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鼓励“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和实践
1月17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界别联组座谈会举行。在“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座谈会上,来自民盟、社科、文艺、教育等多个界别的委员,围绕北京打造历史文化“金名片”建言献策。
1月17日下午,“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界别联组座谈会举行。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王勇强: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赓续京味传统文化
“我们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人们动不动就讲‘老北京’,‘老北京’不是说它岁数大了、年头长了,而是指有文化积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人也滋养着这方水土。北京的人,就是北京的魂儿。保存这个魂,需要我们进行思考。”来自民盟界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勇强建议,在旧城改造中,应该更加注重赓续京味传统文化。
他表示,近年来,在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下,通过“疏整促”开展旧城改造,文物保护、文物腾退和文物活化再利用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什刹海后背街小巷等一些地方,经过改造后,确实一改原来的破旧不堪景象,却也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南国小镇”。虽然标志性古建筑焕然一新,但京味儿肉眼可见地变淡了。一条街巷这样,叫有特色;条条街巷都这样,就会带来审美疲劳。
此外,腾退下来的文物建筑大都变成了小博物馆,发展比较受限,像京报馆一样成功的案例不多。
王勇强建议,深入挖掘已经整治过的街巷、文物建筑历史,使历史传承与地域民俗文化、人文构思相结合,找出突破点,逐步调整,做好规划,使每一个文物建筑不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更加具备文物特性、个性和活力。
“同时,以城市更新条例为契机,更好地平衡投入和产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和首都文化复兴。在不断加强地域文化的同时,尽量使还没有完成和即将完成的地方不再出现雷同的情况。除了牌匾字号,还可以在其机理和人文上下功夫,重点植入老北京特有的地域文化,使其具有北京特色,回归首都烟火气,擦亮文化‘金名片’。”他说。
白景峰:打造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大戏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建设。在此背景之下,来自文艺界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人民画报书画院副秘书长白景峰建议,应打造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大戏。
“北京是祖国首都,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文化大戏,要有大格局、大思路、大文章。我心目中真正的大戏应该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开幕式一样,应该是一台史诗般的、反映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实景演出大戏。”白景峰说。
他介绍,这些年,许多地方纷纷推出了反映本土文化历史的实景演出,比如《长恨歌》《又见敦煌》《印象西湖》等,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广泛好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形式。
北京目前基本还没有大规模的实景演出,外国人来北京旅游,白天可以爬长城、逛故宫、游览颐和园,但晚上可观看的文旅项目还不够多。打造一台史诗级、主题重大、规模空前、能够代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实景演出大戏,北京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
“北京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导演、制作团队,同时,有着庞大的游客市场。北京也不缺演出场地,首钢园等场地闲置率较高,可以对这些场所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实景演出大戏可以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证据——良渚古城讲起,穿插炎黄传说、大禹治水、百家争鸣等,一直讲到新时代的中国人。演出主题要突出,脉络要清晰,将五千年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出来,打造成每年来京游客的必看大戏。”他说。
1月17日下午,“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界别联组座谈会举行,参会的政协委员正在发言。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季节:用数字化手段应对历史建筑或历史建筑群的脆弱性
历史文化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要素,其保护和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密切相关,且具有一致性。作为单体建筑或综合体,历史文化建筑在面临强风、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具有极度的脆弱性,也是直接的受灾体。
“我觉得,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或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升历史建筑的韧性,至关重要。”来自教育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季节说。
她表示,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动态感知历史建筑(群)的整体结构和时空演化规律,为其后续保护和发展提供支撑,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测绘手段如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进行数字化表征。在整个修缮过程中,可以建立一套预警体系,尽量减少对历史建筑的干扰,形成一套低干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针对现有的历史建筑或建筑群,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周边道路网进行社会化服务。比如,实时预测建筑或建筑群周边的道路网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员疏散方法,同时,也可以优化周边的道路交通组织方式,为历史建筑的安全提供智慧化服务,为观众提供更安全的出行方式。”她说。
杨利慧:完善首都非遗保护机制,鼓励“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和实践
“这些年,北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就,为全国文物保护提供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极大提升了首都非遗的可见度和存续力。”来自社科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利慧说,“但在研究非遗保护现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的城市包括北京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探索解决。”
“目前,非遗教育的模式多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为主,非遗往往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得到展示,多少割裂了非遗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她表示。
“此外,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往往会得到政策和资金的保护,而那些没有进入非遗名录的民俗文化,则缺乏关注度。比如,我们在永定河流域的调查中发现,分布在史家营地区的多个山梆子剧团,得到了社区的广泛支持,但没有进入市级代表作名录,影响了当地人传承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杨利慧建议,北京可以率先探索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完善首都非遗保护机制,切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首先,可以更多鼓励‘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和相关实践,因为‘非遗在社区’的观念更能彰显非遗和民众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更有利于维护、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我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东城区,以及全国几个城市已经开始试点这个新理念。”
“其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各地完整的非遗资源——不仅仅是代表作名录项目,开展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建档保护,可以采取项目招标的方式,联合北京各界各级力量,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北京非遗资源数据库,展现北京非遗资源的全貌。这个数据库可以供公众阅览、学者研究、文化创意和政府管理使用,也可以成为各区、各乡镇挖掘本地资源,发展‘一地一品’的有效工具,打造成国内外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北京范例。”
“另外,还可以打造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文化地图,在彰显社区主体性的同时,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的局面。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前沿做法,让北京的传承人和普通百姓直接讲述自己的非遗故事,游客只需要用手机扫描地图上标识的APP,就能直接聆听北京人的声音,通过视频观看他们的记忆,也可以按图索骥、亲临传习所现场,实地观摩他们的讲述和记忆展示。”杨利慧说。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四川阿坝州黄龙“七绝” 这里有旅行的答案
下一篇:“悬崖村”文旅公司破产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