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气候变化下的旅游“新蓝海”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中国气象报记者 唐宇琨 通讯员 傅正浩 李书曼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山峰,拥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气候,自古就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座神秘原始的山脉也在渐渐发生变化。

  从渭河谷地的武功县到太白峰顶,水平距离不过20多公里,但相对高度却达3400米。由于高差悬殊,从山谷到山顶的每一段路,气候和植物都不一样。拾阶而上,一路可见古木参天的阔叶林、形状各异的针叶林、低矮丛生的灌木林,以及寸草难生的裸露石头。

  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足迹,目睹六月积雪的奇景,但他们大多描述的是仰望山顶的感受,究其原因,还是山下山上温差大,不易攀登。

  “资料显示1980年至2016年,眉县气象站7月观测到太白山高山积雪16次,太白气象站观测到1次。37年间,两站共观测到高山积雪17次。”陕西省气象中心副主任雷向杰说,这表明“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盛景已难得一见。

  近几十年,由于气候变暖,冬季降水量减少,加上盛夏西安附近常出现高温炎热天气,每年七八月的太白山顶已很少有积雪存在。但这也为游客带来方便,游客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顺利登顶。

  提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太白山工作20余年的李军林说:“明显变暖了,以前都是四五月开山,近年来基本二月初就开了。”由于10月到次年4月山上气候寒冷干燥,一般来说,海拔1300米以上会封山。如今,提前开山为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眉县带来了可观收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气象部门主动联系景区,在山上安装观测设备,实时监测太白山的天气情况,将游客关心的需不需要带伞、用不用备厚衣服、能否看到雪景等问题通过分析气象资料来解答。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也组织专家对1961年到2016年秦岭山区的积雪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气温升高是近56年来秦岭山区积雪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高山积雪是天然的固体水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源。而太白山所属的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秦岭积雪则影响着山间的生态平衡和山下农作物的生长。同时,积雪减少也严重影响了秦岭的自然景观和旅游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为此,当地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加强低碳环保科普宣传,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以减缓气候变暖,进而减缓秦岭山区的积雪减少速度。在此过程中,气象部门强化部门联动,针对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制定人工增雨(雪)计划,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今年6月21日,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被授予“2019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称号。未来,陕西气象部门将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各部门及旅游景区的合作,为生态文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助力。

  (责任编辑:张林)

上一篇:丽水6大旅游景点,好美的景色,春节旅行的佳地!
下一篇:上海新增14家国家4A、3A级景区!游玩指南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