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皇帝曾躲在山里修行40年?贵州此山的帝王之气由此而来?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白云山

  白云山 贵州黔南长顺旅游散文随笔

  明建文皇帝曾躲在山里修行40年?贵州此山的帝王之气由此而来?

  标签:中国山水自然生态旅游、贵州黔南长顺白云山、旅游散文随笔、贵州旅游景点、人文文学散文随笔

  我是在春天的一个早晨登上了白云山顶的,站在海拔1462m高处,我看见东边的鱼肚白渐渐地泛起了红,山腰以下,那散落的布依村寨笼罩在白雾里,鸡啼,狗吠,耕夫吆喝牛的哨子,时远时近。

  山岭间,一浪又一浪的绿,荡漾在春风里,到处都弥漫着花的芳香,芳香是从山脚的谷子深处迎上来的,又似乎是从山顶险峰处倒拂下来的,染得整个山,成了香山。鸟鸣也越来越近了,先前还是在山涧里啼唱的山鸟,穿过清淡的白雾,看见了山岭上的人,便邀约似的聚拢到这山头上来了,它们拍打着羽翼,站在刚刚吐出新枝的树梢,一遍又一遍,向你歌唱。不用翻看日历,光凭着这鸟鸣、绿树、芬芳的花香,就知道春天又来了。

  沿着那贴在山梁崖壁里的峡道拾级而上,像是踩在了天梯里,这梯石到底铺了多少级,要穿过多少白雾才能够抵达白云山岭,我无法以数量相较,走着走着,只觉得额上的汗珠如雨点横在脸颊,湿润了一个人的心。爬在半山腰,往上望去,却见不透天,一层又一层洁白飘渺的晨雾,覆盖在山顶上,待得人登到了山顶时,这雾,便又褪到山腰里去了,当你俯瞰那一湾连着一湾的村庄时,却又是看不见那山底里的来时路了。

  到底没有谁留恋来时路的,大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赶路,我们匆匆前行,有太多的风景被我们无情地抛洒在了身后。在尘间,我们只不过是一粒细小的微尘罢了,面对这苍茫无疆的白云山,我越发觉得了生命的匆忙,生命因匆忙而愈加可贵。

  站在山顶上,举目远眺,那延绵不绝的绿岭逐眼而来,像一江波涛,汹涌澎湃。据《明史纪事本末》和民国《贵州通志》记载: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在1402年的“靖难之役”中,从南京地道中逃出,后由滇入黔,望此山白云而止,遂在白云山落发为僧四十余年。这个武技远远不及其祖父朱元璋那般喋血疆场而像极了其父亲朱标的文弱皇帝,骨子里有太多的儒家精脉,而缺少了统领江山的君王之气。

  当这个生性柔弱的皇帝的23个皇叔(史料记载他有25个皇叔,第九和第二十六叔早逝)金戈铁马向他杀来时,他大抵只有狼狈出逃削发为僧而苟全性命的,好在白云山下的信男善女们没有对这个流亡的皇帝产生半点歧视或仇恨,而是给予了他皇帝的尊严,至今依然如此。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每当后人想起他写下的这些诗句,一种悲怆的酸楚和淡淡的愁绪不禁涌上心来。这些,倒是教我无比的怜惜起我们的建文皇帝来,不,我是哀念起了一个王朝流逝的背影。

  白云山的帝王之气,就是这样子来的。虽然这股气息,总是使我忧郁的心结愈发的纷乱。不过这倒也好,毕竟这散落西南的静美的一座大山,到底是要让人横生出这股纠缠的心结方才更为合适的。我甚至猜想,白云山上,往日的建文皇帝,他一定是料想到了这山的大美,一若今日小城长顺的繁华景象罢。

  文| 刘燕成(作家,苏白传媒、未来趋势签约合作作家。作者邮箱来稿)

  审读:苏白传媒 邹剑川

  运营:苏白传媒 小燕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并不代表文字特指。

  

  举报/反馈

上一篇:山西太原、运城两处步行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下一篇:15年100多次助力中国航天,这座昔日荒芜的西沙小岛太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