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来源:民航资源网论文库

  作者:

  唐继宗

  2005-11-05 22:07:27

  【专业分类】规划发展

  

  《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策略研究 (中) —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澳门民航学会 副理事长

  唐继宗 博士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五日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 公共品

  第一节 引言

  在上篇描述了人们暂时离开常居地的行为的动机及过程,指出人们在BT旅游行为所述5种动机组合的驱动下作出了前往非常居地旅游的行为,在这种消费性及投资性的行为下,人们进行了一连串的交易行动。本章内容准备要探讨的是人们通过旅游行为换取了的是甚么东西?以及分析这些东西的内容与特性。

  此外,在进行实地调研当中发现,同类的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地方的需求呈现着差异,如香港的阳光海滩与泰国的阳光海滩,后者可以成为人们旅游主体行为的体验的组合要素,但却相对少有成为前往香港进行旅游主体行为的组合要素,有关影响旅游资源需求的因素的探讨将会在本章第六节提出。

  第二节 旅游“产品”是甚么?

  从事主流旅游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把旅游业归类为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和按东西的人为加工程度作产品或资源的分类研究。以下列举了多位学者从主流旅游经济学的观点来讨论旅游产品的定义。

  谢彦君提出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李亚非解释旅游产品主要是用来交换的,它是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也是旅游者所购买的,是由一些异质成分组成的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物。他又指出从生产者的角度,旅游产品是凭借着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和商品,这些旅游服务和商品共同组成了旅游产品。张建春、金世胜提出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来看,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交通,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在旅游活动中的综合需要的服务总和,它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产品。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各单项旅游产品的总和。作为旅游的6大要素的食、宿、行、游、娱、购都是整体旅游产品中的单项旅游产品,这些单项旅游产品一般通过旅行社将其组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路线,即整体旅游产品。侯锦雄在一项对台南县沿海地区旅游规划的研究计划内提及李贻鸿曾指出从旅游的供应面上来看,旅游产品广义的解释是凡能吸引游客并能提供消费的,都属于旅游产品的范围。

  BT旅游行为模型指出,人们按自己的生理动机、安全动机、归属动机、被尊重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等5种动机的组合推动下,愿意支付交通及交易成本,再加上或有风险的存在前往非常居地购买了一篮子的东西,由于各人的动机组合各异,每个人的篮子内装着的东西不尽相同,如BT旅游行为模型所述,篮子内分开两个主要的区间 – 主体部份及延伸部份;如以香港为前往的非常居地为例,各人的篮子按自己的动机组合在主体及延伸的部份可能出现的会有香港购物5日游 + 游览风景名胜 ,香港3天自由行 + 澳门半天博彩,2天香港钟表展 + 尝香港地道美食,7天探亲 + 参观博物馆,半年专业培训课程 + 当地减肥疗程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

  由于被5种动机组合驱动而从事旅游主体及延伸行为的人们在往返非常居地完成一次消费及投资行为所发生交易关系的参与方的数目及种类之多样及复杂,若采用主流的分析方法把旅游业仅定义为服务行业,及把旅游产品定义为服务等研究方法是不可能把旅游市场运作结构作较总体性及系统性的描述与认识。

  以下尝试把BT旅游行为模型结合David Mart?n Valles在提交给欧洲委员会的一份关于旅游业的研究报告内对旅游产品的观点(David Mart?n Valles 指旅游产品是消费者在目的地及前往的过程的一项整体性的经验,而这种经验是经由消费众多的旅游业所生产的产品所产生的。),提出对旅游产品的描述。

  旅游产品 - 是指人们在非常居地进行旅游行为中的消费行为及投资行为期间所取得的体验或/及人力资本的总称。

  在此提出的旅游产品的定义有别于前述学者们提出的服务的概念,以及他们仅把旅游产品定义为消费性的概念。此处所定义的旅游产品首要是符合供从事合符BT旅游行为模型各要件的旅游行为的人们获取为前提条件; 本论文所指的旅游产品是经前往非常居地的人们在当地透过进行旅游行为中的消费性行为或/及投资性行为亲身所获得之体验或/及人力资本。以下将会对所定义的两种旅游产品 – 体验与人力资本试作说明。

  第一种旅游产品: 体验 - 由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所获取的旅游产品

  体验是指个人心理受到外来因素刺激而产生的主观感觉,如在上篇所举的第一个例子,人们前往座落在美国乔治亚州进行旅游行为,其旅游主体行为是参观「贫民窟」主题公园,而旅游延伸行为是在当地的食、宿、购物;在他们付出成本完成一次旅游行为时所换取到的旅游产品是「地球村和发现中心」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世界各地最恶劣居住环境的生活」的体验及在美国乔治亚州短暂逗留所产生的体验的结合。

