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10月4日(重阳节)在缙云举行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2022年9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有关情况。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一波,缙云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益出席通气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邬红波主持通气会。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代表仙都黄帝祭典活动组委会作介绍:

  去年,仙都黄帝祭典成功升格并圆满举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将于10月4日(重阳节)在丽水市缙云县举行,主办单位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丽水市人民政府、缙云县人民政府,主题为“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千百年来,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祭拜人文始祖、赞颂轩辕黄帝的词赋和诗文,并在仙都黄帝祠宇周边留下120多处摩崖石刻,充分证明了缙云黄帝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

  省、市、县三级层面对此次祭典活动都非常重视,积极研究部署,全力以赴开展筹备工作。省级层面,今年3月,省文旅厅实地前往缙云仙都,与各祭典相关单位共同复盘2021年祭典活动,并对今年的祭典提出设想。后多次会同丽水市、缙云县,精心谋划祭典活动总体方案。在祭典审核和报批、祭文修改和审定、演绎创作和编排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使整体效果能够更加呈现出传承有序、薪火相传的时代意义。市县层面,专门成立了祭典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紧锣密鼓推进活动方案草拟、祭典演艺优化、城乡风貌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保障提升等各项工作,前期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致力提升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的影响力。统筹全市的资源和力量,为仙都黄帝祭典工作做好宣传与推广,确保祭典活动每年都有新提升,一年更比一年好,充分展现浙江的“窗口风采”。

  

  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一波介绍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有关情况:

  仙都黄帝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浙江省唯一由省政府主办的祭祀类节庆活动,也是近年来全国唯一提升规格的祭祀类活动。我们举办祭典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虑:首先,这是弘扬黄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坚定文化自信。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缙云祭祀黄帝始于东晋、兴于唐宋、延绵至今,是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有基础也有责任在弘扬黄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上作出进一步示范,这是举办祭典的顶层逻辑。其次,这是溯源民族基因、凝聚复兴伟力的有效载体。这些年,仙都黄帝祭典吸引了大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组团参祭,其感召力得到各界认可。缙云仙都先后创成“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我们举办祭典,就是要以黄帝文化为纽带,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复兴伟力。同时,这也是解码文化力量、赋能地方发展的主动跨越。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创历法、制衣冠、造舟车、定音律,以创新创造创变精神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道曙光。我们举办祭典、拜谒黄帝,不仅是一种尊祖情感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以古喻今,解码黄帝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主动跨越,以文化这个关键变量赋能地方发展,更好地服务我省“两个先行”大局。

  去年,仙都黄帝祭典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组委会成员单位和包括我们媒体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升格并圆满举办,全网关注量超3亿人次,得到了省委袁家军书记“整个祭典厚重、典雅、大气,极具震撼力”的充分肯定,也让举办地缙云乃至丽水历史性地走进舞台中央,对文旅融合、项目投资等的直接促进和间接带动效应都十分明显,迎来了“千金难买”的发展新机遇。今年的祭典,是规格提升后第二年举办,同时还恰逢国庆期间和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背景更加特殊,各方面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经组委会会议研究,今年的祭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为主题,着力营造“四海同心、万众一心”的浓厚氛围,以盛典迎盛会、庆盛世。祭典经批准将于10月4日(重阳节)9时50分在仙都黄帝祠宇举行,采取现场祭祀与网络祭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现场参祭嘉宾控制在300人以内,主要有省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中央和省、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浙台湾同胞、华侨华人和归国留学人员代表,各领域先进模范代表,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各界代表等10类嘉宾。祭典仪程为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等9项,与去年保持一致,既尊重历史沿革,又融合唐风宋韵,还彰显时代气息。

