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栾川: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机遇,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整体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全域开展“旅游+”和“+旅游”活动,实现了城市乡村景区化、景区发展全域化、旅居福地品质化,形成了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市繁荣、强化产业融合、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格局,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活动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创造了新成就,为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和有益启示。

  2020年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3.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7000元。

  县域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县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由3603.7元增长至13169.7元。

  

  一、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和机遇

  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反映着栾川人立足于自身优势谋发展的务实精神,又反映着栾川人敏锐的机遇意识。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两大优势。

  优质的旅游资源。栾川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国家生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和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50多种,钨钼储量大、品位高,属于世界级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全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家,乡村景点35个。

  

  栾川天河大峡谷资料图片

  兴旺的旅游产业。栾川全域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了一批高端景区和景点。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了示范区“八项优先”政策。在未遭受突发性疫情影响的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5%。

  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既是栾川对旅游业作出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预判,也是栾川抢抓重大战略转型的机遇选择。

  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国家发展格局和“两山”理论的全面贯彻落实,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提供了机遇。

  省级层面的战略机遇。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的战略部署,为实施全域旅游带动战略指明了方向;“三区一群”的战略部署,“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高标准谋划,伏牛山养生度假旅游产业集群的省级规划,为栾川实施全域旅游带动战略提供了机遇。

  二、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成效

  栾川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勇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集中概括为:实施“一个战略”、明确“两个准则”、突出“三个带动”、落实“四项举措”、强化“五项保障”、打造“六个创新点”。

  实施“一个战略”。 栾川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利用旅游业融合力强、带动范围广的特点,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明确“两个准则”。 一是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明确生态绿色的发展准则,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确立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工作准则,规范全域的建设程序和开发行为。

  

  重渡沟 高均海 摄

  突出“三个带动”。 一是突出以全域旅游带动富民增收。目前,该县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由之前的3603.7元增长至13169.7元。二是突出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栾川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加强旅游、农业、扶贫等政策的衔接。扶持了1687家农家宾馆,建设了27个扶贫基地,打造了“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开发了8大系列150余款栾川特色旅游推广产品,培育了1家国家级、38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12个沟域经济示范带。三是突出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业促进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了县域发展的“硬环境”,推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落实“四项举措”。 一是落实生态立县举措。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栾川,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以“绿水青山”培养“金山银山”,用“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程,走出一条生态环境更优、山水财富更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二是落实旅游富县举措。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提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利用效率,提升县域经济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吸引力。三是落实产业强县举措。以新材料、生物制药为重点,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全域旅游为依托,加快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产业全链条拓展、全域化开发和全方位融合,打造旅游带产业、产业促就业、就业惠民生的旅游带动性发展样板。四是落实创新兴县举措。通过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游客享游栾川 曾宪平 摄

  强化“五项保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五年规划为主导、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明晰、功能互补、全域融合、统一协调的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体系。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全县15个乡镇、49个县直单位为成员的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指挥部,定期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制定激励政策,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的步伐,为全域旅游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完善体制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近3年,财政资金撬动涉旅项目累计投资116.8亿元,占全县项目投资总额的60%以上。五是严格考核监督。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考评体系和具体的考核办法。

  打造“六个创新点”。 一是创新社会资本融入制度,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引导县域民营企业家投资旅游业,已经吸引近50亿元县域社会资本支持旅游业发展。二是创新金融信贷制度,支持全域旅游的新发展。制定实施《关于金融支持栾川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设立信用村、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融资。三是创新旅游用地制度,营造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新环境。完善旅游用地的分类体系,为旅游用地出让提供依据。四是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全域旅游营销取得新成效。策划推出“奇境栾川”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实现由景点营销向目的地整体营销的转型。开展党政主导、全员上阵的旅游大营销活动。五是创新旅游与扶贫融合方式,建立旅游扶贫的新模式。首创的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合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性共享旅游成果的全景栾川模式,高度契合国家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2018年,重渡沟脱贫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的旅游减贫案例;2019年,栾川旅游扶贫经验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六是创新行业管理,构建旅游治理新体系。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县级旅游警察大队,组建旅游联合执法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构建“1+3+N”旅游和社会管理的全域、全程融合的治理模式,完善旅游市场及安全管理体系。

  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效

  栾川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经济发展,提升了县域经济实力。2020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3.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7000元,两者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县域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域旅游成了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

  立足生态绿色发展,美化了城乡全域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82.7%,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优良天数354天,成为河南首批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达标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成效显著,连续五次蝉联国家卫生县城的荣誉称号。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全方位融合。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将旅游融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新业态持续涌现,呈现旅游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全方位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曾宪平 摄