  在这里再分析另外一个案例 - 俄罗斯有旅行社推出了为期两天的军事训练营,大受追求刺激人士欢迎,前去训练营进行旅游行为的人们甘愿付出800港元捱苦,到偏远地区军营接受严格的军训,吃粗茶淡饭兼且要被导师大声斥骂。参加这种另类旅行团者以学生、商人和商管人士为主,他们付费到俄罗斯中部雅罗斯拉尔夫军营接受地狱式训练。据前往营地采访的俄罗斯电视台记者说,学员入营后宣读了「从军誓辞」,「就像要完全放弃自己的公民权益似的」。该记者引述一名导师向学员说﹕「若有违规,就以最简单的方式受罚,例如屈指做掌上压50下。」。学员的伙食只有马铃薯鱼汤和燕麦粥两种粗糙食物。然而苦中有乐,学员有机会参加仿真军事侦察任务,以及亲身体验坐上装甲车和军用直升机的滋味,训练课程部分环节与特种部队的训练一模一样(2004年10月14日,香港明报引述英国广播公司报导)。人们愿意支付成本前往雅罗斯拉尔夫军营进行旅游行为所要换取的旅游产品不会是马铃薯鱼汤和燕麦粥,或导师对他们的体罚,他们要购买的旅游产品是在俄罗斯军营从军的体验。

  因此,人们在非常居地进行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所获取之旅游产品 - 体验 -是由非常居地提供其消费的一篮子货物及服务所组合而成的,这一篮子货物及服务包括了饮食、住宿、观光、探险、朝圣、购物、接送及相关的设施及从业人员。在此强调,在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所获取的旅游产品是由一篮子货物及服务所提供的体验,而非指一篮子的货物及服务本身。

  第二种旅游产品: 人力资本 - 由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所获取之旅游产品

     人们在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所获取的旅游产品是人力资本,根据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的定义人力资本包括各种后天获得的、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借适当的投资而增长的人口质量因素,如知识、经验、技能、或健康水平等均视为人力资本。

  在非常居地提供给前往当地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的人们的知识、经验、技能、及健康水平等旅游产品,是可以通过进行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的人们在当地接受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进行的考察、工作、陪训活动,及相关的主体设施如学校、医院、场所与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加上辅助服务包括饮食、住宿、接送、育乐及其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人员而获取。

  此外,从事旅游行为的人们前往非常居地通常是同时进行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及投资性行为,并从中同时获取体验与人力资本此两种旅游产品; 如人们前往非常居地的旅游主体行为是商务、学习,或接受治疗,而顺道延伸前去探访已移居在当地的亲友及在当地食、住游玩作为旅游延伸行为;他们支出及投资所换取而来的就包括:知识、经验、技能、或健康水平等人力资本,以及在当地与亲友共处及消费所产生的体验。

  第三节 对旅游资源的重新思考

  现阶段在研究旅游经济理论的领域对于旅游资源的定义尚存在争议,传统上是倾向采用经济理论对资源 - 产品的二分法来作为探讨的方向,即旅游资源是指未经加工的元素,而旅游产品就是把旅游资源投入经过人为加工后的产出。

  甚么是资源?

  1993年版牛津字典是这样解释“资源”一词 - 凡属对人们而言有被利用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我们对这里所指的“物质”的认知是来自于大自然的,而当人们的知识仍未能达到利用这些物质之前,这些“物质”仍未能被界定为“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引伸出如甲地的人们相对于乙地的人们所拥有的知识的单位愈多及知识的质量水平愈高,在其它条件不变及所存在的物质的水平及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则甲地的资源较乙地丰富。

  A.Myrick Freeman III 指出森林以及在商业上有利用价值的渔场等自然资源、空气质量等环境属性,均是有价值的资产,它们能服务于人们(A.Myrick Freeman III:《环境与资源的价值评估 – 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在经济学的分析上,“资源”泛指生产数据或生产要素,即目的是为了制造产品而用来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例如:资本、人力、土地等。如以数学公式描述 - 产品X,生产函数X(a、b、c、d),及投入要素a、b、c、及d,则如X = X(a、b、c、d),其中a、b、c、d可被界定为“资源”。

  美国麻省理工出版的经济字典在解释生产要素时指出用在生产过程上的社会的资源是生产要素,并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土地、劳动力及资本,而企业家精神亦会被视为资源之一。在经济学上所指的“资源”的定义相对于常用的解释更为广泛,除来自于大自然的物质外,经济学所讨论的“资源”还包括劳动力及企业家精神等“人造”物质(The MIT Dictionary of Mordern Economics 4th Edition,edited by David W.Pearce (1994) The MIT Press.)。

