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扮靓油城名片,赋能特色化文旅融合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在60多年的油田开发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代代油城人同舟共济、休戚与共,在建设伟大祖国的洪流中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市以来,克拉玛依坚持深化石油文化精神内涵,持续加大对石油文化和文学艺术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石油精神、石油文化的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和石油资源的优势,突出“红与黑”的特色文化,打造了“党味浓”“油味香”的文旅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

  

  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

  主要做法

  “石油文化+红色旅游”,打造精品工业旅游线路

  “红与黑”是克拉玛依文旅融合的鲜明特色。“红”代表克拉玛依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自建市就以奉献石油为己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秉持产业报国、忠诚爱党的优良传统;“黑”代表指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以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和深厚的石油历史文化,构成独特的城市底色。

  克拉玛依坚持将石油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全局,弘扬石油传统,涵养家国情怀,不断探索石油特色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持续投入建设国家AAAA级景区——克拉玛依黑油山、克拉玛依文博院(展览馆)、克一号井、百里油区、101窑洞遗址、独山子展览馆到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石油文化主题公园等。

  按“石油文化+红色旅游”模式,以“红色地标”导览精品工业旅游,整合辖区红色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打造红色经典线路、石油工业主题线路、研学体验线路三条经典旅游线路,带动石油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克一号井”景区通过“大油泡”环境艺术将克一号井遗址、油泡雕塑群、计量站、地面油浪巧妙融合在一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游客必选的红色地标,每年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数以万计的游客,境外游客人数及疆外游客占比近 40%,红色旅游已成为克拉玛依市旅游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克一号井已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文化体验+公共服务”,搭建科普研学游平台

  开展石油科普研学游,突出石油文化内涵。围绕典型地质地貌,依托黑油山——石油工业教育基地、付剑锋艺术馆——美术教学实习基地等13家研学基地,结合夏令营、第二课堂,开展地理科普、石油科普、艺术科普,将“石油精神”的红色基因渗透到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血脉中。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增强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成了西北地区首个数字文化体验馆,馆内设有书法、文学、非遗、美术、音乐、戏曲、VR和舞蹈八大互动体验区。针对性地制定文化馆研学路线,面向各高校、中小学校和社区免费开放,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互动展示手段,定期组织“非遗进校园”“经典文化进社区”等创新性文化活动,倡导文化体验,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文化场馆+红色景点”,用活石油文化资源

  以克拉玛依市文博院、独库公路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体,运用多元手段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学习、休闲,促进石油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文博院与各大旅行社进行合作,把市文博院作为克拉玛依旅游城市线路中的重要一站,打造“活态博物馆”,使较为静态的市文博院游览与动态的景点旅游结合起来,建立“爱国主义联动博物馆”,使系列展陈石油人艰苦创业历程与亲临红色景点现场内外呼应,引导游客切身感受石油文化,感悟油城故事,加深油城印象。

  

  克拉玛依市图书馆

  工作成效

  发挥石油文化优势,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充分利用独特的石油文化资源,科学规划旅游线路,成功打造出“红色工业游”名片,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围绕石油文化,深入挖掘、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拓展文学和旅游资源,打造文创市场、特色街区和民间工艺,突出石油文化亮点。

  2021年国庆节前夕,中国诗歌秋晚在AAAAA级景区——世界魔鬼城举办“黑色石油,红色血脉”,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诗词爱好者踊跃参赛,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英国等8个国家的诗人参赛,名家现场朗诵演绎立意高远、雅俗共赏,通过场景空间的联动形成自然风光与石油人文的既视感,带给游客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彰显了克拉玛依石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石油工业的光辉历程。

  同时,通过征集评选、提质升级、活动营销等环节,选树网红打卡点位,并在“两微一抖”官方客户端等媒体平台,扩大各网红打卡点知名度,擦亮了城市文化名片。

  驱动研学游产业,促进文旅融合新发展

  推进集“科普+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研学游方式,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的增长点。把石油精神、石油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精心设计推出 6个系列 12 类研学课程,成功吸引广东等内地研学团,推动 18 家单位正式挂牌研学基地。

  加强与国家京剧院的合作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积极推进白碱滩版画艺术之乡、乌尔禾秦汉文化艺术园的规划建设;拓展非遗展示空间,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创产品研发和销售,丰富旅游纪念品类,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举办克拉玛依红色石油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演绎推广红色主题文化作品,石油文化书画展、歌舞汇演、戏曲创新等多种公共文化表现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力较大的文艺作品。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血脉》、摄影作品《冰塔·冰人》、原创舞剧《油城往事》、原创歌曲《牧云独库》《一诺百年》等一批传播广泛的有温度、有力量的高品质的文艺佳作,有效地提升了油城魅力指数。

  近几年,克拉玛依旅游人数逐年增长,目前已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69.26%;实现旅游收入69.38亿元,同比增长107.38%,极大地带动了本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经济,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授予“新疆石油文化之城”称号。

  强化品牌效应,拓宽文旅融合新路径

  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不断挖掘红色旅游文化新亮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公路”的独库公路,北起克拉玛依独山子,南至库车,因其“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景,成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是带动新疆天山北坡自然景观旅游的黄金通道。1983年9月建成通车,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为了修建这条公路,在长达9年的公路建设中,数万名官兵奋战在悬崖峭壁,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使其成为一条闻名遐迩的英雄之路、红色之路。独库公路沿线各地州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由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伊犁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共同成立“独库公路旅游营销联盟”,建立联盟成员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独库公路的通车仪式将由联盟成员轮流举办。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克拉玛依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策划开展了红色研学文化交流会、红色旅游资源推介会、“回顾来时路,启航新征程”流动博物馆展览、“忆往昔峥嵘岁月”主题文艺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了红色资源和旅游相结合的成功范例。独库公路成为热门网红旅游打卡地,独库公路通车节获得“2020年度中国旅游影响力节庆活动案例奖”,助力克拉玛依市入选全国自驾目的地等级划分“试点验证城市”,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创新与示范性

  克拉玛依坚持新发展理念,开展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实践。立足发挥石油文化优势,驱动研学游产业,提升品牌效应,全面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内容形式、技术手段、载体渠道等方面创新,以革命文化、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培育多元化旅游文化产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共享发展模式,及时总结发展经验,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推动石油特色文化向教研、商贸、旅游等业态多元融合发展,构建鲜明产业形态、浓厚地域文化、良好人文生态环境的新格局,为资源型城市提亮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举报/反馈

上一篇:“反向旅游”柳州赢麻了!网友评价:真诚零套路!一生总要为它停留一次
下一篇:攀枝花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