  突出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了特色支柱产业。促进新材料、生物医药、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兴产业成长,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科技创新对旅游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覆盖,推进了现代产业跨越式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动产登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洛阳市率先完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在洛阳市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培优育强旅游品牌,提升了栾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景栾川”影响全国,“栾川模式”成为行业范例等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业态培育、旅游项目营销的领跑者。

  坚持发展为民,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提升。坚持民生支出只升不降,保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3142元,年均增长8%。

  三、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与启示

  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的做法,既呈现出突出特点,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全域旅游为主导,以全域融合为核心,以全域统筹为关键,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全域融合发展为目标。

  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融合发展。立足于空间上的全域性,打破独立景点的思维定式,拓展县域基础设施的使用价值,提高旅游投入的资源效率。着眼于参与上的全员性,构建全民知旅游、全民皆导游、全民树形象的特色鲜明的人文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和愉悦感。致力于产业上的全融性,通过旅游与各类产业的融合,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区域多元产业的共同发展。

  

  老家变民宿农户乐开花 资料图片

  以全域旅游统筹全域建设发展。 从全面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层面统筹全域旅游发展,高效配置全社会各类发展资源及公共服务资源。以全域旅游引导全域的建设发展,实现社会资源及公共服务的高效配置。

  以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协调发展。 围绕全域旅游构建全域协调管理机制,创新全域治理体系,提高全域治理能力,实现全域综合高效管理,全面提升游客的便利度、舒适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以全域旅游引领全域共享发展。 全域开展“旅游+”和“+旅游”活动,催生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城乡全覆盖,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成效和特色,也为我们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两山”理论。栾川的经验表明,只有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优势。栾川的经验表明,选择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慎重,既不能脱离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基础条件,更不能寄希望于通过牵强附会的景点臆造来支撑;否则,只会得到劳民伤财的结果。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全方位融合之路。栾川的经验表明,只有实施“旅游+”“+旅游”工程,加强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融合、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与生态工程建设的融合、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才能促进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气象万千山川美 曾宪平 摄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 坚持共建共享 。栾川的经验表明,只有相关利益主体都能够从旅游红利中获利,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减少和避免“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矛盾冲突。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扛起 脱贫攻坚的责任 。栾川的经验表明,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义不容辞的义务,自觉承担脱贫攻坚的责任,才能将全域旅游发展融入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充分体现实施全域旅游带动战略的意义和价值。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创 新体制机制 。栾川的经验表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才能确保各项县域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才能为实施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不竭动力。

  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 加强作风建设 。栾川的经验表明,没有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干事创业的环境,就凝聚不了共识和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就不可能将各项战略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和所掌握的资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与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的项目规划和政策衔接。 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大批含金量较高的品牌优势,深入研究发掘荣誉背后的政策资源,主动对接获取项目和规划信息,力求将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出成效。

  加快智慧旅游大数据系统建设。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旅游数据系统,将目标群体、年龄分层、旅客来源、旅游时间等纳入智慧旅游数据分析体系。强化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旅游市场的融合度,以便精准、及时地处理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打造科技和旅游两个钼都。 依托钨钼的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和钨钼产业的融合发展,将“科技钼都”与“旅游钼都”建设结合起来,将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与旅游景区景点发展相融合,将矿业生态修复工程、工矿业生产过程等纳入全域旅游的建设体系,补齐科技创新的短板,缓解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环境容量的矛盾。

  处理好旅游业现代化发展与传统村容村貌保护的关系。 注意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处理,注重旅游设施建设与原生态保护关系的处理,对于传统民居和村落多一些改造提升,少一些大拆大建,特别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建设,以缓解旅游开发和设施建设与守护乡愁、守护传统文化的矛盾。

  

  依山傍水好风光 曾宪平 摄

  深化土地和投融资制度改革。 探索利用乡村建设用地、采矿修复区等土地使用权支持旅游设施建设的制度,建立分时序统筹、多主体参与的县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利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政策,争取上级用地指标和金融信贷对全域旅游设施建设适度倾斜。

  完善全域旅游治理体系。 建立不同利益主体正式或非正式沟通机制,形成乡村旅游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合作互利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景区景点建设与当地群众的矛盾。构建政府规划指导、社会投资经营、行业协会管理、村组社区参与、旅游合作组织规范、民宿民居专业户自我约束和专业行政队伍执法的城乡全域性管理网络。制定全域旅游的建设、管理、服务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

  实施“由好到精”的全域旅游提升工程。 高质量编制“由好到精”的三年或五年行动计划,将精品化创建意识、精细化管理意识、精诚化服务意识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建设、明确的工作规范和清晰的服务流程。

  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创新从业者岗前、岗中的培训方式,创建县域网络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平台。鼓励民宿民居经营者,利用休业期到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务工,实行以工代训。设立县域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基金,多渠道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 武聪

  【来源:河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在溧阳召开
下一篇:哈尔滨旅游攻略:哈尔滨旅游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