  The Economist Books – Dictionary of Economics解释“资源”是能透过生产或提供货物及服务而获得效益的稀缺的投入(The Economist Books – Dictionary of Economics,Graham Bannock,R.E.Baxter,Evan Davis (1987) Hutchinson Business Books.)。

  在世界资源研究院撰写的2002年年度回顾(Ideas into Action WRI Annual Review 2002 (2002)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提及的资源则是包括材料、水及能源。

  英国赫尔大学地理系教授朱廸.丽丝(Judish Rees (1990) Na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s, Economics and Policy (Second Edition),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对“资源”提出一个较广义及更具体的解释,她指出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她提出当任何成分在被归类为资源以前,必须要满足两个前提,其一是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其二是必须对由此成分而产生的物质或服务存在某种需求。在她论及资源的著作中指出,资源的定义是动态的,而资源的构成是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及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如同石油, 在人类仍未具备足够的知识及科技去利用及提炼石油之前, 石油不被视为资源; 她表示资源的利用史一直是不断发现的历史;对此观点,她举例说「旧石器时代的人们所知可开发的资源有限,自然可得的植物、动物、水、木头和石头是那时的全部基本资源。将原始植物采集者转变成农夫的新石器革命,以及后来在苏美尔、埃及和中国产生的以金属为基础的技术,开始了社会结构和组织变化的累积过程。此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了对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新需求,这又反过来刺激技术革新,并导致对自然环境要素有用性的重新评估。然后,技术和经济的变化又影响社会结构,如此循环往复。而文化组群之空间分化的发展意味着,即使在任一时段,关于资源基础亦没有单一的定义;在一种社会中具有很高资源价值的东西,在其它社会很可能只是“中性材料”。即使在今天,评价资源的方式在空间上亦是千差万别的」。

  甚么是旅游资源?

  在对旅游资源的讨论上,厉新建、张辉与秦宇指出作为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厉新建 张辉 秦宇,2003年3月,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层思考(上)(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国家旅游局解释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们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提出在《中国旅游范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基础上,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倾向于对目标以物理性质来作出分类,并增加到3个景系,10个景类类,98个景型。在表征资源单体规模时,以景域、景段、景元三个空间尺度等级来区别,并根据资源所处状态分为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势态三种(郭来喜 吴必虎 刘 锋 范业正, 2000年,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研究《中国地理》2000.(5):31-40)。郭来喜、孙文昌、陈传康、孙仲明、保继刚、杨振之等都对旅游资源提出过不同的解释,《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旅游资源界定为“自然界和人们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定义为旅游资源”。谢彦君指旅游资源是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以上对旅游资源的传统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观点:(1)是从旅游市场生产者的角度分析、(2)视旅游行为仅为消费性行为、以及(3)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出发。

  从BT旅游行为模型发展出的分析指出人们的旅游行为不仅是一种消费性行为,并且亦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而在上一节对旅游产品的讨论中提出了人们从旅游行为中可以获取的旅游产品是在非常居地提供的体验或/及人力资本。据此本论文对旅游资源提出的定义如下:

  旅游资源是投入为从事旅游行为的人们提供体验或/及人力资本等两种旅游产品的要素。

  这里所提出的“旅游资源”是较前述学者们所述的旅游资源的一个更广义的定义, 及较为接近经济学所述的生产要素的概念。此处所定义的旅游资源首先是要符合其投入的最终产出物是供往非常居地从事合符BT旅游行为模型各要件的旅游行为的人们所获取为前提条件; 而根据本论文的定义凡是可以在非常居地作为提供前往当地从事旅游行为中的消费性行为或/及投资性行为的人们所获取的体验或/及人力资本这两种旅游产品之投入要素,均属于旅游资源。因此,为了被更易了解,本论文所提出之“旅游资源”亦可称为“旅游产品产出投入要素”。

  第一种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产出投入要素”– 作为提供给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所获取之体验的投入要素

  第一种所述之旅游资源的投入产出物是体验, 在本章第二节指出体验是经由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所获取的旅游产品, 并描述体验是指个人心理受到外来因素刺激而产生的主观感觉,并列举了人们前往美国乔治亚州进行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 - 参观「贫民窟」主题公园等所获取的旅游产品, 以及人们前往俄罗斯进行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 - 接受为期两天的军事训练营所取得的旅游产品等两个例子; 在第一个例子中, 作为产生该项旅游产品所投入的「贫民窟」主题公园设施, 以及在当地的食、宿、购物和相关设施及提供服务的从业人员等要素均为当地投入的旅游资源。

