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夏清凉,泛成都都市圈夏季避暑旅游出行+消费分析报告发布!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夏至刚至,小暑、大暑等又将联袂而来。避暑旅游的时节性、时需性正随着炎炎烈日日渐走高。对于避暑旅游,著名学者李后强先生曾在《生态康养论》中提出“6+1理论”,其中“6”是指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这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六个自然维度;“1”是指“配套度”,即是与公共服务和生活有关的设施设备上的配套完善度。“6+1理论”的主线瞄准的是“优景”与“优服”两个关键点。重视这两个点,就是重视市场的眼睛与消费者的心。

  摊开以大成都2000多万常住人口为核心客源地、以川A大军自驾游为流动力与消费力、以成都为圆心3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的泛成都都市圈夏季避暑旅游热搜词,可以发现一片星星点点的,呈亲水型、亲森林公园型、亲雪山冰川型分布的避暑旅游矩阵。

  瞄准这片避暑矩阵,近日,曹操大数据研究院、幸福千万家大数据研究院携手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组成课题组,拣选出泛成都都市圈上50处避暑旅游胜地,导出直线距离、时间、车程等数据,及与众不同点、核心打卡位、美食分布系等,为大家呈现出一幅全景式的避暑旅游“出行+消费”导览图。

  以下是泛成都都市圈避暑旅游分析报告全文——

  一、时间轴,3小时的避暑出行圈

  如果要问一问:周末或小长假,最符合国内都市消费者心理期待的travel(译作旅行、出行)距离是多长?3小时的车程应是一个理想状态——这是基于实证的一个数据:比如《南方日报》2015年10月4日的一条新闻标题“3小时车程目的地最受青睐”;又比如同程旅行《2020国庆黄金周居民出行及出游趋势预测报告》中的一组数据“3小时内高铁线路最俏”;再比如央视财经2021年6月的一条新闻标题“3小时旅行圈成端午假期首选”;还比如《解放日报》2021年9月26日的一条新闻标题“三小时出行圈内游最受欢迎”……关于这些源于新闻事实的3小时出行共识,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对于周末或小长假而言,三小时车程既是一个可进可退、不会疲劳的半径,又能跳过公园游、郊区游、露营游的隔靴搔痒与意犹未尽,让出行的脚步、掠美的眼睛得到足够的延伸。

  避暑出行也是同理,疫情的阴云尚未散尽,雨季的山洪、滑坡及泥石流等也要防备,三小时的心理安全距离可收可放正合适。

  

  图1:泛成都都市圈3小时避暑出行示意圈

  (底图截自谷歌3D地球一起看地图)

  对于成都都市圈而言,虽然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三市共同组成”,但是,一个泛成都都市圈的“出行+消费”三小时圈正在辐散形成。这种现象,体现在一连串的发展节拍里,也体现在一系列的发展报道中:“成都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圈加快形成”“把成渝一小时经济圈打造为一小时消费圈”“到2035年,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互通”“五一成都2小时度假圈最热门”“凉山尽快融入成都2.5小时经济圈”“雅康高速全线通车,甘孜州康定市到成都进入3小时经济圈”……这些鲜活的新闻标题,从不断递进的时间(车程)外径,展示出泛成都经济圈的向心力、融合力与辐射力。当然,经济圈的本质是一个“出行+消费”的活跃圈。随着暑期的来临,都市圈里的避暑需求日益上扬,避暑市场日益活跃,3小时经济圈上的避暑旅游目的地日益进入以成都为核心客源地的川A大军的导航图。

  二、避暑轴,3亲近的核心降温点

  什么地方适宜避暑?气象领域的学者曾经提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公式:DI = T - ( 0.55 - 0.55f ) ( T - 58 )。其中,T为华氏度(T=1.8*t+32,t为摄氏度)。简单说来,气温、气压、湿度与风速4个气象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舒适度。瞄准这4个气象要素,雷达式扫描以成都为圆心的、泛成都都市圈3小时车程半径上以“避暑旅游”为关键词的“出行+消费”目的地,我们至少可以拣选出50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避暑打卡地,如下图所示:

  

