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旅游业恢复发展,各地又有新政策出台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受疫情影响,以旅游为代表的接触型消费恢复压力依然存在。为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持续恢复,近段时间,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扶持旅游消费市场主体的政策。这些代表性旅游扶持政策涉及哪些内容?专家怎样看待它们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纾困旅游业,北京有新行动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其中明确指出,允许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餐饮、零售、旅游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5月8日,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北京市财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对在北京参加社会保险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行业的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以下简称“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 据悉,北京市此次发布的缓缴政策适用于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企业三项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上述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加社会保险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单位,参照企业办法缓缴。对职工个人应缴纳部分,参保单位应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每月按时足额缴纳。按照规定,符合条件的参保单位可以申请缓缴2022年4月至6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以及2022年4月至10月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不影响参保职工社会保险待遇和个人权益记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的政策在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被多次提及,其中还提出运用财税、金融、行政监管等多种纾困工具扶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旅游业有效信贷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等。如今,这些纾困政策在各地的扶持政策中被更为详细地呈现与实施。 在北京,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帮扶作用,降低在京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市财政局5部门近期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实施细则》,将对符合条件的、在贷款服务中心现场登记的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进行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支持,其中,对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等行业中小微企业,按照京政办发〔2022〕14号文件要求,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贷款服务中心现场登记、签订合同并放款的“首次贷款”业务,贴息比例为40%。 政策帮扶旅游业,还可以做“加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根据《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按照实际情况,各地相继出台了进一步纾困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旅行社积极应对经营困难、恢复发展,以北京市、四川省、湖南省、福建省为代表的多个省市已将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比例由80%提高至100%。此外,为减轻旅行社企业保证金负担,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甘肃省、陕西省、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海南省、山东省、陕西省等已开展使用保险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工作。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金融问题,海南省出台政策,利用“海南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暨“信易贷”平台增信撮合效能,进一步整合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运输业等服务业企业的信用信息,叠加政府各类支持政策,全力支持服务业企业获得更多信用贷款。江西省则是从不断补充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入手,做大做强“文旅贷”,降低门槛,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通过“文旅贷”融资,对文旅中小微企业保持较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河北省从设立文旅专项信贷产品着手,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等融资业务,对文化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贷”等金融业务,开发和推广“云税贷”“善营贷”“e抵快贷”“美丽家园建设贷”“县域旅游景区收益权贷款”等系列信贷产品,提高文旅企业融资的便利性。 在实施旅游行业纾困政策的同时,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地做政策扶持“加法”。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根据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数量、从业人员数、纳税金额等指标,对在当地依法设立且独立运营管理的旅游演艺企业进行综合考评,按排名位序分别给予前20位的旅游演艺企业纾困补助,第1至5名补助100万元,第6至10名补助50万元,第11至20名补助30万元,目前纾困补助名单已经出炉。为促进文旅餐饮消费,浙江省嘉兴市出台政策,对5A、4A、3A、2A级旅游景区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8万元、3万元的补助,对品质旅行社给予6万元的补助,对旅游饭店给予最高20万元的补助。 此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计划投入7000万元补贴文化和旅游企业,重点做好线上宣传推广等工作。江西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旅客消费,同时表示将适时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通过“线上+线下”“白天+黑夜”“惠民+利企”,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模式促进文旅消费。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此前透露,将安排上千万专项资金用于推动酒店、民宿等行业消费复苏和企业纾困。 复苏不仅靠政策支持,也需从业者积极转型自救 旅游业纾困政策多样,在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看来,基于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向旅行社等给予奖励补贴的“输血”政策,对扶持旅游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帮助显著且直接。他还指出,政府出台的一些引导性政策,对旅游企业恢复发展的影响较大。例如,福建省提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文化和旅游等行业的各类企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面向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要求的企业,按规定提供职业培训补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南开放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线上文旅行业职工技能培训等,都在朝着鼓励旅游从业人员转型为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 钟晖认为,在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更要积极转型,实现自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不能将自身禁锢在旅游行业的范畴内,要学会跨界,成为复合型企业与人才,在文旅商科金融五位一体新格局下,打造数字型、体验型的文旅目的地,做有数字型、有温度的旅游服务者。” 此外,钟晖指出,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的业态形式和模式或许可以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在近年自驾游、定制游兴起的背景下,司机兼导游的业务模式是否可在政策等层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在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提到,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另外,还提到推动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促进非遗主题旅游发展,鼓励城市群、都市圈等开发跨区域的文化和旅游年票、联票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编辑 李铮校对 刘军封图 IC photo

上一篇:@昆明市民 成都专门来为你推介3条暑假游特色主题线路
下一篇:广东省旅游局:教育公司未经许可不得组织游学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