  至于第二个案例作为当地投入的旅游资源则包括了当地提供的军营设施、马铃薯鱼汤和燕麦粥、导师、装甲车和军用直升机, 以及军训课程。

  因此,作为在非常居地提供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的消费性行为所获得的旅游产品之第一种旅游资源投入是当地的一篮子内的货物及服务等各项要素, 这一篮子货物及服务包括了饮食、住宿、观光、探险、朝圣、购物、接送及相关的设施及从业人员, 而这一篮子货物及服务所投入的产出物是要符合供前往当地的人们进行合符BT旅游行为模型各要件的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所获取的条件。

  第二种旅游资源, 或“旅游产品产出投入要素” – 作为提供给人们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所获取之人力资本的投入要素

  在本章第二节提出人们在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所获取的旅游产品是人力资本,根据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的定义人力资本包括各种后天获得的、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借适当的投资而增长的人口质量因素,如知识、经验、技能、或健康水平等均视为人力资本。而在非常居地提供给前往当地从事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的人们的知识、经验、技能、及健康水平等旅游产品,是可以通过进行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的人们在当地接受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进行的考察、工作、陪训活动,及相关的主体设施如学校、医院、场所与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加上辅助服务包括饮食、住宿、接送、育乐及其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人员的投入而获取。因此, 在非常居地作为第二种为人们从事旅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而获得的旅游产品 – 人力资本 – 所投入之旅游资源为当地提供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进行的考察、工作、陪训活动,及相关的主体设施如学校、医院、场所与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加上辅助服务包括饮食、住宿、接送、育乐及其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人员; 而这些所投入的产出物是要符合供前往当地的人们进行合符BT旅游行为模型各要件的旅游行为中之投资性行为所获取的条件。

  第四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人们在非常居地从事旅游行为时所获得的体验及人力资本是由当地提供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导游、参观游历人为或大自然的成果、购物、娱乐、居于当地的亲友接待、教育、医疗、与当地人的各项交流等构成。因此,产出旅游产品的投入要素是多元化的,若从生产各组成要素的产业分类,它们包含了第一产业的产出 – 如在非常居地的自然资源、第二产业的产出 – 如在非常居地供参与旅游行为的人们所取得的纪念品,以及第三产业 – 如在非常居地供参与旅游行为的人们所取得的教育、娱乐、导游等服务;若从组成要素的公共品特性分类,组成部份可分为公共品(Public Goods) – 如当地的文化及大自然的成果、非公共品(Non-Public Goods) – 如餐饮、住宿等。

  若以数学公式来描述旅游产品及其组成部份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TP = f(a,b,c(i)…);

  TP为在非常居地从事旅游行为的人们所获取之旅游产品; a,b,c(i),…为在非常居地从事旅游行为的人们所获取之旅游产品的各项投入要素,a,b,…表示某类要素是以较原始的形态被组合,c(i),…表示某类要素是要经人为进行较复杂的加工程序后才被组合;前者如自然资源,后者如满汉全席或迪斯尼乐园设施。

  以下尝试用其中一种旅游产品 –知识(属于人力资本的一种) - 说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两者的关系。

  对于知识的定义及产生,德国制度经济学者柯武刚及史漫飞(柯武刚及史漫飞:《制度经经济学 –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年7月.)作出了详细的描述,他们指出知识由被保留在人脑中的符号和关系构成,知识可以被清晰地表述出来并被正式地交流,但知识亦可以由非可言传、非正规的琐碎的知识,往往高度复杂及特定于地点、环境和时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恰当地获得的。而由于世界和其它人都在不断变化,现存的知识常常失去其有用性,因此,多数恰当的知识都是边干边学的产物。人们的绝大部份知识来自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以及思想和资产的交换,而新的知识则经常产生于边际性适应和既有知识的变化。

  人们通过在进行旅游行为,在非常居地接触不同的人、观察不同的事物,或参与特定的形式如研讨会、商务洽谈、工作、课程等等获得正规及非正规的知识。因此,在非常居地的人、课程、工作环境、展览会、合作公司、博物馆,当然还得加上当地的食、宿及交通运输等各项要素的投入才能为进行旅游行为的人们提供到“知识”此种旅游产品。

  本章对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研究提出旅游产品包括了人们从事BT旅游行为中之消费性行为及投资性行为所取得的体验及/或人力资本, 而旅游资源则为在非常居地供产出上述两种旅游产品的投入要素; 由此发现所定义的旅游资源是包括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产出物。因此, 说明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投入是多元化的, 某一地区纵使缺乏某类产业之产出物, 亦可通过发挥及组合其余产业产出物的作用而令到当地经济可以利用发展旅游业而得到成长, 而且旅游资源的定义是动态的; 此理论摆脱了由自然资源原始藏量及质量来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及说明了即使为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亦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累积, 有效开发及合理组合多元化的旅游资源, 以发展旅游业来支持当地人民总体福利的改善。

