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精彩映沧州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9月1日,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 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摄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清代诗人孙谔一首《夜过沧州》,描绘出昔日沧州的运河胜景。

  2022年9月1日,数百年后的仲秋时节,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游客泛舟而行,观览运河两岸无限风光。古色古香的百狮园、Ω河湾形态的运河公园、复建后的朗吟楼和南川楼……两岸美景入画来,一船精彩映沧州。

  朗吟号、清风号、鲸川号……9月1日9时,沧州市运河之畔的百狮园公园,南川古渡码头边,一艘艘以沧州著名历史标志命名的游船载着游客出发,在13.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沧州市区段,船声和着水声,奏出曼妙的旋律,记下最美的秋日风景。

  “我家就在运河岸边的文化胡同住,我拍摄大运河40多年了,今天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个历史时刻。”站在南川古渡码头边,沧州市摄影爱好者王少华拍下了游船出发的精彩瞬间。“几十年前,我拍的是干枯的运河;现在,我拍的是重现生机与活力的运河。”

  对于沧州而言,大运河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回忆与期盼。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映射着一个地方的“精气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经过千百年来的滋养,运河不仅成为沧州重要的文化源泉和记忆符号,也是沧州的文化地标和精神高地,更是沧州人的“母亲河”。

  游船自百狮园出发,此时,站在新时代的游客们可以向历史深情回望。百狮园占地470亩,原来是南关口和张家坟两个村,两个村整体搬迁后,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梳理,并实施了生态修复。这里,曾经埋葬着一位明代沧州乡贤——张缙,他生前为漕运总督,曾管理会通河、南运河和北运河,差不多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北半段都由他来管理。他去世后,安葬在守护了半生的沧州运河之畔。为了纪念张缙,沧州市在此专门设立缙园。

  向南而行,船穿过黄河路大桥,经过曾经因种植花卉闻名的“佟家花园”,便来到了有着Ω河湾形态的运河公园。该项目于今年修建完成,占地面积30.7公顷。通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生态修复等工程,对原有河滩荒地、废弃建筑进行清理整顿,以“一轴一带一核心”为中心思想,如今,河滩荒地已摇身成为运河公园。

  中国大运河流经了我国35个城市,沧州段全长216公里,占据了京杭运河总里程的近七分之一。鲤鱼湾、Ω河湾……沧州段人工弯道密集,体现了北方运河的科技智慧。古人利用天然地形和人工做弯,让河道形成连续的弯道,水流的速度变缓,漕运得以保障,这项技术被称之为“三弯顶一闸”。

  欣赏着运河美景,看着河岸边的佟家花园拆迁改造区,沧州市民刘宗成感慨地说:“我家就在运河岸边住,现在不但运河获得了新生,我们也将搬到新的安置楼,在新家开始新生活。”

  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实施城市更新,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以来,沧州市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更新8个项目包建设,进一步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涵盖住房安置、道路畅通、文教卫生等配套设施,对老旧建筑进行维护、改造,增强城市活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如果乘船从百狮园北行,则是另一番风景,古沧州的历史文化气息更为浓厚——

  与百狮园一河之隔的南川楼,临运河之川,始建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如今复建成功,与附近的朗吟楼、清风楼以运河相连,成为沧州文化新地标。南川楼矗立于运河之畔,交通便利,曾是赏景会客的绝佳之地,南来北往的官员、盐商和文人墨客曾云集此楼,推动当地商贸发展的同时也给沧州留下了很多绝妙的文学诗篇。复建后的南川楼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4793.89平方米,楼高31.8米。

  始建于1924年的沧州市面粉厂旧址,是沧州最早的现代民族企业之一,日产“绿明珠牌”面粉600袋。如今,这座百年建筑,正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迎来新发展。

  继续北行而上,解放桥、彩虹桥、新华桥依次排开,各具特色。缸市街、锅市街、书铺街、钱铺街、晓市街、鸡市街、牛市街……这些以经营项目为名的街道,记录了运河岸边、沧州古城的市井繁华。

  在运河右岸的长芦盐场码头,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大码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盐场。沧州制盐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仲相齐,“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这是沧州盐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明朝初年,沧州沿海地区成为长芦南场十二场的主要产盐地。明嘉靖元年(1522年),沧州的海丰场变煎煮制盐为滩晒制盐,推动了盐业技术变革。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真正实现了还河于民,有助于提升沧州人的文化自信。”站在运河之畔,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感慨地说,“大运河流淌千年,孕育了运河沿岸城市特有的区域文化。此次通航,必将为沧州带来巨大的人流和信息流,这对于推进运河文化创造、把运河打造成为区域地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王雅楠、袁铮)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去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需要带什么必需品?
下一篇:出境游“复活”了,却仍躺在“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