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1年文旅产业情况新闻发布实录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上午

  发布地点:蚌埠市蚌山区政府一楼会议室

  发布人:刘菲菲  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发布单位: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参会媒体:蚌山区人民政府网站、蚌山区人民政府政务微信、蚌山区人民政府政务微博、蚌埠论坛等。

  2021年 10月28日(周四)上午在蚌埠市蚌山区政府一楼会议室召开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1年文旅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菲菲负责发布相关信息和解答记者提问。以下是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文 字 实 录

     发布人: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刘菲菲

  近年来,蚌山区经济转型加快,切实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区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来打造,坚持产业融合、统筹推进,促进文旅业在调结构、转方式、扩就业、增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进一步提升蚌山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

    (一)转换发展动力新路径。

  根据资源特点,特色主题打造,错位发展。目前形成我区以下文化主题:以花鼓灯嘉年华为抓手,建设娱乐游戏产业;以中华古民居为辐射,建设民俗文化旅游服务区;以蓝莓庄园、海上明珠等项目为龙头,带动形成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和老年旅游产业。加强旅游与工业生产过程、科技研发、展览展示、水利、农业、体育、教育、医药、养老的创新融合,开发和平乳业工业文化等融合业态。

  (二)拓展发展空间新格局。

  1、深入发展文化旅游。大力挖掘整理蚌山故事,把“讲述好故事、弘扬主旋律”作为文旅产品的内涵支撑,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旅线路。在历史文化方面,重点打造老蚌埠印象之旅、欢乐嘉年华之旅、玉文化之旅、红色教育之旅、走近自然之旅等线路。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游客看戏为原则,市场供给和消费要素顺畅流动。通过景区合作交流。发挥行业协会的牵头作用,通过市场手段,建立旅游企业联盟和旅游产品联盟。

  2.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在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城乡居民休闲度假需求。加强休闲度假载体建设和功能配套,重点打造万达城市广场、东海大道等城市旅游休憩带。完善扩大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的基础建设,满足自驾游、徒步游、自行车游等休闲旅游需求。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积极延伸农业功能,重点依托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规模农业、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生态养殖、农家生活等资源要素,大力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了蓝莓庄园、海上明珠等一批全国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示范点。大力发展农家乐,规范服务标准,创建一批星级农家乐。鼓励和支持农民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利用自有资金或外来投资建设集餐饮、住宿、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综合型农家乐。鼓励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业。扶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

  4.培育发展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载体纳入中小学教育范畴。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承办旅行社服务标准,鼓励旅行社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到2020年,已建立了海贝海洋乐园和海上明珠2个研学旅行基地。

  (三)谋求发展环境新优化。

  1.完善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了包括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集散点组成的旅游集散中心体系。依托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规划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露营地。加强A级景区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与市旅游局对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企业扶持的政策、资金支持。探索采用PPP模式建设旅游基础设施。

  2.加强文旅产业交通服务。在制定交通运输规划时充分考虑文化路由发展需求,做好通往景区道路与交通干线的合理对接,最大程度靠近重点景区并为其预留进出口。及时打通交通干线与待开发景区的“最先一公里”,加快打通交通干线与重点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将通往景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建设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

   (四)实现发展保障新突破。

  1.加大了财政金融扶持。在逐步加大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基础上,引导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商业化旅游产品开发。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其他与旅游业相关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予以倾斜。对成功创建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研学旅行基地和入选省市“必购旅游商品”的,采取专项资金分级、后补助方式给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开展景区经营权、股权、商标专用权质押和林权、土地使用权抵押等贷款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债和上市(挂牌)等渠道扩大融资。

  2.加大了文旅产业用地供应。“十三五”期间,蚌山区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充分考虑到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了旅游业发展用地,公益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按划拨方式供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积极谋划申报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旅游项目,争取用地优先安排。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文旅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已谋划了“十四五”产业规划,对未来文旅产业高度重视,将积极打造“蚌山区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携手政府、银行和企业,主力实施以下文化产业:

      1、蚌埠市津浦铁路文化公园:

  该项目曾经的铁路煤货场,具体方位在汇金广场及一实校汇金校区北侧,中山街以东,圈堤西路以南,凤阳西路以北,北临淮河,东临京沪铁路。

  立足于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延续老蚌埠记忆,开发经济价值。总面积约13448平方米,绿化率约66%,包含老铁轨、老站房、老站台、老车头等诸多见证了铁路历史和工业文明的元素。预计2021年建成开放。