  诚如英国赫尔大学地理系教授朱廸.丽丝(Judish Rees (1990) Na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s, Economics and Policy (Second Edition),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指出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而由于旅游产品及旅游资源是因为人们的旅游行为才会被加以界定,因此本文有关的研究,主要是从行为人的角度来加以分析探讨。以下尝试以自然资源贫乏的澳门的旅游业作案例说明。

  第五节 旅游资源理论的应用 – 澳门的博彩娱乐

  假如按照主流旅游经济学的观点来评价,面积仅27.3平方公里,没有高山,到处楼房,没有清溪流水,只有流经沿岸来自珠江口西面的混浊的黄泥水的澳门的自然旅游资源极之贫乏。然而,根据统计数字显示自2001年,每年前往澳门的旅客人次已超过1千万人次。(详细请参阅表1)

  表1、1994至2004年上半年访澳旅客统计

  单位:千人次

  

  资料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至于旅客们前往澳门的主要目的,根据于2003年第4季的调查显示,按比重由大至小依序是 – 75%是为度假、13%是为商务/工作、7%是为探访亲友、3%是为博彩,及4%是其它原因。(详细请参阅图1)

  图1、2003年第4季旅客访澳主要目的

  资料来源: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

  若以BT旅游行为模型连同本章对旅游产品及旅游资源理论来分析澳门的旅游市场,可以解释人们被生理动机、安全动机、归属动机、被尊重动机,及自我实现的动机等5类动机的组合驱动从常居地前往澳门进行旅游行为,根据调查,于2003年第4季他们的旅游主体行为及旅游延伸行为的组合可分别为 – 度假加博彩、商务/工作加博彩、探访亲友加博彩、博彩加度假、其它原因加博彩…等等消费性及投资性行为。

  再根据图一的分析,同期人们到澳门进行旅游行为所换取的体验及/或人力资本等旅游产品主要为身心舒畅(度假)、亲情(探访亲友)、刺激(博彩)等体验,或/及健康水平改善(度假)、技能(商务/工作)、知识和经验(商务/工作)等人力资本。而组成这些旅游产品的要素 – 即旅游资源则包括在当地提供的酒店及度假村设施及服务、服务人员、文物、三轮车、当地民风、其它游客、餐饮、赌场、娱乐场所、当地运输、文化、博物馆、亲情,和商务合作机会等。

  澳门的博彩服务是当地主要的旅游资源。澳门的博彩服务输出于2002年为当地总体经济带来2,645,698,630美元(Export at current prices,Gross Domestic Product,Government of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收益,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9.4%(详细请参阅表2)。

  表2、1993年至2002年度澳门地区博彩服务输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103USD

  年份

  (1)国内生产总值

  (2)博彩服务输出

  比重% (2)/(1)

  4,233,002

  1,662,477

  39%

  1994

  4,549,261

  1,848,856

  41%

  1995

  5,111,337

  2,087,244

  41%

  1996

  5,206,321

  1,980,531

  38%

  1997

  5,274,673

  2,142,227

  41%

  1998

  4,953,913

  1,821,901

  37%

  1999

  4,886,301

  1,634,177

  33%

  2000

  5,816,767

  1,988,884

  34%

  2001

  6,070,513

  2,261,019

  37%

  2002

  6,707,408

  2,645,699

  39%

  资料来源: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

   

  图2、1993年至2002年度澳门地区博彩服务输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

  澳门的博彩服务贸易出口金额在1993至2002年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成三或以上(请参阅图2)。澳门的博彩服务分为四大类别 – (1)幸运博彩、(2)彩票、(3)足球博彩、(4)赛狗及赛马。澳门娱乐有限公司自1962年起(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编:《澳门总览》,澳门, 澳门基金会.)在澳门提供包括廿一点、角子老虎机、及排九等幸运博彩垄断服务;澳门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博彩市场的运作效率,达到刺激总体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并在2002年初结束了澳门博彩业长达40年的独占市场形态,开放共三家博彩娱乐服务提供者进入当地博彩业市场。

  在开放后的博彩业寡占市场上的三家公司分别是: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度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及银河娱乐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此次市场开放工作的澳门博彩竞投委员会主席指出,将三份幸运博彩经营合约批给上述三家公司,除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是原澳门娱乐有限公司股东为主要组成部份,对澳门博彩业具经营经验外,其它两家公司是分别考虑到他们当中的主要股东在发展休闲度假中心及国际会展业务方面具备成功的经验(http://www.macau.gov.mo澳门特别行政区网页)。

