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你看到他们,请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时翻山越岭、跨越城域参与紧急救援,有时静静听你倾吐困惑,有时却是在地铁里引路、海滩上捡垃圾。他们年龄各异、职业不同、口音天南地北,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

  //

  作为内地首个成立义工组织的城市,深圳在31年间发展出260万注册志愿者,组建了千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服务项目近120万个,包括交通治安、环保、文旅、专业技能、大型活动等。

  今天,在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深圳团市委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特地推出为《致敬“红马甲”》点赞活动,选取深圳15个具有代表性的志愿者服务队进行展示,藉此向深圳志愿者致敬。让我们共同向他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节日快乐!并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为他们点赞助力!

  一、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热线服务组——“聆听之魅”

  

  “喂,您好!这里是12355热线,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1989年,五湖四海来南下大军汇聚于深圳这座年轻城市,背井离乡的愁绪和独自打拼的压力,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困惑和孤独。于是,在深圳团市委的牵线搭桥下,19名热心人士开通了“关心,从聆听开始”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热线电话,义务倾听失意者的述说、解答弱势者的维权困惑、回应来电者的政策咨询。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条热线后来注册成为内地首个义工组织(即后来的深圳市义工联),并逐渐发展出拥有208万注册义工的庞大队伍。

  如今,这条热线以“深圳市义工联直属热线服务组”示人,并于2013年全新升级为“深圳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采用“统一受理、分类处置、全程跟办、专业服务”多种服务模式,为青少年提供“咨询-跟进-转介-回访”的全流程线上线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接听热线服务,同时还拓展到多方面,如开展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宣传;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入机关、社区、校园、工厂、医院开展面对面专业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等多领域,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顿,舒缓情绪压力与心理障碍;为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守护心灵的港湾。在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赛会展会组——“展示之魅”

  

  “大型赛事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在国际上素有先例。

  作为首个落地深圳的国际赛事,2011年8月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激发了深圳市民空前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是深圳义工事业的重要转折。

  事实上,2009年深圳从贝尔格莱德接过大运会会旗时,深圳市义工联也同年成立直属的赛会展会组,此后吸引义工注册数量呈几何倍增。而这个直属组此后也一直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为深圳市大型赛会展会暨政府大型会议(包括高交会、慈善会、文博会等)提供外语翻译、礼仪引导等各项专业志愿服务。

  

  截至2021年11月,共有注册志愿者10131人(其中党员志愿者2263人)、外语专业志愿者超千人(有13个语种),为赛事展会提供志愿服务964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0万小时。同时,管理一个城市U站(新城市广场站)、3个特色U站(中级法院、北大医院、市党群服务中心),拥有一支扶贫济困专项基金(玫瑰工坊基金),通过手工制作、义卖等募得善款超百万元,开展助学、助孤、助残等项目上百次。

  三、深圳蓝天救援队——“勇敢之魅”

  

  老人登山失联被营救、驴友台风天受困被救、支援河南郑州抗洪救灾……

  跨越山海、深涉险境,在这些特殊的场景中,有一支“蓝色身影”总能给人带来镇定和安心,甚至给予勇气,这就是来自“深圳蓝天救援队”的力量。

  与志愿者多以“红马甲”示人不同,深圳蓝天救援队是一支以山野救援、城市救援、水域救援、意外事故救援和民众防灾减灾培训、大型群众性活动保障等为主,逐步加强城市意外事故救援、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自然灾害救援能力的公益救援组织,也是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

  

  这支队伍以志愿服务为原则,辅助政府应急体系,所有队员都经过急救培训,获得初级救护员资格,有急救、消防等各项相关师资证书,专业化程度高。自2013年5月26日成立以来,已先后参与了雅安地震、尼泊尔地震、河南抗洪救灾等国内外重大救援活动。目前在册正式队员百余人,志愿者200余人。

  

  四、深圳市地铁义工联合会——“温暖之魅”

  

  时隔17年,深圳地铁线路已经多达11条之多,成为市民、游客通勤的主要交通工作。

  作为中国首个轨道交通行业法人义工团体,于2012年10月正式成立的深圳市地铁义工联合会开创了全国地铁义工服务先河,一群热衷于地铁公益事业,不为物质报酬,自愿服务和帮助他人的地铁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其中,形成自发性服务。

  依托深铁的公益平台,联合会倡导“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志愿深铁,爱心随行”为服务理念,以“服务地铁,温暖城市”为服务愿景,为市民提供“365天不打烊”志愿服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34个。

  

  五、深圳市第一反应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中心——“急救之魅”

  

  “有人心脏骤停必须抓住‘黄金4分钟’”

