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洛阳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涉及新安......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引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洛阳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跟小编一起了解详细情况吧

  

  洛阳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农业、农村、农民作为基本依托,突出调整结构、提质增效、扩大规模、引领消费,着力完善产业布局结构、强化特色业态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推动乡村旅游在促进沟域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引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县乡主体作用,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乡村旅游协调、规范、健康发展的强劲合力。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多规合一、一村一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发展重点,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培育发展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

  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康养、民俗非遗、体育健身等相结合,培育壮大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康体养生等多种业态,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和农业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以农为本,注重保护。强化规范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乡村环境和乡村风貌保护,保持乡村原有肌理和整体风貌,建设适宜乡村度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发展目标

  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到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6000家,从业人员6.5万人,接待床位9.5万张,年接待游客5500万人次,综合收入300亿元,带动约4.5万农户就业增收。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5个,乡村旅游产业集群10个,生态旅游示范镇10个,休闲观光园区2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0个,精品民宿50家,A级乡村旅游景区40个。

  到2025年,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7000家,从业人员8万人,接待床位11.5万张,年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综合收入500亿元,带动约6万农户就业增收。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8个,乡村旅游产业集群20个,生态旅游示范镇20个,休闲观光园区4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5个,精品民宿100家,A级乡村旅游景区50个。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

  结合城乡发展布局、生态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依托中心城市、核心景区集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优化“一环两带四板块”的空间布局,围绕城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环,发展伏牛山乡村旅游示范带、沿黄河休闲农业体验带,打造东部洛龙、伊滨、偃师城郊休闲旅游,北部孟津、新安沿黄河观光体验旅游,南部汝阳、嵩县、栾川伏牛山度假旅游,西部宜阳、洛宁体育健身写生摄影旅游四大乡村旅游板块,打造“环城、依景、沿线(路、湖、河)”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二)打造特色品牌

  1.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

  总结推广栾川、嵩县、孟津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新安、汝阳、洛宁、宜阳、洛龙、伊滨等县(市、区)加快乡村旅游全域发展。

  2.创建A级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度假区。

  支持鼓励特色旅游村、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对照国家标准,打造核心吸引,完善游赏线路,丰富体验内容,完备公共设施,扩大接待能力。

  3.创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旅游村镇、休闲街区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通过创客基地平台,建设乡村书吧、休闲茶馆、文化餐厅、民宿客栈、非遗体验馆等新产品新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4.推进乡村旅游品牌营销。

  将乡村旅游纳入全市旅游整体营销计划,打造“十大精品线路、百家精品民宿、百种特色商品、百名带头人”等乡村旅游品牌。引导各地依托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庙会打造一批节会活动,培育民俗节会品牌。

  (三)丰富产品业态

  1.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结合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沟域经济示范区、文旅小镇等,集中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到2023年发展10个、2025年发展20个相对集中、独具特色、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2.发展文旅小镇。

  加强旅游与文化、艺术、农业、体育融合发展,推进洛宁爱和小镇、汝阳杜康小镇、孟津三彩小镇、伊川青铜小镇、嵩县手绘小镇建设,打造一批业态新、功能全、产业旺的文旅小镇。

  3.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体验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利用古村古街古建,突出乡风民俗乡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文化传承、网红打卡的特色旅游乡村。推进宜阳赵老屯、西工樱桃沟、孟津魏家坡、伊滨倒盏、汝阳牌路、新安土古洞、栾川西沟、嵩县龙王等特色村建设,全市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到2023年达到50个、2025年达到100个。

  4.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园区。

  依托现代农业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利用地域特色农业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结合,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休闲娱乐需求,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全市省级休闲观光园区到2023年达到20个、2025年达到40个。

  5.发展乡村精品民宿。

  加大招商引资,引进知名民宿品牌,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满足中高端消费供给,推动栾川重渡沟、嵩县车村、汝阳付店、新安石井、洛宁下峪发展深度体验型精品民宿,打造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农家乐转型升级。全市星级乡村民宿到2023年达到50家、2025年达到100家。