  由此可见,澳门在自然旅游资源原始藏量贫乏的条件下,正在通过制度积极开发BT旅游行为模型所指的旅游资源,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案例旨在说明每个地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不应受到传统旅游资源理论的局限而错过了凭借发展旅游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会, 如同深圳旅游业就是在按传统旅游经济学定义所指的旅游资源贫乏的条件下通过人造景点的投入来得到发展。

  第六节 影响旅游资源需求的因素

  在实地考察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澳洲、日本、台湾、新西兰、美国、智利、法国、德国及荷兰地区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发现,同类的旅游资源会在不同的地区出现,如在以上15个地区皆可以找到作为旅游资源的阳光,或属于旅游资源的教育机构。

  阳光能成为泰国及澳洲的旅游主体产品的组合元素,它在泰国及澳洲的需求比它在香港、澳门、日本或台湾的来得高。此外,根据统计数字显示,于2000年在美国大专及大学留学的海外留学生人数是514,72(www.ailf.org.com)名; 美国利用了教育服务旅游资源投入作为人力资本旅游产品的产出, 以吸引非原居地人们前往当地从事投资性的旅游行为, 但在某些地区却未能有效利用教育服务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品的产出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OECD一份研究农庄旅游资源的报告上亦发现德语地区较东英伦、瑞典、加拿大、及美国等地区可更有效地把农庄开发成为旅游主体产品。

  是甚么原因构成同类的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地区的需求出现差异?以下尝试从(1)成本 - 效益分析、(2)购后评价、(3)互补性旅游资源,(4)竞争性旅游资源,及(5)人力资本等5个方向来探讨此项有关影响旅游资源需求程度的因素。

  下面将会以阳光,作为例子进行讨论。由于阳光具纯公共品的特性,没有付费的人皆可以享受由阳光带来的好处而不会受到任何阻挠,且任凭人们随意享受亦不会影响到其它人士对阳光的享受程度,人们是可以在免付费下随意享受阳光;因此,在讨论当中不用考虑到阳光在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差异问题。

  此外,旅游人士对旅游资源的需求是通过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而引伸的,在其它条件如消费者偏好、生产者行为,和技术等不变的前提下,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将会导致对旅游资源的需求往上提升的结果,两者是呈现正函数关系。因此,如这些因素与旅游资源的需求没有构成任何直接关系或通过旅游产品的影响以外的间接关系,若找出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动与某因素的关系,此因素亦会通过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动而引伸影响到对旅游资源的需求往同方向的变动。

  (1)成本 - 效益分析

  利用上篇第五节对旅游行为的过程的探讨,提出旅游产品价格P的结构是P = p + x + t + lE;其中p是支付给旅游“产品”卖方的金额,X为交易成本,t是前去享受产品的来回程交通成本,lE为预期风险。首先,假设甲、乙两地同样利用阳光作为旅游资源并以相同的生产方式提供同类的旅游产品如海边阳光假期体验,并为旅游人士带来同水平的效益,若甲地的P高于乙地的P,人们经过评估在同水平的效益下将会选择成本较低者,即在此条件下乙地的旅游产品的需求将高于甲地的同类旅游产品,并引伸对乙地的阳光旅游资源的需求大于甲地的阳光旅游资源。

  基于P是p、x、t及lE的函数,即p、x、t及lE 可通过P的传导来影响人们对某地旅游资源的需求。如在同样条件下采取更有效的方式生产旅游产品以降低p;把旅游产品的内容、价格等相关讯息更便捷的让买方掌握, 或实施简便的入境政策以降低交易成本x;制定政策让对外交通市场供应增加竞争程度以期降低和目标旅客市场之间的交通成本t;通过打击罪行措施以降低旅客在目的地遭受损害的机会lE等方案皆可提高人们对某地旅游资源的需求。换另一角度思考,若甲、乙两地由阳光为其中之一种旅游资源投入的同类旅游产品的P水平一致,而甲地在供应这种产品上具有更优的模式可增加产品对客户的效益,如甲地的旅游业从业人员掌握目标市场不同的语言,具有更专业的服务技巧,在协助提供旅游产品给客户时更能掌握每一位客户的需要及感受,则会为客户带来较满意的体验,或可协助客户更有效地累积人力资本。如此,在相同的P的水平下,由于甲地的旅游产品能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益,经过成本 - 效益分析后,客户会选择甲地旅游产品的需求,并引伸导致对甲地阳光旅游资源的需求提升。