  图2:泛成都都市圈避暑出行“3亲近”谱系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这些极具标杆性的避暑旅游打卡地具有三大共性:要么亲河流湖泊、要么亲森林果林竹林、要么亲雪山冰川。拥有这些共性,就能在4个气象要素的维度,弥合人体的夏日清凉之需。在这个基础上,结合“6+1理论”中“优景”+“优服”复式生态的建设打造,就能升级式、升舱式地满足都市圈消费者的避暑舒适度。

  当然,一些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者,一身集“3亲近”中的2重或3重“亲近”于一体,不仅能够引流泛成都都市圈上的消费脚步,而且还能吸引全世界的避暑目光。比如享有“全球十大避暑名山”之誉的峨眉山既有3000多种野生植物构成的浩瀚林海,又有峨眉河的支流符汶河(含黑水、白水)、虹溪河(含赶山河、瑜珈河)等穿梭环抱其间;比如都江堰-青城山既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林草植被繁茂,又有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故被赞为“中国养生休闲第一城”;比如威远石板河四周群山90多种树木层层叠翠,森林覆盖率达98%,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8万个,全长7000多米的河道由天然石板成底,河床平坦,河水清澈,水深长期保持在0.5米以内,串联着响滩子瀑布、水帘飞虹、水舞山涧等各色水景观,成为观水、戏水、亲水的避暑天堂。

  

  图3:威远石板滩避暑场景

  三、交通轴,2高时代的自驾潮

  避暑旅行与交通出行是唇齿相依的伴随关系。两高时代,3小时出行圈上的两条路——公路(以高速公路为代表)与铁路(以高铁动车地铁等为代表),越来越成为都市圈里的消费者出行最倚仗的两条腿。把目光聚焦到前文拣选出的50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避暑旅游打卡地,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能级的交通圈:

  

  图4:泛成都都市圈交通出行图谱

  第一个圈,是高速、高铁、地铁齐备的环中心城区一小时圈出行圈,圈上东有东部新区-简阳一线的三岔湖、北有新都的桂湖、南有仁寿的长岛、西有温江的鲁家滩湿地公园……朝发夕归,就近避暑也可以清凉半晌;第二个圈,是高速、高铁触角基本触及并逐步覆盖的两小时出行圈,包括北边的德阳、南边的眉山乐山、东边的资阳、西边的雅安等,这个圈上的乐山大佛、蒙顶山、雨城、东坡水街等已颇负盛名;第三个圈,则是高速高铁正在延伸触及(个别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县或已先行先及)的三小时出行圈,这个圈上的避暑旅游资源养在深闺、初露峥嵘、异彩纷呈——

  比如,位于宝兴县硗碛藏乡的神木垒(神木垒是藏语,意为“神仙嬉戏、玩耍的地方”),周围有夹金雪山、达瓦更扎神山,脚下是奔腾不息的宝兴河及其支流,瑟斯巴草甸野花盛开、原始森林绿野仙踪徒步区云雾缭绕,夏日置身其间,便入了一片清凉世界。比如以中国独有、世界唯一的生态奇观“百牛渡江”闻名于世的蓬安县周子古镇,既是《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先生曾讲学之地,又有“嘉陵第一桑梓”之称,在这段嘉陵江之畔的古码头上,爱莲池、画江楼、临江阁等一连串的水文化场景星罗棋布,“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给人无限避暑之惬与驭暑之爽。

  四、流向轴,3个避暑的优选级

  

  图5:泛成都都市圈避暑出行里程、车程

  在以成都为圆心、3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的泛成都都市圈夏季避暑旅游目的地之间,如果要把说走就走的浪漫与随性,与具体出行的计划性、选择性、针对性融为一体,其实也简单。因为,虽然这些避暑目的地在亲水、亲林、亲雪上既有单一型也有复合型,但是总体分圈极为明显——

  第一圈亲水圈,也是一小时出行圈。这个圈上都市楼宇与城市绿地、湿地、农地交错分布,大面积的森林、果林、竹林等总体不多,雪山更是可以远观、难以就见。所以,亲水选择的多样性、知名性、便捷性在这个圈里最为凸显。比如,郫都的三道堰、仁寿的黑龙滩、双流的黄龙溪、新津的梨花溪、温江的鲁家滩、青白江的凤凰湖、金堂的五凤溪等等,亲子亲水一圈搞定。

