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420万元的史量才文化风景区,旅游花3小时,十一假期不妨来此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逛游逛嗨飞九州,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南京江宁湖熟龙都杨板桥村,是民国报业巨子史量才的出生地。现如今,村中打造了史量才文化旅游风景区,述说史量才与《申报》的前世今生,供世人学习瞻仰。

  十一国庆节,如若想与国同庆,探游与学习红色文化,不妨来一遭杨板桥村。

  

  史量才介绍

  史量才,1880年出生于江宁龙都杨板桥村,9岁跟随父亲迁居至上海。21岁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23岁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28岁兼任著名报纸《时报》的主笔,32岁收购经营《申报》,并发展壮大,出任《申报》的总经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据统计全国当时报纸数量剧增300多种,其中最有影响的报纸就是《申报》。《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是公认的中国近现代第一大报纸,在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引起民众不满,在史量才的主持下,《申报》对国民党进行严厉批判,并在政治态度上表选出明显的抗日、民主的倾向。

  

  1934年10月,蒋介石派军统特务在浙江海宁杀害史量才,终年54岁。

  1934年12月,上海、广州和北平等地为史量才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追悼会,社会各界各种追悼活动持续数月。国际和中国社会名人为史量才写下墓志铭,表彰他的品格。

  

  史量才故居

  在20世纪60年代初,史量才故居是史量才侄孙史有义翻盖而成,用的便是史量才故居旧址拆下的旧房料。此屋后来被翻盖和改建,现已非原有建筑风貌。

  故居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3间,占地面积约有120平方米。

  

  除了史有义夫妇生活用1间外,西侧2间为史量才先生生平史料陈列室,陈列内容为史量才先生的手迹、照片等,而这些都是史有义个人收集的。

  如今,史量才故居坐落在一座一进的院落,院墙上挂着“江宁区文物保护单位 史量才故居”,但见另一侧的墙上烙印“史量才大事迹”,可惜风吹日晒,只留斑驳白墙一面,更谈何其他大事迹。

  

  明清仿古的墙头,入内转身一瞅,匾额“史量才故居”,楹联标有“鼓舞民众爱国斗志,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绿色字体与青砖混为灰蒙蒙一片。中式仿古拉手,瑞兽狮子守门镇宅,还有铜制横栓铜锁上锁,透着一股老旧的气息。但见朱红门上贴着残存的红钱对联——“紫气东来金牛至”,门笺飘零唯一的一张。

  故居大门紧闭,有点颓丧。大门斜对面的两只看门狗狂吠,胖一与它们玩闹对叫。

  

  估计隔壁村民听到了动静,从杨板桥51号出了门,戒备中也一五一十地解答了我们的疑惑,“史量才故居的大门钥匙着落吗?在社区哩!”说完,他就遁门隐身了。

  与他家靠着的,就是史量才故居东边那一间——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岗东阳社区东爱微家,人世沧桑,俨然成了朝气的办公场所,大门大开,并不见任何人进出。而东边,则是统一的两扇朱红,遗世而独立。

  

  量才广场

  量才广场主要有史量才铜像、量才亭、文化长廊组成。

  在广场主核心区域,有一座史量才半身雕像,目光如炬,眼神炯炯延伸向前,身穿立领盘扣中山装,下方石碑刻有“中国报业大王史量才”。“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经典的“三格精神”一字排开,塑在雕像的后面。

  

  广场东边有一“文化长廊”,毗邻水塘,却不见任何文化字迹的烙印。在东南一角,有仿古木质八角亭,日晒雨淋的光景促使它有种败落的成色。

  

  此亭名曰“量才亭”,楹联一副上书,“量公厚德一代报王精神不朽,才子载物终身唯善英名永存”,有“金陵方舟撰联”六字,与字、印、雕、色的精髓沾边,也与灵魂区域的半身雕像遥相呼应。

  在量才亭四周,芳草萋萋,九月光景,也无一朵耐看的花儿,只有那水塘里不断喷涌的活水,一时间的神气。此处实在无偌大的景致,但见歌颂旌表量公之精神。

  

  史量才报纸展示馆

  史量才报纸展示馆,是2017年10月东阳社区提供场地,在量才小学旧址上所建。中国收藏家协会提供展品有128件,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中将邵华泽为展览馆题写馆名。

  

  展示馆分为4个展厅,1号展厅介绍清末民初报纸行业的社会环境。2号展厅介绍《申报》的成立与发展。3号展厅讲述史量才报业救国的事迹。4号展厅讲述史量才不畏强权,反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得罪蒋介石后,以身殉国的事迹。

  

  史量才报纸展示馆定位是面向大众,侧重教育功能,兼顾专业学术性研究,也是南京日报新传承红色教育基地湖熟培训点。只是依旧很可惜,我与胖一只能从展览馆的介绍了解一二。

  

  两层展示馆深宅紧闭,第二层有醒目的朱红色栏杆,民国的格调在夏末的暑气中腾腾发热。

  墨黑大门威武凝重,矜贵至岿然不动。左边标榜“申报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右边贴有史量才头像,下书“发现不一样的杨板桥”。

  

  史量才报纸展示馆青砖墙壁上,一溜烟的民国大家介绍,鲁迅、叶圣陶、翟秋白、郁达夫、矛盾、郑振铎、黎烈文等,这些人共同的经历便是《申报》副刊《自由谈》的执笔。其他人不谈的话,就鲁迅而言,我们是从小读到大的杂文大家。

  

  如果再深入谈一谈鲁迅,突然想到绍兴的鲁迅故居,可真是凭着一己之力让故居以及故居的四周红火起来的民国名人,就连孔乙己的茴香豆都在街上标价5块钱一袋,当时的我,捏了捏儿时书中的神豆,心中呼喊——妈妈呀,这跟我家的蚕豆到底有甚区别?

