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省《关于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实施意见》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龙头景区带动 产品业态创新

  打造高品质核心吸引力。坚持以景区牵引带动,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龙头性景区为重点,加大对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推动景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景区,高标准配套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能力。

  加大高等级景区创建力度。立足我省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资源评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严格执行A级景区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景区进行降级或摘牌处理,倒逼A级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提升景区服务管理水平。推动景区强化市场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现代管理体系。坚持软硬并重,逐步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推进“互联网+旅游”,建立健全医疗保障、紧急疏散、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体系,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到2022年,所有5A级和热点4A级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提升旅游体验度。

  创新发展旅游产品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沉浸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推动文化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培育跨区域、跨行业、跨业态的复合型产品线路,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包”“景区群”“线路套餐”以及“多业态旅游综合体”。

  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依托绿水青山、自然景观、古镇古村、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文物古建型、民宿客栈型、文化遗产型、名人典故型、红色文化型、名吃特产型、生态康养型、农俗体验型、研学科考型等乡村旅游,着力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

  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我省特色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优势,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领军人才作用,加大对文创企业创新创意支持力度,拓宽文创产品展示和销售渠道。

  公共服务提升 服务要素优化

  构建便捷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建成一批体现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风景线。4A级以上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开通城市公交、景区直通车等服务,形成“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的便捷旅游交通格局。

  优化旅游交通服务管理。将旅游景区(点)标识标牌纳入全省道路交通标识范围。在车站、机场、高速出入口合理设置旅游客运车辆专用通道和停靠点。对旅游大巴未影响通行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后及时放行,避免游客滞留。

  推进智慧文化旅游全覆盖。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智慧文化旅游监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一部手机“游山西App”功能,大力推广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到2022年,实现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

  着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省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盥洗、通风设备并定期维护,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评价纳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和评定指标体系,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目标要求。

  强化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服务监管。落实导游执业保障和激励机制,培育导游职业荣誉感,引导导游人员不断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加强对旅行社经营行为和导游执业行为的监管,严格落实旅行社和导游人员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旅行社经营行为和导游服务能力。

  做强做优旅游住宿业。各市和重点旅游县大力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品质优良的精品旅游饭店,丰富住宿产品供给。指导旅游住宿企业落实卫生、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促进旅游住宿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

  打造山西特色餐饮品牌。鼓励各地深度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引导餐饮企业开展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壮大餐饮产业规模,传承、推广与宣传一批山西餐饮老字号。指导餐饮企业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确保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环保。

  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重点培育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自律、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实施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逐步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良性机制。加强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行业准入,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市场环境提升 政策措施保障

  强化市场监管。依法落实旅游市场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格局。运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督与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实现精准监管。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优化市场环境。

  守住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和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对旅游交通、涉旅消防、特种设备、高风险项目、人员密集场所、自然灾害等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提升涉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继续深化文化旅游行业行政审批服务改革,规范核定旅行社分支机构业务范围,落实汇总纳税有关政策,加快营造文化旅游行业“六最”营商环境。取消政府接待定点单位制度,破除市场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实施旅游惠民政策措施。鼓励政府定价景区每年从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门票价格优惠20%,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实行五折优惠。鼓励各景区在执行国家及省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自行制定多种形式的惠民措施,吸引中外游客来山西体验冰雪旅游、温泉康养、民俗年等,培育“冬游山西”品牌。鼓励以市为单位实行所有景区(点)“一卡通”优惠,探索设立跨市、跨省域的“旅游大礼包”,真正让利于民。

  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创新旅游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和市场主体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旅游行业地方标准,支持旅游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加大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力度,以标准化引领旅游服务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王少斐

上一篇:八达岭长城游览图,八达岭长城最佳路线及攻略
下一篇:冰雪消费带动哈尔滨旅游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