  此外,围绕去年袁家军书记提出的“通过一个大典来带动地方发展”的要求,我们还安排了8项系列活动:一是中国第五届黄帝文化研讨活动。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邀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等重要嘉宾参与研讨,《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作者马平安作视频连线。二是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年招商推介会。向以台商为主的企业家发出投资“邀请函”,争取签订一批投资项目,并开展两岸民俗风情汇演、百名在浙台青祭黄帝、美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两岸民众的情感距离。三是海内外共祭轩辕黄帝活动。在加拿大、意大利等地设立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共祭轩辕黄帝”活动分会场,组织观看祭典直播、参与网络共祭活动,进一步深化全球华夏儿女的团结交流。四是黄帝文化展演系列活动。举办婺剧专场、音乐会、折子戏、民间非遗活动、展览会等,开展沉浸式黄帝文化互动体验,让更多群众共享黄帝文化传承魅力。五是第七届乡村旅游季活动。组织旅游达人到缙云采风编写游记攻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力推荐旅游路线。六是“庆丰收”系列活动。展示展销缙云烧饼、爽面等“有缙道”系列五彩农业产品和小吃,促进乡愁产业发展。七是“李阳冰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通过专业媒体推广征集作品,举办全国性大型展览活动,进一步提升李阳冰小篆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八是《黄帝内经》学术峰会暨“黄帝文化·养生长寿”研讨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探讨长寿与黄帝内经养生经验,以及长寿地区发展养生产业的实践,为促进健康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气会现场

  介绍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

  回答了记者提问

  ↓↓↓

  问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黄帝文化、南孔文化等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请问如何做好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叶菁回答: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旅部门,既要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高质量推动文旅发展。我们做好三个方面:

  第一是“打造”。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磅礴力量,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文化工作会议都突出强调培育文化标识,我们将在做好文化基因解码的基础上,培育好包括仙都黄帝祭典(黄帝文化)在内的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积极创造与时代相符、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显著成果。

  第二是“赋能”。我们将把好的文化成果深度融合到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上,像仙都黄帝祭典,它是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祭祀颂歌《轩辕颂》、实景演艺《轩辕赞》以及民俗表演等项目常态化、市场化开展,来丰富景区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形象。

  第三是“助推”。助推就是要通过文旅的发展来推动共同富裕,一方面,我们将山区海岛县作为推进“万户农民旅游致富计划”的重中之重,支持培育一批旅游网红打卡点,形成引流效应。大力实施“万村景区化”2.0计划,形成乡村旅游集群。另一方面,我们将高质量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营造一批集成多种功能的公共文化场所和特色开放空间,并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联动的服务网络,让老百姓更便捷、更有效地享受到文化大餐,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

  问

  去年,仙都黄帝祭典成功升格为省祭并圆满举行,那么今年的祭典和去年有哪些方面的不同?黄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王益回答:对于今年的仙都黄帝祭典,各方面都有着更高的期待。因此,在前期筹备阶段,我们对祭典方案作了优化,相比去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一是更加凸显浙江辨识度和时代特色。比如祭典的“高唱颂歌”环节由去年的三声部增加为八声部;祭舞环节,新添礼乐仪仗,提升祭典质感。二是更加凸显文化与经济的双向互动。今年,仙都黄帝祭典系列活动安排,相比去年更多更丰富,包括招商推介会、乡村旅游季、“庆丰收”系列活动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放大黄帝祭典的文化影响和经济效益。三是更加凸显黄帝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国第五届黄帝文化研讨会今年将继续在缙云举办,今年的主题将涵盖“黄帝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黄帝文化数字化”等多个研究领域,邀请了相关领域一批重要的嘉宾,黄帝文化研究的视野将进一步拓宽,学术内涵更加丰富。四是更加凸显祭典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此次祭典将在央视4套进行直播,同时将在缙云设置前方演播室,除对祭典九项仪程进行直播外,还包括浙江各地重阳的民俗活动,欢迎大家收看。

