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汤邦明|法瑞意旅行记:梵蒂冈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梵蒂冈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 人口842人。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 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756年法兰克国王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 后在意大利中部出现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冈宫。1929年意大利同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现梵蒂冈为中立国, 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由于圣座的行政机构——罗马教廷大部分机关均坐落于梵蒂冈城内,故人们在使用“梵蒂冈”一词时,可能是指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地区、圣座、或教宗的居所,这要看其使用的场合而定。虽然梵蒂冈并未制定任何有关官方语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语最为常用。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众多,使梵蒂冈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与美国、中国、俄罗斯一样重要的影响力。

  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化都是独有的,正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所以才形成这一个个的国家。俄罗斯是拥有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却是认可比较多的,对于梵蒂冈相信世界上很多人都去旅游过了。

  梵蒂冈拥有自己的领土主权,国内常住人口不到五百人,其他的都是去旅游的人或者是外籍的人购买当地的产物定居的。不管是从面积还是国内的人口,这些条件都不足以成为一个国家,那么他们当初是怎么建立自己的国家主权呢?

  梵蒂冈,属城国。国中国对他的母国依赖比较大,国内的公共设施很少,即使有个理发也要出国,他们的生活用水、用电,就连语言也是意大利的。很多人感觉都很好奇,他们这么依赖意大利是怎样独立的,这就要从罗马帝国说起了。

  罗马和宗教密不可分,历代的皇帝都非常看重宗教,都是以宗教的形式任命,主教在国内的地位堪比皇帝,所以后来罗马帝国消灭,大部分的权利和土地都是被主教占领的。后来,罗马帝国统治了意大利,主教就自称罗马教皇,建立了很多的教堂,梵蒂冈宫就是这个时候修建而成的。

  当时的教皇的主要居住点就是梵蒂冈宫,这里就成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主要的宗教活动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所以当时的梵蒂冈宫很重要。在1453年的时候,在东罗马帝国发生了战争,教皇被彻底消灭,他们之前掌管的那些地区纷纷独立,意大利建国,但是梵蒂冈却因被宗教保护着,他们一直都没有将其占领。几年后,梵蒂冈就只剩下几个教堂。

  由于常年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这里天主教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强大的宗教背景下,意大利欲夺梵蒂冈领土的时候,各国天主教会都出面反对,基于世界的压力, 最终意大利做出让步, 在1929年的时候意大利承认梵蒂冈的独立,教皇依旧是最大的掌权者,其面积虽然小,但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弱。

  梵蒂冈整个国家面积, 只不过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但国力非常富有。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属于梵蒂冈的大教堂。梵蒂是最高统治者——教皇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教皇是何许神仙圣人?此人掌管着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徒和教堂。很牛吧!不仅如此,据说上帝来人间巡视时,就住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噢!

  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以及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被称作为“世界三大教堂”。其中,圣彼得大教堂是最高级别的教堂,和这个教堂比起来,米兰大教堂和圣母百花教堂就是个跑龙套的了,事实上,圣彼得大教堂也担得起这名号。

  到过梵蒂冈的人,都知道圣彼得大教堂金碧辉煌,如同平原上的金山,那么夺目,那么绚丽。上方的金球反射出万丈金光,像太阳,像火球,更像上帝的眼睛,通过这里俯望着世间众生……

  事实上,你如果想进去看看圣彼得大教堂里面的样子,不排3个小时的队是不可能进得去的, 它前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站满了人,都是排队的呢。我想,要是这些人都躺下,应该能横跨整个罗马吧?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买直通票才得以进去了。那里的看点,主要在:

  罗马教廷广场。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巴洛克式风格,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前面有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得名。由于梵蒂冈国界除圣彼得广场外均以城墙为界,因此意大利不承认圣彼得广场属于梵蒂冈。

  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 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

  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表现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作展翅欲飞状。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时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 花了近5个月时间, 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

  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了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

  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是由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 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

  圣彼得大教堂。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它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根据天主教会圣传记载,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彼得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圣彼得大教堂由于其礼仪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这里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如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在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

  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伯多禄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回天国前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天主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天主教,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天主教,并处死了彼得。

  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伯多禄而修建的。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罗。而他曾是在耶稣回天国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来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被耶稣用其光芒罩住并与之对话,从而得以认识耶稣,知晓耶稣原来是真神。从一个祸害基督教的人转变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传道者。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克莱芒七世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 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走进大教堂,先经过一个走廊,走廊里带浅色花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纹,从左到右长长的走廊的拱顶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个黄褐色的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

  再通过一道门, 才正式进入教堂的大殿堂。殿堂之宏伟令所有的参观者惊叹,殿堂长186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能容纳6万人。在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 栩栩如生的塑像、 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大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型的结构,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它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令人惶恐,令人窒息。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由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在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