  (2)购后评价

  在上篇第五节对旅游行为过程的讨论中提出购后评价的结果将会影响着同一购买者对某产品的重复购买行为,以及影响与购买者有直接及间接关联的人们购买某产品的选择决定。如甲地某一类或任一类旅游产品经人们在t时期完成旅游行为后获取的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差大于乙地的的差,在相同条件下,在t+n;n>1期的人们将往t期旅游产品购后评价满意度较高即甲地的旅游市场流动,此时甲地旅游产品需求上升,并引伸导致甲地旅游资源需求增加。因此,旅游产品供应地应注意旅游产质量量水平,并在人们结束旅游行为离开非常居地前建立购后满意度调查机制,对旅游产品满意度实施监控及作为不断检讨及改善旅游产品质量的指引。

  (3)互补性旅游资源

  进行旅游行为的人士所获得的体验及/或人力资本是由多于一种旅游资源的投入而产生的,举例如澳洲黄金海岸提供的阳光海滩度假体验旅游产品是由阳光、海滩、沿岸度假住宿及餐饮设施、亲切及专业的服务人员、 当地公共交通设施、当地政府提供的如治安、环境保护、清洁食水等公共服务等共同投入而成。各种旅游资源是互补的,就如奶茶的奶和茶,缺了奶或没有茶就成不了奶茶,两者是互补的。因此,如澳洲黄金海岸的阳光如缺少了上述其它互补旅游资源的共同投入,或缺少了其中之一种旅游资源,澳洲黄金海岸提供的阳光海滩度假体验旅游产品将不可能产生,或降低了旅游产品的效益,令人们对此产品的需求降低,引伸导致阳光之需求减少。因此,如甲、乙两地存在同类的旅游资源如阳光,但其它互补性旅游资源存异,将会导致存在较完备互补性旅游资源地区的阳光得以发挥相对较大的效益。

  (4) 竞争性旅游资源

  竞争性资源是指两种资源需求的变动是呈现反方向的负关系;如糖和代糖的关系,如对糖的需求增加将会导致对代糖的需求减少。假设甲地原有的旅游产品是自然的阳光海滩冲浪体验,甲地后来却多建了一个以人造阳光、海滩,以及巨浪为主题之室内公园;而此设施是对甲地原来的自然旅游资源构成竞争性, 降低了人们对甲地自然的阳光、海滩,以及巨浪的需求。

  (5)人力资本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批评戴维.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马尔萨斯(T.R.Malthus)所提出的认为地球上的物质资源数量很快被消耗殆尽的言论(西奥多.舒尔茨 着,吴珠华 译:《对人进行投资 – 人口质量经济学》,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舒尔茨指他们是忽略了人类应付地球上物质资源变化的能力,他并认为全世界人类后天所获得的能力的增长,以及在运用科学知识方面的进步,是决定其未来经济生产能力及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关键。

  由于旅游产品是要经由人通过旅游资源投入并由人在非常居地接触前往当地进行旅游行为的人而产生,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效益是决定于参与生产及供应旅游产品的人所具备的人力资本的水平,因此,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效益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在当地的人力资本水平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据此,尝试将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作用从物质资源推展至包含物质及非物质的旅游资源变化的能力,并提出如甲、乙两地具备同质同水平的旅游资源,若甲地从事协助旅游产品产生及供应的人力资本水平高于乙地的,则对甲地的旅游资源的需求将高于对乙地的同质的旅游资源的需求。

  此外,西奥多.舒尔茨在讨论人力资本时提出了健康亦是人力资本之一,假设在某地区提供旅游产品及旅游资源的人及当地居民的健康存在问题,如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如2003年在中国出现的SARS),将会对当地旅游资源的需求构成大幅度往下调整压力。

  第七节 小结

  本章利用BT旅游行为模型,重新对主流旅游经济学理论作出思考,并提出了旅游产品及旅游资源的概念。

  建基于BT旅游行为模型之旅游资源理论:

  (1) 旅游资源是指投入为前往非常居地从事旅游行为的人们提供体验或/及人力资本等旅游产品的要素。凡是可以在非常居地作为提供前往当地从事旅游行为中的消费性行为或/及投资性行为的人们所获取的体验或/及人力资本这两种旅游产品之投入要素,均属于旅游资源。因此,为了更易被了解,本论文所提出之“旅游资源”亦可称为“旅游产品产出投入要素”;

  (2) 所述的旅游产品的定义为人们在非常居地进行旅游行为中的消费行为及投资行为期间所取得的体验或/及人力资本的总称。旅游产品并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指人们前往非常居地从事旅游行为中的消费性行为所取得的体验; 第二种是指人们前往非常居地从事旅游行为中的投资行为所取得的人力资本;

