重,全域格局下,不仅仅要关注这三方面的功能,更要对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游线布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进行关注,提升全域旅游的配套功能实现配套的经济功能驱动。因此在全域旅游规划中,一是要创新旅游功能的横向提升,实现全域旅游功能“量”的增长,二是要创新旅游功能的纵向提升,实现全域旅游功能“质”的飞跃。积极拓展旅游多种功能,开发包括康养健体、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民俗生活、运动健身等多功能板块,做到“质”与“量”双管齐下。

  

  全域旅游将旅游摆脱了传统的以单个景点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模式,实现的是全产业融入、全资源融合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从这一思路出发,旅游规划要重视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积极围绕旅游的大品牌塑造核心竞争力,增加全域旅游品牌价值链的连续性与有效性。因此,旅游规划在品牌打造阶段,除了要考虑目的地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还要针对本地特色提出普适性的形象发展模式。例如都江堰联合青城山,塑造“白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全域城市旅游形象。将传统的“单一核心吸引物”转变为“全域旅游”名片,注重对品牌观念的塑造,创造彰显全域旅游形象的旅游品牌。

  

  传统旅游开发注重对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开发,达到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双重收获。全域旅游要在传统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形成融合资源、服务、市场、品牌、投资等多因素的全价值链。首先要创新传统社会价值观,形成人与社会、文化、生态多要素互动的纽带,构建全域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民服务的理念,搭建起一套价值底层逻辑;其次要注重旅游业对各产业的带动作用,旅游规划对客流导向与经济价值的引导能力,形成一个市场价值观为主,围绕游客需求变化的价值格局;最后要形成具有区域溢价效应的盈利价值观与品牌价值观。

  

  全域营销体系是指在营销推广的过程中,摆脱传统的“以单个景点为中心”的方式,将产品营销推广和目的地推广相结合,形成一个“全域化市场、一体化营销、多样化推广”的营销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依托上游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下游企业、居民、游客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全民营销网络。

  这种模式不止要对旅游市场有精准的把握与认知,更要对营销推广策略熟练把握,具体市场具体方案,精准营销,策划内容营销、关系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区域内区域外结合的全域全媒体营销体系。

  

  扩展旅游产品空间,需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思维,推进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树立一个全域旅游的大产业观,将旅游发展与社会发展“五化”建设相结合,打造“旅游”+“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农业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三产业融合。在规划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要创新产业融合的意识;二要创新产业融合的路径;三要形成产业融合的创意;四要提供产业融合的支撑。规划将旅游作为全域产业结构发展的中心环节与教育、交通、农业、工业、养老、医疗、养生、会奖、装备制造等其他产业相融合,拓展全域旅游产品空间,打造全域旅游产业生态。

  

  注:本文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北京乐多港奇幻乐园中秋节游玩攻略(时间+门票)
下一篇: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关于大力开发工业旅游的建议》第023号提案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