  “异物卡喉最佳抢救时间只有五分钟,应立即用海姆立克手法急救”

  ……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溺亡、窒息、心肌梗塞等各类突发意外事件离每个人都不遥远,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或许能在分秒间才挽救他人生命,深圳市第一反应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中心就是抱着这样的初心成立的。

  这个由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审批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组织成立于2016年5月,由深圳一群热爱生命的急救导师组成,是专门从事公众应急救护普及和推动公众急救事业发展的志愿服务组织。

  

  他们希望通过长期与市民的互动,积极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同时召集大批志愿者,加强学习应急救护技术,成立专业的应急救护队伍,使中心的志愿者和导师能够遍布整个深圳市的每一个角落。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即可以随时随地快速有效对遇险受灾人员展开无偿紧急救援服务,把深圳打造成公众急救领先城市。

  六、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自然之魅”

  

  作为临海城市,深圳拥有260多公里海岸线,深圳东西涌海岸线还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是深圳乃至全国热门的穿越线路。但随着优美的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也相伴而来。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因此而生。作为我国首家以海洋环保为主题的民间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协会成立于2002年,正式注册于2005年,同年即发起第一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活动。

  

  风雨兼程19年,如今协会已从单纯地“海底清洁”发展到关注海洋清洁、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环保科普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环保机构。先后获得深圳市5A等级社会组织、深圳市慈善典范机构、广东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七、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应援之魅”

  

  13年前,汶川大地震引发海内外无数人关注和悲痛。

  一支自发组织、全部成员均为志愿者的民间专业救援队伍在震后迅速成立,这就是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简称“深圳公益救援队”)。其前身是深圳山地救援队,也是国内唯一一支通过国家社会应急力量能力分类分级测评城市搜救2级测评的队伍,代表了深圳综合型社会应急力量。

  

  救援队现有队员637人、志愿者1470人,设有山地、水域、高空、医疗、通讯和城市搜救等6支专业队,具备地震、台风、暴雨多灾种响应能力。自2008年建队以来,已多次对广东省、深圳市乃至外省市发生的各类户外事故实施救援行动,曾参与山野环境救援行动,支援云贵旱灾、雅安地震、粤北水灾、海南风灾、云南地震、尼泊尔地震等。

  

  八、深圳市旅游志愿者总队——“文明之魅”

  

  “把文明旅游送回家,温暖旅游人千里返乡行”“把深圳文明旅游形象带出去”......

  每逢旅游旺季,来深圳旅游的人们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深入景区、车站等游客聚集点开展“做文明游客、树深圳形象”宣传活动,为市民、游客宣导“文明旅游”“安全出行”等理念,这就是深圳市旅游志愿者总队的志愿者们。

  2015年7月,深圳先行先试“旅游义工”,由深圳市旅游协会成立全国首个“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总队”。2018年,总队又创新服务模式,成立了全国首个深圳文明旅游移动U站。该站由新能源中巴车改装而成,具有可移动、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周期性选取深圳各主要景区、口岸、机场、车站及人流密集区,作为驻点为市民及来深游客提供本地旅游、重大赛事活动信息咨询、文明旅游宣传与各项便民服务。

  

  成立至今,总队已设立53支分队,每年开展活动超百场,为志愿者记录服务时长115261小时。先后获得国家旅游局“四个一批”中国旅游志愿服务先锋组织、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春雨工程”、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公益机构提名奖”、“百佳市民满意项目”等荣誉,成为深圳旅游的“特殊名片”。

  

  九、“美丽深圳”志愿者服务队——“美丽之魅”

  

  蓝天白云,繁花似锦,绿植满城。

  多年来,深圳生态环境频登热搜惹来不少艳羡,良好的城市生态背后离不开这群人的默默付出,他们就是“美丽深圳”志愿者服务队。

  

  自2016年6月成立以来,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了“清山净滩”“文明养犬”“爱心替岗”“社区垃圾分类宣导”“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城管法制宣传”“自然科普教育”“文明游园引导”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磨房深圳百公里”“深圳国际马拉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等重大赛事以及大型活动中也都传播下文明美丽的种子,成为深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深圳美好环境的守护者,服务队总队设在深圳市城管宣教和发展研究中心,现有市级服务队12支、区级服务队10支,目前注册人数6248人。截至2021年10月,已在深圳组织开展活动累计达到8988场,服务人次350577人次,形成城市管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十、深圳市智慧海安全救援服务中心——“救援之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从“7.18”海南特大台风,到“8.03”鲁甸6.5级地震抢险救灾,这是一支频频出现在灾害救援及灾后重建现场的志愿队——深圳市智慧海安全救援服务中心。