  (3) 被定义的旅游资源其投入的最终产出须符合供从事旅游行为的人们所获取为必要条件;

  (4) 所述的旅游行为须符合BT旅游行为模型各要件。

  本章所定义的旅游资源是包括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产出物。因此, 说明了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投入是多元的, 某一地区纵使缺乏某类产业之产出物, 亦可通过发挥其余产业产出物的作用而令到当地经济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而得到成长。 此理论摆脱了由自然资源藏量及质量来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及说明了即使为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亦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以支持当地人民总体福利的改善。

  主流旅游经济学对旅游资源的定义过度强调自然赋与或文化遗产等静态分析,忽略了「旅游资源」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导致某些潜在要素未被有效的开发、规划及利用。同时,传统的旅游经济理论亦忽略了旅游行为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此论调把旅游出境行为视为纯粹的消费性行为,并在国民经济帐目当中被归纳为服务贸易进口帐目,政府为了达到贸易帐目总体平衡因而加以制约此类活动,扼杀了国民通过往非常居地进行旅游投资性行为而取得人力资本增长的机会。

  此外,在实证中发现同类的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地区出现相异的需求程度;经分析发现从(1)旅游产品的卖方收取的价格p、交易成本x、前去非常居地的往返程交通成本及预期风险等影响成本 – 效益的因素;(2)购后评价结果;(3)互补性旅游资源的存在;(4)竞争性旅游资源的存在;以及(5)人力资本的水平等5类因素将影响着人们对某地区旅游资源的需求。因此, 某地区如要让当地旅游资源的需求提升, 则要注意上述5类因素的变化对旅游资源需求变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德] 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 –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美] 西奥多.舒尔兹:《对人进行投资 – 人口质量经济学》,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美] 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家庭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

  [奥] 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知识、自由与秩序 – 哈耶克思想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V.奥斯特罗姆 D.菲尼 H.皮希特 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 – 问题与抉择》,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年7月.

  [中] 蔡昉 林毅夫: 《中国经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

  《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

  [中] 薜求知 黄佩燕 鲁直 张晓蓉:《行为经济学 – 理论与应用》,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

  [荷] 帕特.瓦润 安东.范岸姆洛金 汉斯.迪佛里斯:《嗅觉符码》,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英] 朱廸.丽丝: 《自然资源 – 分配、经济学与政策》,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

  [美] 罗伯特.考特 托马斯.尤伦: 《法和经济学》, 上海, 三联书店 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中] 张春兴 杨国枢:《心理学》,台北,三民书局,96年2月.

  [德] 雨果.闵斯特伯格:《基础与应用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中]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 – 政治的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中] 张晓 郑玉歆 主编:《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7月.

  [中] 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中]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

  [中] 李亚非 主编:《旅游经济》,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3月.

  [美] 威廉.瑟厄波德 主编:《全球旅游新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1月.

  [塞尔维亚和黑山] 斯洛博丹.翁科维寄:《旅游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英文著作

  Ronald H. Coase,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1974,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v.17,no.2(Oct)pp.357 – 376.

  Ronald H.Coase (1960) 1960,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United States,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Volume III (Oct)pp1-44.

  (2001) Financing and Providing Global Public Goods – Expectations and Prospects,Sweden,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James M.Buchanan (1998)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ames M.Buchanan –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United States,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James M.Buchanan (1998)The Collected Works of James M.Buchanan – The Calculus of Consent: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United States,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James M.Buchanan (1998)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ames M.Buchanan – Public Principles of Public Debt:A Defense and Restatement,United States,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TRIPS material on the WTO website,WTO

  Daniel M. Spotts,Dae-Kwan Kim,James A. Carr,Donald F. Holecek,1998,An analysis of Michigan’s Imag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Certec, Inc.

  Deniel M.Spencer,Dae-Kwan Kim,Donald F. Holecek (1999) An Investigation of Tourists’Shopping Behavior,Travel,Tourism,and Recreation Resource Center,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Armen A. Alchian,Property Righ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les.

  Harold L. Vogel (May 2002) Entertainment Industry Economics – A Guide for Financial Analysis, Tsing Hua University Press.

  Tom Tietenberg (2000) Envior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nonmics,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5th Edition.

  David Martin Valles (June 2001) Tourism and Employment, European Commission.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2000)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ravel &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APEC Region 2000.

  Department of Park, Recreation and Tourism Resource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conomic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United Stat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1996) Promotion of Investment in Countrie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Mongolia, Myanmar, Nepal, Vietnam.

上一篇:去购物天堂香港旅游,有哪些东西是值得买的?
下一篇:昆明必去4个景点~走进昆明四大红色旅游景点,汲取奋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