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丨四川旅游学院:参与精准扶贫 促进高校转型升级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功能。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更好地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高校与各界一道参与了人类历史上这场史无前例的重大行动。在此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参与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有何作用?如何实现各方“双赢”或“多赢”?四川旅游学院在参与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创新了扶贫机制与模式,促进了学校的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2015年,四川旅游学院高度重视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全部参与,分头组织多学科专业人员并多次带队深入实地工作,将专业工作覆盖到大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

  学校先后参与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和炉霍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广安市武胜县、巴中市恩阳区、广元市苍溪县等地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多位教师还参与了四川省委组织部门、省人社部门组织的“旅游精准扶贫专家行”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扶贫机制与模式,将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及凝练办学特色结合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抽调专业骨干力量到实地驻村工作,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形成优质效能。学校通过参与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一方面,有效地助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困难家庭增收;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队伍、干部队伍、学生得到实战锻炼,学科及科研建设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双赢”乃至“多赢”的良好态势。学校参与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三大特色。

  特色

  01

  扶贫工作覆盖大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

  旅游专业团队,绘制旅游资源分布图。2015年,学校领导带领专业团队对白玉县进行资源调研,形成旅游资源分布图。在调查过程中,学校旅游专业团队跑遍了该县大部分乡镇,还曾自驾车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极高山,深入该县环境闭塞的山岩乡,调查该地独特的戈巴文化。事实证明,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适合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达到脱贫致富。学校绘制的旅游资源分布图,对当地“选准突破口,明确主路径”具有切实指导作用,当地领导们感慨地说:“我县旅游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开展精准培训,与产业无缝对接。校、县按照既定规划方案,组织各专业力量,对接大旅游产业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采用到校培训或到县、乡、村培训等形式,针对不同层次受训对象,开展精准培训。迄今已经培训白玉县和炉霍县各级各类人员1300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旅游产业思维、旅游接待礼仪、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酒店与乡村民俗接待服务、餐饮技能、财会业务、山地户外休闲方面专业技能等。通过学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当地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快速提升了当地产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

  抽调精兵强将,做实产品和产业。学校先后派出6人到帮扶乡、村进行挂职,深入一线开展驻村工作。与此同时,学校相继派出数十批专业力量到当地开展具体工作,着力于为旅游基础设施,如: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营地等建设提供标准化、专业化指导,策划包装宣传推广项目,设计开发旅游线路、项目和特色文旅产品等,发挥做好一个村、带动一个乡、影响整个县的功能,力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良好格局。例如,白玉县的芫根、土豆、松茸、獐子菌等山珍,在见惯不惊的当地人看来,不知如何利用。学校食品与烹饪专业组织力量,将芫根(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山区出产、食药功能独特)开发研制出“芫根狮子头”“拔丝芫根”等菜品,现已成为当地的名菜;学校派驻白玉县麻绒村干部吴正生发动村民,在艺术学院教师指导下,利用当地天然材料,如:树枝经过特色整形、加工,做成自驾营地驿站特色民俗文化灯饰,让人大开眼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在线频道曾进行采访和报道;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教师团队接受四川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公益扶贫任务,联系大型花椒产品生产企业,与凉山州盐源县青天铺村直接对接,设计宣传产品IP,解决了该村数百吨花椒销售的大难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联合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跨专业组团,在教师指导下,成立跨专业创新创业团队并成功入驻大学生“双创孵化园”,专门针对川西地区农牧土特产进行包装、策划、宣传、推广、销售;运动与休闲学院师生通过实地勘察,成功设计规划出白玉县察青松多国家级别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穿越环线等。由于学校专业师生的参与,使当地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快速见效。目前,白玉县麻绒乡察青松多驿站、昌台自驾营地及河坡民族特色手工艺一条街等项目已经完成及实施。原计划2019年脱贫的定点扶贫村白玉县麻绒村,2016年就已达到脱贫标准。此外,学校另一个定点扶贫村炉霍县易日村已于2018年如期脱贫,学校驻村干部王也文正协助该村跨入土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推进提升阶段。学校派驻白玉县麻绒乡、河坡乡驻村干部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带领村级合作社开发相关产品并获得了“2019四川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和“2019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麻绒村麻贡嘎高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此次甘孜藏族自治州仅有的一个获奖单位。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会展专业教师策划的武胜县火锅节已经在当地启动了。旅游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炉霍县格萨尔文化广场景区已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

  02

  应用型高校教师和专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功能在扶贫战场得到了充分发挥

  应用型高校师资参与县域旅游精准扶贫具有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天然优势,在组织、培训等方面,学校注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2016年学校专业团队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跃进村开展餐饮技能培训时,当地群众对教师们背着锅碗瓢盆来培训他们“做饭”感到不理解,甚至说:“我们的饭,恐怕你们不会做啊!”对此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经过培训,快速改变了群众的观念,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4年来,学校举办对口县乡村培训班10余次。学校还组织了对口县域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以绣花功夫开展教育扶贫,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来学习,这项活动得到了国内多家媒体的报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在文旅活动开展方面,学校派驻白玉县普马村的李丹老师因其文艺特长,多次被县政府部门抽调参与全县“五四”等大型文化展演活动,成为该县的文艺活动项目组织、策划骨干人才,受到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特色

  03

  结合旅游精准扶贫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锻炼了实践及应用能力。2017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举办山地旅游节期间,旅游和会展专业派出师生团队为稻城县举办了导游讲解培训班,还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到稻城县参会的国际国内VIP嘉宾的中英文导游接待和礼仪服务,得到州县领导的高度赞扬。2018年,学校招收并定向培养来自四川省三州一市45个深度贫困县的49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该班学生在首届中国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与此同时,学校为了落实国家领导人“把最美的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引导全体师生加快学校应用转型的步伐。目前,涌现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实战能力强、服务社会效果好的先进教师,先后有数十名教师进入省、市级专家库,造就了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总之,应用型高校在参与县域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后劲足、韧劲强”的特点,所派干部和专业人才既懂专业又能实战,因而工作成效不断凸显。四川旅游学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摸索出了参与县域旅游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学校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发挥自身优势,凝练教师团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晏启鹏 向玉成 华旦扎西 杜臻贤 杨杰)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之弦!我们将竭力为您提供权威、有料、有趣的教育信息服务。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心官网

  网址:http://www.csdp.edu.cn

  电话:010-66093417

  传真:010-66093444

  邮箱:csdp@moe.edu.cn

  在看

上一篇:大理和丽江旅游哪个好玩更值得去?超详细的全方位对比,来看看哦
下一篇:冰雪经济正热 谁家能挖到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