  

  展示馆东南角落有一块石碑,醒目到我与胖一无法忽视,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广电局2014年6月27日公布。“南京市江宁区不可移动文物 土地庙遗址”。此乃杨板桥土地庙遗址是也。

  

  根据《湖熟街道志》(2011年版本)记载,“村境内原有古迹1处,杨板桥土地庙,庙址于杨板桥村东头,后为东阳小学校址,四合院式,前4间房,后5间房,中间有较大庭院,庭院内至今还有300多年的黄杨木1棵。1968年庙舍被翻建扩大东阳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有小学1~4年级,校址设于杨板桥土地庙内,1958年~2001年为完小,2002年并入龙都中心小学。”

  

  当年,史量才为了资助杨板桥村村民的教育事业,在杨板桥土地庙创办了杨板桥小学,后成为东阳小学,如今是量才报纸展示馆。

  

  史量才铜像

  这座史量才铜像,原来位于龙都广场,后迁至了龙都小学。

  杵在龙都小学大门口,我们竟然看到了史量才的铜像,远远望去,与杨板桥量才广场上的铜像色调很一致,被几辆私家车包围着,看得不是很真切。

  

  史量才桑梓之情

  1921年,史量才送父亲灵柩回到家乡杨板桥,杨板桥的贫穷状况,让阔别家乡已久的他震惊又心疼。而后,史量才出资购买350担稻子,连开三天三夜斋饭,让所有人一下尝到了吃饱饭的滋味儿。

  后来,史量才开办了杨板桥小学,出资承担校所、师资、孩子们上学的全部费用,并亲自选了两棵黄杨树苗,栽种在校园内,希冀孩子们与黄杨一同成长为参天大树。

  

  接济稻种,修筑堤圩,发放大米、白面、棉衣和钱,不管是荒年还是水灾年,史量才乐善好施,从点滴上为杨板桥尽心尽力。因上海的就业机会比较多,史量才就安排父老乡亲到自己在沪开办的“民生纱厂”做工,让他们有了务工机会和生活着落。

  

  在江宁汤山,史量才与人合力组织“汤山兴业公司”,造林、筑路、凿泉井、造屋,助力开发汤山的工程。后来还打算在汤山建造一所大医院,解决乡亲们缺医少药看病的问题,只可惜,史量才骤然被杀只得作罢。

  

  在江苏溧阳,史量才于1932年参与救济,这一年溧阳发生严重的水灾与旱灾,《溧阳县旱灾赈济纪念塔文》曾经记载,“旅沪闻人狄平子、史量才二善士,情关桑梓,输款尤多。”此塔耸立于溧阳市溧城镇宝塔湾,现存。后来,大家追溯到东汉时期的江南史姓始祖,认史量才祖籍为溧阳。

  

  胖一和雪酱探游小结

  除了龙都小学里的史量才铜像,史量才故居、史量才广场、史量才报纸展示馆准确位置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东阳社区杨板桥自然村,湖龙路一侧。

  

  在东北村口,杨板桥村也这么宣扬自己——走进杨板桥,走进史量才,走进《申报》。

  史量才的人生轨迹与《申报》血脉相连,于新闻巨子的出生地——杨板桥村同样也擦出感人的火花。

  

  如今,杨板桥村成为了南京市级特色村,花费420万元打造史量才报纸展示馆、史量才故居、东阳村史馆等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线路。

  

  据我们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杨板桥村所在的东阳社区预着力打造史量才文化旅游风景区,主题景区将以史量才故居、量才广场、量才博物馆为三大中心,将新闻巨子的史量才精神与文化传承发扬,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瞻仰参观。

  

  吸引更多人瞻仰,嗯,是一个宏伟至摘星的目标。

  单就这一道旅游风景区的建筑风貌,不管是新建的史量才广场、报纸展示馆,还是改建的史量才故居,皆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就罢了,别的形象比喻,本博主雪酱我实在不想再打比方。如果非要我从鸡蛋里挑骨头夸奖一番——那便是三者的风格真是丑得和谐又统一,毫无审美的仿古格调。所谓明清建筑,真是画皮难画骨。

  

  另,420万元打造的文化乡村旅游线路,吃喝陪衬寸草不生,幸好,还有一家年迈的小店在营业,也幸好,尚有今年出厂的冰激凌出售哇。

  我与胖一,可真得仅仅来观光学习的。在往后的日子,“吸引更多的人”大致也是如此吧。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元旦假期,在海口出行须知!附部分核酸单采点位
下一篇:中国军舰主动出击!首抵关岛附近,美警告:攻击关岛视为攻击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