  2、蚌山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项目

  拟在奥体中心西侧、燕山路南侧地块建设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为一体的蚌山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总占地面积40589㎡,总建筑面积24353.4㎡,总投资23315.86万元。其中文化艺术楼17353.4 m2,图书馆7000㎡。

  3、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黄山大道以南,蚌官路西侧燕山乡孙家圩子村。项目占地80亩,总投资11120万元。按照功能设置要求,建设入口景观区、纪念集会区、园林景观区、游客服务中心四大功能区,实现日接待游客1000人,留宿游客100人。景区绿化:20000平方米,纪念馆:800平方米,英雄浮雕:100米,停车场:11000平方米,景区管理办公室:5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2500平方米。

  4、蚌埠市游客集散中心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蚌埠市燕山乡孙家圩子村,周边有蓝莓庄园、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并有一条公路连接南北,可北达皖北交通枢纽蚌埠,南通淮南铁路线上的武店。项目总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38607万元。涵盖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售票中心、皖北旅游商品展示销售中心、候车大厅、旅游厕所、旅游信息管理和调度指挥中心、医疗中心、道路、停车场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扩建等。

  5、淮河蚌埠段水上游客服务中心

  该项目依托淮河蚌山港旅游码头风景区,位于天桥街道,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把水上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一处具备餐饮、会议、休闲、观景功能的景区服务场所,旅游集散中心。

  6、老铁路小火车观光隧道项目

  该项目计划选址蚌埠站到宝兴面粉厂的铁路支线,位于蚌埠老城区中心地段,毗邻淮河。占地面积约38.57亩,总投资5000万元。重点发展蚌埠站到宝兴面粉厂的铁路支线。对本段支线的两侧60%路段封闭进行艺术化改造提升,打造成浓缩蚌埠发展历史的时光文化隧道,让游客在时速5公里/小时小火车上,尽情浏览蚌埠独具风格文化。隧道文化分三段模式:修铁路前的老蚌埠场景复原、修铁路后老蚌埠场景复原、现代新蚌埠新媒体展示;表现形式为:场景艺术复建、文化墙展示、新媒体声光电立体化展示。让游客亲身体会蚌埠铁路文化和发展历程。

  7、老蚌埠印象文化旅游综合区项目

  项目位于龙子湖区蚌埠火车站至宝兴面粉厂的铁路支线和淮河南岸。总占地面积约13.3公顷,计划总投资100000万元。本区以淮畔景观带为主体,融合老铁路桥及汇金广场、中诚广场、宝兴工业遗址内民国建筑等,依托淮河南岸景观长廊和在建及规划中的建筑等,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并对该区内整体建筑、自然景观、创意小品等风格,充分融入民国文化特色,尽力体现徽派的风格,打造起独特的淮河风情文化街,形成千里淮畔一流的、别具风格的文旅区。

  此外,蚌山区正着力发挥服务业的区位优势,以“政府搭台、民资唱戏”着力打造万达金街、蔑巷街等新型夜态经济,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同频双向等技术,将实现街区游览智能化导航、夜市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响应等功能,强化街区智能管理。

  文旅产业任重而道远。蚌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不辱使命,努力把蚌山建设成为蚌埠市乃至全省文创领军企业集聚、名家大师荟萃、创意新品迭、市场繁荣活跃、具有影响力的文创发展标志性区域。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

  对文旅融合这块有什么发展建议?

  发言人回复:

  一是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基层文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建设,逐步完善乡(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活动设施、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品位,使之真正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场所。可以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乡(街道)、村(社区)进行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以点带面,实现其对其他地方的示范作用,以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农民群众能够真正共享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

  二是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解决历史欠账,缩小差别。

  三是采取激励措施。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用于扶持基础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支持文化创作和展演活动。鼓励群众性文化组织发展,扶持和指导业余文艺团体等发展壮大。 

  四是健全政府购买机制,推行公共文化活动项目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各类民间文艺社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五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拥有一支能创新、懂管理、肯吃苦、会创业、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精英队伍,从而推进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六是加大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宣传推广,注重从文化系统外部吸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文化志愿者信息库。一方面,要坚持面向社会招贤纳士,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有各类文化人才到基层开展工作,拓宽引进农村文艺人才的渠道,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信息库,对重点文化人才和重点创作项目进行奖励扶持,提高参与基层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上一篇:丹东曾因一座桥而闻名全国,如今成为旅游胜地,也是英雄城市
下一篇:山东日照最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 你有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