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华北屋脊五台山旅行攻略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简介】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由一系列大山和五座山峰组成,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如台,因而得名五台山,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61.1米,为山西省最高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境内,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菩萨道场,在这里祈求智慧是非常灵验的。

  

  【地貌地形】

  五台山地质古老,地貌奇特,属山地地形,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是中国地质科考的重点地区。全境山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地处华北大陆的腹地,与恒山和太行山相连,相对高差达2400多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

  

  【天气气候】

  五台山纬度上与北京大致相同,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变化较大。春季气候变化无常,降水少,风沙大,蒸发快;夏季受大陆低压影响,多偏南气流,气候温和;秋季寒温适中,为时短;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五台山全年平均气温为-4℃;7至8月最热,最高温9.5℃~8.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8.8℃。台怀地区和台怀顶温差6℃左右,夏季空中云层较低,湿度大,常有雨水。

  【植被情况】

  五台山共有植物100科、386属、661种。其中,草本植物501种,木本植物160种。藻类中有地皮菜可供食用,绿藻可作饲料;菌类有木耳、蘑菇、马勃、猪苓、茯苓可入药,蕨类有瓦松、卷柏、银粉、背蕨,无为等。五台山野生草本植物大部分是天然牧草,草地面积384.4万亩,野生花卉分木本、草本两种,驰名的品种有30余种。野生药材,按药用功效,可分为15类。

  【动物情况】

  陆生脊椎动物63科,149属,205种。主要有石貂、金钱豹、狐狸、獾、黄鼠、山羊、野猪等;鸟类有142种,16目,36科。黄斑苇鸡、栗苇鸡、红胸田鸡、凤头麦鸡、赭红尾鸲、白项溪鸲、黑眉苇莺、棕肩尾菅、黑尾蜡嘴鸡为山西省所罕见。

  【风土人情】

  民族:五台县以汉族为多,少数民族为蒙古族、满族、壮族、白族、黎族、维吾尔族、羌族、土家族、藏族、回族等。

  传说: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繁峙秧歌:原称奋地秧歌、大秧歌,流行于内长城繁峙、代县一带。清代由地秧歌搬上舞台,并吸收北路梆子部分曲调和板式。因而其唱腔包括曲子和梆子两部分。曲子小调系民歌俗曲的程式化,乱弹则更加古朴。清代道光年间,繁峙县已有不少班社进行演出话动。

  

  图为繁峙秧歌

  【特产美食】

  美食:五台山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在这里可以品尝到肉片炝香蘑、清炒台蘑、小鸡炖台蘑等传统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腻。

  高梁面鱼鱼:是忻州地区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它是用普通高梁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开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农家妇女们搓鱼鱼,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在面案两头各摆五块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后用两手掌按压和搓动,由远及近,逐渐靠拢,观之手下10条鱼鱼儿由短变长,汇成一片。搓成的鱼鱼儿一般有高粱米粗细,盘起来放在一起长短一致,粗细均匀。高粱面鱼鱼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红柿汤调和,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图为高梁面鱼鱼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以忻州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筒状。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蒸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图为莜面栲栳栳

  五台山八大碗:菜肴采用海拔三千余米台顶盛产之台蘑、台参,五台山五座台顶肥美嫩草养育之牛羊、野鸡、野兔;深山老林无污染之蕨菜、苦菜、黄花菜;当地农民栽培之莜面、玉米、黄米、土豆等为原料,经地方名厨精心烹饪,味美诱人。她粹取当地红、白筵席之精华,摒弃传统饮食之“肥”“嫩”;倡导“安全、绿色、健康”之现代人饮食新概念。八大碗延用当地传统寿筵、婚筵形式,可分为农家风情荤素筵、佛国特色素斋宴。具体可分为“五盔四盘”“八八六六”筵席等。所有菜肴均采用手工粗瓷大碗(盘)盛放,可八碗成席,亦可拆分成席,加之“发发禄禄”的吉祥谐音,适于亲朋好友聚会、商家接待客户、大户人家寿筵、小孩满月、成人婚宴等。

  