  自2013年成立后,该中心专注于防灾减灾公益事业,在技能培训和队员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又兼具全方位应急能力,致力于打造更加专业的志愿者应急队伍。如今其救助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深圳,而是覆盖到全国各地需要援助的区域,为灾区群众带去深圳志愿者的爱。

  

  与此同时,践行“急时应急,平时服务”是宗旨,该中心除了重大灾害救援行动外,还日常开展了400余次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和相关培训。他们希望,当事故发生时,每个人都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由被动救援变成主动自救甚至救助他人,为生命挣得更多希望。

  十一、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治水之魅”

  

  深圳河、茅洲河、大沙河……治水曾是深圳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2017年,深圳团市委升级“志愿者之城”建设,以制度化、专业化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河流治理成为重要的探索领域之一。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在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等政府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支持下,深圳团市委发起成立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地方性法人志愿者河长组织,后又全国首创生态环保领域“地方政府+专家智库+社会力量”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建立起志愿者河长、河小二、护水骑兵、大学生治水联盟、红领巾河小二组成的“五位一体”志愿服务队,培育和孵化志愿者河长论坛、联盟、学院、联合会和基金,拉起个人、组织、阵地、载体、资金的全链条参与模式。

  

  十二、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健康之魅”

  

  瘦肉精、毒奶粉、农残菜……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正是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的使命与行动“源动力”。

  这个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5月,以“民生安全”为己任,旨在深入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参与社会共治改革。截至目前,总队下设11支区属分队,按照志愿者年龄和职业划分,组建了大学生分队、少年儿童分队以及11支企业团体分队,全市共有24支分队,实名注册志愿者超1.4万名。

  

  目前,已广泛开展1200余场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10项社会监督行动,助力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复学,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先后获评2021年“‘精’字当头打造城市志愿服务新品牌”项目、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服务群众项目三等奖、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共计11大奖项。

  十三、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安全之魅”

  

  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87.7%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而“救命神器”AED则是此类急救的重要设备。

  今年初,深圳市免费发放1000份“AED+应急物资包”急救组合,其背后的推手正是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

  作为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公益职能的延伸,公共安全领域青年志愿服务的探索尝试,该义工联合会围绕“公共安全·一呼百应”社会应急体系构建目标,通过志愿服务开展专业培训、普及救护设备、推广应急科技,助力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体系,助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前,联合会所服务的项目覆盖了全国50余个城市,持证专业急救志愿者达2万余人,累计开设万余场以“应急救护”为主题的社区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过45万人。通过“安心场所”“安心驿站”等公益模式,在公众场所安装AED急救设备超1000台,持续探索AED公益铺设的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急救设备覆盖率。现深圳试点经验已推广至珠三角、雄安新区、海南等全国各地。

  十四、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老兵之魅”

  

  危难之时显身手,关键时刻见本色。

  在军中“为人民服务”,退伍后无论身处何方仍然保持着一腔热血和爱国之心,这就是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的初心。

  深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5月,2020年2月26日,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其整合为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现已突破1.3万人转入常态化志愿服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退役军人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在全市各区自发成立了各类疫情防控志愿队、突击队、先锋队达20余支。

  而红星志愿服务队,自组建以来,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参与疫情防控45万多人次、帮助高考学生700余人次、献血205800毫升,为12万多名市民接种疫苗、核酸检测提供志愿服务,开展“战友微心愿”“老兵帮老兵”等自我服务563次,帮扶退役军人1129人次。

  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广东省优秀战疫志愿服务典型”“广东省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

  

  十五、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维护之魅”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2020年9月1日深圳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正式进入“强制分类”的法治时代。

  

  但要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必定是一条漫漫长路,有这样一群人却自觉的承担起示范引领和监督运维的责任,他们是甘于站在垃圾站、垃圾箱前,忍受臭气和脏污而服务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2020年,深圳团市委、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联合发起“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并印发《关于印发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围绕宣传推广、投放引导、社会公益、定时督导、明查暗访、抽检“点选”、课题调研、品牌培育等八大任务,深入到深圳全市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

  未来,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将密切配合深圳市垃圾分类中心工作,统筹调配全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资源,按照“一区一品牌”、“一项目一特色”要求,围绕深圳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打造,创新载体、挖掘各区特色,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亮点品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15个志愿者服务队

  代表了深圳志愿者

  向我们展示了志愿者精神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点击阅读原文

  为他们点赞吧!

  编辑:黄泽华核校:老编小明哥来源:南方+推荐阅读90后博士发现新物种!以深圳命名......在非洲意外当上酋长的中国小伙,现在咋样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巫山小三峡,重庆最早的5A级景区,比长江三峡还美,如游画卷中
下一篇:中国龙舟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