  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圆顶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彼得是耶稣12个门徒之一,他也是耶稣最亲密和忠诚的门徒。他原名叫西满,跟随耶稣后耶稣给他起名叫彼得。据说圣彼得就埋在这座教堂内,1940年梵蒂冈的发掘者声称,他们在圣坛下发现了彼得的遗骨。公元前1世纪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后,它被记录在圣经《使徒行传—他的十二门徒之一》,西满被称为圣彼得,来自加利利的一个渔夫,在耶稣的信徒中占据领导地位,对基督教堂的成立影响重大。后来被罗马皇帝尼禄所迫害,在罗马殉道而死,死前彼得自己要求倒钉十字架。

  梵蒂冈宫。位于圣彼得广场的对面,自14纪以来一直是历代教皇的定居之处,数百年来已几经改建。梵蒂冈宫内有礼拜堂、大厅、宫室等,是世界天主教的中枢。宫内有举世闻名的西斯廷教堂,过去一直是教皇私人用的经堂。梵蒂冈宫的三幅壁画:《雅典学院》《巴尔纳斯山》和《圣典辩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拉斐尔的作品。

  16世纪初,负责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宫的总建筑师是拉斐尔的叔父伯拉孟特。为了让拉斐尔来罗马一显身手,建筑师说服了教皇尤莉亚二世,请这个年仅25岁的画家 前来罗马完成教皇办公室内一系列壁画。按照教皇原来的意图, 在这间办公室内绘制的壁画有一个总主题, 即赞誉天主教及首脑们。这意味着用富丽堂皇的壁画来宣扬罗马教权的威望。

  西斯廷小教堂素以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著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这些出自于艺术大师之手的绘画,内容取材于《圣经》里的故事,人物逼真,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西斯廷小教堂长40.5米,宽13.3米,高20.7米,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

  《创世纪》为天花板上的天顶画,面积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画中的343个人物,个个都是理想化、英雄化、大力士型的,充分表现了人体的力量美。“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腰缩向腹部底地位,臀部变成称星,压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弓。”这是米开朗基罗对他五年工作状态的描述,为了完成天顶画,米开朗基罗在五年之中天天仰卧在高高的台架上。

  《末日的审判》是《创世纪》为天顶画的继续和发展。该画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用己面前,分出善恶,善者升入天堂,恶者则被打入地狱。艺术家通过上帝分辨善意,表达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上世纪末对天顶进行了两次大清洗。一些人物的衣服连同尘土和污垢一起给冲了下来,人物的衣服是后来添画上去的。清洗过后,这些画恢复了明亮的色彩。

  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小国家的博物馆,但博物馆有六公里的展示空间,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就是欧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艺术殿堂。博物馆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 前身是教皇宫廷,主要用于收集和保存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

  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购买的一座大理石雕像。这座名为拉奥孔与儿子们的雕像于1506年1月14日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附近的一个葡萄园里发掘出来。教皇儒略二世派和米开朗琪罗去查看发掘成果。在他们的推荐下,教皇当机立断从葡萄园主那里买下了雕像。在发掘出雕像整一个月后,教皇就在梵蒂冈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梵蒂冈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大都是无价之宝。博物馆本来是罗马教皇的宫廷,后来被改造成为了梵蒂冈国家博物馆。主要以收藏艺术品为主,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艺术精髓,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都藏于此,十分值得一看。同时,对于爱好考古的朋友来说,馆内对于一些古希腊、古罗马文物的收藏同样值得研究。当然,除了里面的藏品,博物馆本身的建筑风格也很值得称道。

  参观完梵蒂冈博物馆,我们站在圣披得广场,四周环顾,感叹千万。梵蒂冈虽然国土面积很小,但却是遍及世界各国天主教教徒的思想中心。走到圣彼得广场的中心,不由得放轻脚步,收摄心神:这里是华美精致的弹丸小国,这里也是影响巨大的上帝之城!出了教堂的侧门,我还看见了教堂门口手持长矛、身穿红、黄、蓝彩条制服的瑞士卫队,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保卫着梵蒂冈的安全。梵蒂冈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艺术的殿堂啊!

  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苦辣酸甜和喜悲得失,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去做好,相信成功终会来临。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俗话说:不求门门通,但求一门精,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罗马路”。

  或许“罗马路上”荆棘密布,或许路上隔着万水千山,但要记住,世界上没有做不了的事。世界上最长的路在脚上,只要走,就没有走不到终点的征程。世界上最坚强的是人的心,只要肯坚持,就可能成功。然而,如果我们不去历练,世界上最坚硬最锋利的也可能变成最脆弱的东西。

  人生世时,变化无常。我们可以相信有命运之说,但我们不能认命。人生不如意之事八九不离十,但如果我们去争取,去奋斗,去打拼,或许曙光就在前头。伸开双手吧,在你的手心里,可以看到自己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只要牢牢握紧它,你的命运就可以创造出辉煌……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汤邦明,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入伍,一九八六年因裁军转业到原煤炭部萍乡矿务局党委组织部。几经变迁,一直从事党务工作,二〇一〇年退休。于二〇一六年在新浪网微博上开辟美篇专栏,开始写作散文, 先后发表过210余篇作品。

  举报/反馈

上一篇:市委全会·解读⑤ | 茂名之域,大有可为!
下一篇:2020,成都交通全面开挂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