  图为五台山八大碗

  五台山藜麦:五台山南台山麓的灵境乡是典型的高寒作物农耕区,也是传统的佛禅农耕区。这片位于北纬38°线海拔1800米的山区,远离城市污染,自然环境优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泉水终年流淌,山中松林涛涛,土壤丰沃富含矿物质。这里生长的礼麦藜麦氨基酸含量高,富含钙、铁、锌、硒、锶等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ω-3脂肪酸、a-亚麻酸、β-葡聚糖、胆碱、甜菜碱等。以营养足、口感香、籽粒白而饱满、食疗功效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已经成为五台山的地域性特色美食,有“素食之王”和“智慧之谷”的美誉,与台蘑、金莲花并称为五台山的素食三宝。

  

  五台山台蘑酱:台蘑是五台山特有的野生珍稀食材,用台蘑烹饪的蘑菇酱叫做台蘑酱,是五台山的地域特色食品。五台山的野生蘑菇以南台附近的最佳,品质极高,口感香,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含量丰富,所以制成的蘑菇酱味道独特,香气浓郁,鲜香味美,有健脾开胃、补充营养的功效,主要用于佐餐时的调味。

  图为五台山台蘑酱

  【景点推荐】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由一系列大山和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这五座山峰环抱而组成的。这五座山峰顶无林而平坦,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同时,五台山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并存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

  图为五台山旅游示意图

  台怀镇:位于五台县东北部,地处五台山风景区腹地,北、西与繁峙县为邻,东与本县的石咀乡交界,南与本县金岗库、灵境乡接壤,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历史文化为主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旅游名镇。特殊的环境优势,使之成为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圣地为一体的旅游名镇。

  图为台怀镇

  写字崖: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图为五台山写字崖

  望海峰: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图为五台山东台望海峰

  挂月峰: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图为五台山西台挂月峰

  锦绣峰: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图为南台锦绣峰

  叶斗峰: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图为北台叶斗峰

  翠岩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6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图为中台翠岩峰

  塔院寺: 塔院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处,寺以塔名,颇为得体。该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金国重点寺院。这座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

  图为五台山塔院寺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图为五台山菩萨顶

  五爷庙:五爷庙里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1917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王唱戏。五爷庙也称万佛阁座落于台怀镇,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寺庙地势开阔,当年是大清历代皇帝朝台寝宴的行宫,俗称“皇城”。“皇城”至万佛阁之间,终年涌动着接踵而至的羲圣观光者。

  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0.5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有“亚洲佛光”的美称。寺院依山而建,东、南、北三峰环抱,规模宏大,其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唐武宗会昌灭佛,寺庙被毁。唐大中十一年,主殿东大殿得以重建。佛光寺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范例,在建筑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东大殿内佛坛上有唐代彩绘泥塑佛像三十五尊,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壁画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文殊殿为五台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筑。

  图为佛光寺

  普济寺: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宽滩寺村北约22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68.43米,南北宽67.78米,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四年(1665)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雄宝殿、文殊殿、客堂和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古佛殿),西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古文殊洞、普贤舍利塔等,东侧建有僧舍、客堂,近年来东侧又新建一偏院,为五观堂、僧舍等。寺内保存有明代佛像4尊,明清重修碑3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南台普济寺

  龙泉寺:坐落在九龙岗环抱中,三座院落横向排列,而自成与众不同的格局。台阶两旁石栏杆上,都雕刻着猴、鸟、花、桃等。山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拱桥一座,两侧矗立着旗杆,雕工都属上乘。最令人瞩目的,是汉白玉的石牌坊,被誉为龙泉寺一绝。从基石到瓦顶,都精雕细刻而成。上面雕琢着端庄的佛像,石柱上盘着刻工精美的蛟龙,还有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等。照壁中间镶嵌着巨石雕刻,据说是南海观音殿图,构图严谨,匠心独运。

  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永明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中心区的台怀镇北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1982年,国务院将显通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代。唐代时,罗睺寺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为善住阁院。1492年(明弘治五年)重建。明万历年间,李彦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拨款重修。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再经修葺。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的气氛。

  佛事活动:佛国圣地采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艺欣赏游、镇海松涛红叶游、秋冬美景摄影游、金色世界生态游、银色五台踏雪游、寺庙法会祈福游、佛法禅宗探访游。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最新最全的新疆旅游攻略
下一篇:僵尸产品 非法经营 重庆这些旅行社违法罚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