  6.发展乡村美食。

  依托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挖掘地域餐饮文化,开展 “百村千味”行动,举办乡村美食大赛,围绕栾川豆腐、洛宁蒸肉、新安烫面角、汝阳麻花、平乐脯肉等乡土美食,各县(市、区)推广3—5个乡村特色美食品种。

  7.发展乡村旅游商品。

  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行动,利用“享游洛阳”电商平台,加强设计创新、策划包装、电商物流,创意开发新安澄泥砚、洛宁竹编、栾川山珍、汝阳香菇、宜阳黑谷粮等特色农产商品。各县(市、区)培育2—5个旅游商品品牌,建设1个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8.发展房车露营休闲体育产品。

  建设白云山、小浪底房车自驾车露营地,打造房车露营、汽车主题酒店、汽车特技表演等体验产品,开发高山滑雪滑草、森林登山步道、徒步穿越步道、滨水骑行绿道等休闲体育产品。

  9.发展乡村研学产品。

  利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非遗、传统建筑、农业遗址,建设非遗体验馆、书吧茶馆、写生基地、研学住宿等项目,发展乡村研学旅游,打造嵩县手绘小镇、洛宁三彩陶艺村等一批乡土乡情主题研学基地和研学营地。全市乡村研学基地营地到2023年达到20个、2025年达到50个。

  10.发展乡村康养产品。

  依托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打造特色康养基地,发展养生养老产业。积极开发伏牛山森林康养、嵩县中医药康养、龙门西山、汝阳雅文虎山、栾川九龙山温泉康养产品。养生养老基地到2023年达到20个、2025年达到50个。

  (四)改善基础设施

  1.提升乡村旅游道路设施。

  加快完善通往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路网,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按“四好农村路”标准整治旅游道路沿线环境风貌,主要乡村旅游点开通乡村旅游直通车,旅游道路沿线建设完善咨询服务点、观景台、特色驿站等设施。

  2.加强乡村原始风貌保护。

  保护乡村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民俗文化、古镇古建等乡村原始风貌,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

  3.加强配套设施和环境提升。

  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停车位,缓解旅游旺季停车难。加大农家宾馆厨房、厕所改建力度。加强乡村旅游点及周边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推进旅游村镇景观化工作,指导房屋外立面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

  4.推进乡村旅游厕所革命。

  通过政府购买、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厕所建设改造和管理维护,做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到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A级厕所管护人员做到全覆盖。

  5.完善公共信息服务。

  强化市域内各类道路旅游交通标志标牌设置,建全乡村旅游信息导向系统。加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通信基站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推行“互联网+”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智慧营销平台,提供智慧导航,培育一批智慧旅游乡村。

  (五)强化要素支撑

  1.增强投融资服务能力。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支持金融机构推进乡村旅游整村授信,推出符合乡村旅游特点的金融产品,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依法合规探索开展乡村旅游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2.增强用地保障能力。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对用途单一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乡村旅游综合服务站点、集散中心、休闲驿站、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划拨建设用地。对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实行点状供地政策,鼓励采用离地高架方式建设旅游固定设施,该类设施建设用地可不办理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支持以出租、合作方式盘活集体、个人闲置房屋、宅基地等资源。

  3.增强人才支撑能力。

  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纳入各部门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雨露计划、千人干部帮扶计划、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等培训中提高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比例。鼓励高校和旅游研究机构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实施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计划。鼓励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鼓励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

  4.增强服务质量管理能力。

  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全面提升乡村民宿、农家乐管理服务,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建立洛阳市乡村旅游主体信用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公示,定期公布乡村旅游红黑名单,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三、组织实施

  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乡村旅游跨区域联动发展,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乡村旅游发展摆到重要位置,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各方支持、广泛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

  洛阳处处是美景

  

  

  

  

  

  

  来源:新安县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十大经典旅游规划方案(一)
下一篇:国庆假期济南文旅市场收官:“泉水游”火热,文化游乡村游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