  黄帝文化的新发展方面,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出台《中共缙云县委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据我们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县级层面出台的关于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的决定,我们相信缙云作为南方黄帝文化(祭祀、辐射、研究、展示)“四个中心”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二是举办“百名”系列祭祀轩辕黄帝活动。今年,我们先后举办了“百名浙商”“百名学者”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这是我们推广黄帝祭典体验的一个积极尝试。三是黄帝文化的数字化场景应用和展示。今年我们新上线“黄帝在浙里”数字化场景应用,大家可以在浙里办APP检索到这个小程序。通过这个小程序,大家可以获得沉浸式的仙都游览、投资、购物等体验,更可以贴近现场,进行云端祭祀,感受祭祀黄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和庄严性。四是发现古代公祭活动重要文物。继1997年缙云首次在仙都金龙洞发现“鎏金铜龙”和木简之后,今年,我们再次发现了“金龙”一枚,这也再次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证实了仙都黄帝祭典的悠久历史。五是中国南方黄帝文化展示中心内容的丰富。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活化利用了缙云岩宕,设计“十二时辰游千年石窟”系列旅游产品,作为展示黄帝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今年祭典期间,我们将在仙都岩宕举办小型音乐会活动。

  

  问

  刚才提到缙云仙都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请问丽水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哪些具体做法?

  李一波回答:丽水是“海丝之路”的节点城市,国际文化交流多元多彩。我们统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借网传播、借物搭台、借船出海,推动特色文化漂洋过海、享誉全球,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为媒“走出去”。我们持续开展世界青瓷大会、汤莎国际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等文化活动,有效打开多层次文化交流通道,深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其中龙泉青瓷早在宋代就远销亚非欧三大洲5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架起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以来,“听瓷语、观世界”特色展播落地45个国家,50余款文创产品外贸出口额超亿元。

  二是“品牌”为介“请进来”。我们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升级传统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依托中国首个摄影之乡,连续18年举办丽水摄影节,仅2021年就吸引了120 多个国家的8717 名摄影师、策展人参展。精雕细琢的青田石雕,300年前便与丝绸、陶瓷、茶叶等一起畅销欧洲,如今保利石、南美石、印度石等国内外原石汇聚青田,实现“世界石、青田雕”。丽水历史文化名人汤显祖一曲《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跨时空相遇,丽水巴比松与法国巴比松以画为媒、交相辉映,打开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通道。

  三是“平台”为桥“联全球”。深化友城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交流。组建全球华文媒体联盟,吸纳15个国家23家海外华文媒体参与,打造展示丽水形象网上传播“观景台”。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实现进口商品“卖全国”、丽水山货“卖全球”。建设缙云仙都等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促成海外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交流,打造“世界看丽水”的闪亮窗口。

  下步,我们将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创新形式、激活载体,向世界分享更多丽水特色文化。欢迎广大媒体朋友亲临丽水体验国际文化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丽水故事。

  问

  我最感兴趣的是刚刚提到“百名”系列祭祀活动,请问接下来缙云有没有更多的举措,能让大家参与其中呢?

  王益回答:仙都黄帝祭典,除了每年的重阳公祭和清明民祭两场实地祭祀活动外,今年,我们新增了两场“百名”系列祭祀轩辕黄帝活动。参祭主体分别是:“百名浙商”以及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百名学者”。相比公祭,我们对“百名”系列祭祀的仪程作了简化,但同时又确保其原汁原味,不失祭典仪程的庄重典雅。两场活动的举办增加了社会公众直接参与仙都黄帝祭典的机会,也有助于提升黄帝文化的影响力、辐射面。

  今后,我们还将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定期推出针对社会大众的,更多的祭祀黄帝的文化体验。

  一是继续开展“百名”系列祭祀活动。比如,接下来,我们计划安排百名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媒体人等系列祭祀活动,届时热忱欢迎各位朋友能够参与体验。

  二是扩大公众参与面。加强与省内外相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好南方黄帝文化。同时,文化无国界,我们将在缙云探索打造黄帝文化国际体验点,邀请国际友人、外国留学生、华人华侨等来参与体验。

  三是继续推动黄帝文化有形化。就是将无形的文化体验注入有形的文创产品、文旅活动当中来。缙云不仅拥有黄帝文化,还有独特的山水以及婺剧、石头、书法、耕读等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将通过打造黄帝文化旅游IP等形式,将黄帝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现出来,让更多人接触和体验黄帝文化。

  文章来源:丽水日报 柳永伟 林坤伟 雷宁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柳梦莹

上一篇:去重庆旅游怎么能不去武隆呢?有那么多好玩的都在等着你
下一篇:“十一”出行扫描:网红景点依然是流量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