  第二圈亲林圈,也是二小时出行圈。这个圈是个林水共生共容圈,但林的特色更加彰显。比如:从天府广场自驾出发到峨眉雪芽茶林约2小时、到蒙顶山茶园约1小时45分、到曹家镇梨园约1小时30分、到什邡红豆村约1小时15分、到安岳柠檬园约2小时、到青神中岩寺约1小时40分……这里重点讲讲青神中岩寺,这个被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被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被后来人称为“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其清溪涧道、玉泉流杯、龙湫唤鱼之景无疑是避暑之佳处。而更亮处则在于,目前全县正按照“竹+1+N”的理念,打造形成了竹林湿地、竹里海棠、竹里桃花等树种多样化、景观多色谱的竹里系列公园,奋力建设全国最美竹林风景县示范区。竹影婆娑,如避暑何?

  

  图6:青神竹文化远景

  第三圈亲雪圈,也是三小时出行圈。虽然我们讲成都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但遥望雪山容易、要走到雪山跟前避避暑,还得走上一大圈。比如从天府广场自驾出发,到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约2小时30分、到彭州市的大宝乡九峰山太子城雪山约2小时20分、到汶川县的火烧杠雪山约2小时多一点,到小金县的四姑娘山、黑水县的达古冰川等则超越了3小时需要更多的时间……三个圈,三种代表性的避暑资源层次分明、距离分明的分布其间。把握住了这些圈,也就胸藏了一张泛成都都市圈的避暑出行图。

  五、美食轴,3个流派的大拼盘

  

  图7:泛成都都市圈避暑美食图谱

  与川菜三派——蓉派(上河帮)、渝派(下河帮)、盐帮派(小河帮)的提法不同,杜莉教授的《中国烹饪概论》认为现代的四川风味菜主要由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风味组成。在这4个粗线条的风味区域与3小时避暑出行圈的重合处,一大批的清凉美食如:川北凉粉、川南凉糕、青城冻糕、乐山钵钵鸡、汉阳棒棒鸡、汉源贡椒鱼、新津谭鱼头、沐川炸竹象等等,从本课题组的记忆里不断跳跃出来,其应季性、鲜灵性、本土性、招牌性,正成为避暑目的地吸引和拉动游人走进来、留下来、夜间经济动起来的最诱人符号。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夏夜里的繁华:冰镇啤酒小龙虾。在内江隆昌,小龙虾应季强势出位,蒜蓉的、麻辣的、卤味的……在隆昌的大街小巷,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吸引着八方宾客。近年来,隆昌市大力发展稻田虾养殖产业,形成了胡家镇、圣灯镇等多地连片发展并辐射周边镇零星发展的大好局面。截至2022年6月,全市已形成5300公顷的稻田虾养殖规模,年产小龙虾约9700吨,小龙虾产量占到四川全省的15%。在眉山东坡,垂钓小龙虾成为养虾增收之外的又一途径——当地复兴镇山祠村万氏虾场,五月高峰时期,“每天从各地慕名自驾来垂钓的车辆停满路边和院坝……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在三星堆文化发源地德阳广汉,当地围绕“小龙虾+旅游”做文章,在高坪铺古镇、水磨村等地形成了宵夜集聚区,趟出了一条美景+美食同频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图8:隆昌市小龙虾+夜间经济消费场景

  避暑出行,避开的是暑中之忙,拥抱的是暑中取凉;避开的是陀螺式都市生活中的流汗,拥抱的是美景美食美事中的流汗;避开的是燥热,拥抱的是闹热……以成都为圆心、3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的泛成都都市圈上,一个后疫情时期的夏季避暑出行的大幕,正在徐徐开启。努力建构好的体验、美的体验、爽的体验,当奋斗的双臂收拢的时候,抱住的必将是一个绿色、清凉、水润而又热情、热闹、热烈的报复性的出行市场。

  化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先生那句话来祝愿吧:让我们在红日高升的夏天,期待着旅游出行的春天!

  本报告联合出品人:曹操大数据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幸福千万家大数据研究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京南城最大水“动脉”!“点靓凉水河”今年实施这三段
下一篇:天目湖:打造一站式轻奢旅游典范,外延式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