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休闲农业可以理解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村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等为大家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更全面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乡村情趣一体化的旅游活动。

  一、开展休闲农业的原因何在:

  1、可充分利用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可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2、可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更好联系,让城市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传播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

  3、可有效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比休闲农业有更广泛的前景

  1、丰富我国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乡村河流水库、林场牧场、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民居建筑等天然资源。

  2、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得到提升价值,也可以为农村生产的特色产品就地消费,提升知名度,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地方乡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3、使农村自力更生,发挥发展自身力量,从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不但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就业问题,还可以引导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更快致富。

  4、促进城乡统筹,增强城乡互动,有利于改变农村原有落后习俗,快速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挖掘保护传承农村文化,形成新的乡村风气。

  5、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促进提高及卫生整洁的要求,促进村容村貌的变化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加快环境治理,实现村庄整体建设的目标。

  在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乡村独特风貌,从而有利于打破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和同质化现象,促进农村科学规划,彰显乡土特色。

  6、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参与度,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7、有利于缓解旅游业淡旺季和旅游冷热不均现象。尽管每年有法定假日115天/年,可我国尚未实现带薪休假制度(或许很快会出台),在旅游旺季的热点景区,往往“人满为患”;反之,常常门可罗雀。这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业主体客体反而不利。

  三、依据村庄自身资源特色,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模式

  1、休闲农业模式有田园农业模式、民俗风情、农家乐模式、村落乡镇、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回归自然模式等。

  2、乡村旅游模式有

  城市依托型: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景区依托型:景区周边乡村旅游模式;

  产业依托型:特色庄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古镇旅游发展模式;

  民俗依托型:乡村文化活化与社区发展模式;

  创意主导型:传统民间艺术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科技依托型:科技引导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等等。

  3、依据自身资源特色,选择适合的模式。

  我国村庄众多,各有其自身特色,不可千村一面,不可强求同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兼容,既要具备乡土气息基本要素,又要体现自身特色,方能适合旅游业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等特性。

  四、不忘初心、合创共享,培植自我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不忘初心,选择合创共享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形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体现我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战略要求。也是在保护村集体和全体村民根本利益前提下,盘活集体和村民资产,实现自我造血能力的根本措施,实现农村城市共同发展。

  合创共享、培植乡村自我造血功能,体现了国家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是大多数日益老人化空心化农村实际现状、乡亲乡贤情怀愿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交通方便发达、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举报/反馈

上一篇:宣城绩溪: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绽芳华
下一篇:山东省委15个巡视组进驻35个地方、单位开展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