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旅游收入达3.5万亿,长三角如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3
手机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明确!

  日前,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确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文旅方面,《纲要》提出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依托长江、沿海、域内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重地,也是文旅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文旅资源富集、交通网络通达、潜在的消费客群及人员流动的常态性,使得旅游产业在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69%,市场规模堪称巨大。

  随着《纲要》的出台,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将进入纵深化发展态势,未来区域内文旅如何深度融合、各地域资源如何协同互通、共创共建,无疑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长三角旅游发展迎重大战略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走向一体化具有先天优势和动力,近年来一体化发展也在全面提速。

  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分12章共44节全面描绘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蓝图,赋予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大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其中,关于长三角文化和旅游的一体化发展,《纲要》在第七章“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明确提出,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

  《纲要》提出,要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加强文化政策互惠互享,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红船精神,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同时,《纲要》提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推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区域联动共享,实现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加强重点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联合开展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

  具体而言,要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要深化旅游合作,统筹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依托长江、沿海、域内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整合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线路。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

  此外,为提升旅游体验水平和交通效率,促进客源分享和区域联动,《纲要》提出,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文旅产业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纲要》的发布,为长三角文旅融合指明了方向,区域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年旅游收入3.5万亿的高地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的经济重地,也是亮眼的旅游宝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一直发挥生力军作用。

  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成功主要依托于独特的人文生态自然资源及客源高消费能力。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江南文化赋予了该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基因,山水、民宿、主题公园、海岛等景点聚集;同时,长三角地区拥有1.5亿左右的人口,潜在的客源市场巨大;此外,长三角地区配套设施完善,既有机场、港口、铁路、高速等便利的大交通条件,宾馆、餐饮、商城、会务等配套设施又一应俱全……这些都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得文旅产业成为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目前,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5A级景区总数达54家,占全国5A级景区总数超20%。2018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共接待游客人数达25.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6.7%、69.0%,占全球比重约为21.4%、10%,旅游市场规模巨大。数据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总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6%,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占到了全国的22%,可见人均消费能力强劲。

  长三角区域2018年旅游总收入及接待游客次数(来源:中指研究院)

  另外,长三角还是区域文化发展的高地。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占比超过了全国的32%,区域内有十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文化企业三十强,还有四家国际文化出口基地。在文旅部的支持下,长三角城市群已有7个城市作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正各自打造文旅消费品牌。

  交通建设方面,去年底,杭昌高铁杭黄段的开通,杭州、上海、南京至黄山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同时,浙皖两省和东部高铁网络结构的完善,也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这无疑有利于区域间文化旅游业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资源优势,带动相关地区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产业联动,从而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随着此次《纲要》的出台,可以预见,未来长三角旅游业将进一步享受一体化发展的红利,在区域合作、产业分工、客源组织、要素市场等方面都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不过,想要更好利用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这一引擎驱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仍需加大对文旅产业的升级赋能。

  长三角如何构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长三角旅游资源丰富,但竞争和同质化也较为严重。

  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布来看,江苏(23个)是全国拥有5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浙江(17个)、广东(13个)、河南(13个)。从总数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5A级景区占全国总数超20%,但该区域合计面积占比全国却仅为3.7%左右。长三角的旅游资源之密集可见一斑。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份分布图

  近年来,上海迪士尼、江苏太仓恒大文旅城、无锡融创文旅城等诸多大型文旅项目扎堆落户,无论是本土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均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而各城市的自然禀赋相近,也可能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化。且长三角各地之间长期习惯于相互吸引客源、开拓市场,合作与联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尽管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国际旅游品牌形象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但长三角地区统一的、个性化的区域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并不突出,国际影响力不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有着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的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如何发挥优势功能与协同效应,是长三角各地需着力谋划的一项工作。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曾发表观点称,长三角生态旅游高质量的发展有赖于活存量、优增量、真减量、加变量、强能量。他认为,长三角未来构建旅游生态格局需要优化高质量旅游空间生态、市场生态、治理生态。在高质量旅游空间生态方面,需要优化资源利用和区域协同,建立发展目标和供需的协同,既要关注大项目的建设,也关注小尺度项目的建设。在高质量旅游治理生态方面,需要强调二元格局和创新引领。如何协同政府的政策性治理和市场性治理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构建旅游生态格局需要优化的关键。

  诚然,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需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利用创新的模式,利用文化与旅游的双向关系,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所在地域的风俗,建立该旅游区的特色文化,并做到精细化,让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态势变得更为合理。

  比如基于长三角浓厚的江南文化基因,加强对沪苏浙皖四地文化产业的整合与创新,连接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深挖江南文化意蕴,创新文化旅游表达。同时,也可借助长三角地区现代都市的时尚文化资源,开发国际性、前沿性的现代都市文化旅游产品族群,为长三角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赋能。

  当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明确,如何进一步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纵深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新发展,向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迈进,亟需业内群策群力,共同商讨破题。

  2020年1月2日,由执惠主办,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江苏省旅游协会、浙江省旅游协会和安徽省旅游协会联合发起,以“新文旅、新产业、新生活”为主题的2019第四届中国文旅大消费年度峰会暨“龙雀奖”颁奖盛典将在沪举办。

  举报/反馈

上一篇: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出炉
下一篇:文旅复苏看溧阳,花式宣推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