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孙建忠

  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分析了新时代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总结提炼出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并指出了长江文旅发展的方向和举措。同时又从微观层面,以地处江尾海头的张家港为例,依托长江生态和文旅资源,深化“文明有源,沙洲等你”城市旅游发展内涵,拓展“一心两翼,多点融合”张家港旅游模式,探索“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培养全局视野;发挥区域特色,夯实全景阵地;创优活动品牌,丰富全时体验;优化产业发展,拓展全业供给;完善协作机制,构建全域格局,全力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品牌。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特别是长江生态已立法保护,长江文化旅游也全面布局,整体推进。江苏张家港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长江生态和文旅资源,融入水韵江苏品牌体系,深化“文明有源,沙洲等你”城市旅游发展内涵,拓展“一心两翼,多点融合”张家港旅游模式,破解“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各自为阵、融合不深等问题症结,做优做强“长江文旅”品牌影响,培养全局视野,打造全景阵地,丰富全时体验,拓展全业供给,构建全域格局,扩大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的融合度和品牌力,增强文旅发展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形成张家港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全力打造成长江旅游网红、优质目的地。

  一、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聚心理念,融合发展更加入心

  长江生态环境是文化旅游的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要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迸发“1+1>2”的能级。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发源地的张家港,自2004年起,连续18年牵头长江沿线省区市,秉承“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理念,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并于2021年升格为长江文化节,拓展长江流域精品旅游线路征集、考古里的长江文明主题展、长江主题非遗展等系列活动,构筑沿江城市联动对话的良性平台,推动形成长江文化共护、共建、共享机制,长江与文化的融合深入人心。同时,长江作为张家港市域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始终坚守“保护为纲、合理开发”的思路,依托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坚实基础,构建长江生态旅游新模式、新格局,实现长江生态旅游的绿色、和谐发展。

  (二)聚焦内涵,区域特色更加出彩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最长河流,途经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江省区市,集合巴蜀文化、滇文化、黔文化、荆楚文化、赣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等多个特色地域文化,赋予长江文化旅游新内涵。张家港属于吴越文化,区域内长江资源是水韵江苏和苏州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苏州打造太湖、水乡、长江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一环。长江张家港段总长66公里,拥有长江明珠、生态绿岛双山岛和长江入海最后一道弯——张家港湾。受地域环境影响,张家港长江岸线形成避风深水良港,张家港湾、双山岛、滨江公园、永联小镇等长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写长江”“画长江”“唱长江”“摄长江”“看长江”“游长江”等文化旅游形式,让长江区域特色更加鲜明、出彩。

  (三)聚力保护,基础建设更加接地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纲,深入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沿江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等专项行动。张家港立足区域实情,推行十大板块提标、百里岸线还绿、千企腾挪扩容、万顷良田保护的“十百千万”工程。做到还江于民、还生态于民,重塑“生态长廊”,通过沿江补绿(2020年以来,在长江沿岸造林绿化2800余亩)、堤外养殖场清退、恢复沿江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构建沿岸生态防护体系。“腾笼换鸟”关闭江边东沙化工园区,转型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省长江经济绿色发展典型。推进长江岸线“厕所革命”(全市A级旅游厕所60个,其中长江岸线旅游厕所44个),实现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规划10平方公里,总投资37.6亿元,建成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的张家港湾。通过推进“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湾”建设,让长江张家港段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打造长江生态文化旅游“最美打卡点”。

  (四)聚效政策,机制保障更加健全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施行,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长江流域综合管理,倒逼沿江低技术、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以立法形式保障长江生态保护永续发展。张家港率先在全国推出长江生态保护“三个一”经验做法(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设项目第一审批权和评先创优一票否决制),编制全国第一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长江大保护”主题,专门编制《张家港市沿江生态保护规划》,成为指导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书”和“路径图”。联合中国群文学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及沿江省区市文化单位建立长江文化共建共享机制,成立长江文化促进会、长江文化基金会以及长三角小剧场艺术和体育健身联盟等机构,搭建长江文化艺术展演、展览、展示平台,同时编制《张家港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张家港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张家港市全域旅游品牌营销策划》,从机制上保障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更加健全、高效。

  (五)聚智方法,创优举措更加灵活

  融入长江生态保护大局,创新推进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交通道路优化五大工程,拆除沿江码头企业10余家,拆除违建10万平方米,清理畜禽养殖161户,保留少量工业遗址,生态修复滩涂湿地,打造“最美江湾”。创新“节庆+旅游”“生态+旅游”模式,定期开展“赏长江戏曲,游全域港城”、遇见“张家港湾”诗歌会、长江主题影展等活动。整合长江生态资源,创新推出“原味长江、魅力乡村”生态之旅、长江田园乡趣等旅游线路,扩大长江生态旅游的品牌影响,获评苏州市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乡伴文旅”等品牌资源,建设包含创意文创街、精品民宿集群、慢生活美食文化街、温泉主题酒店、水上休闲运动乐园和高尔夫球运动等文旅项目的“双山岛理想村”。与同程旅游合作开发5条全域旅游线路,打造了张家港湾、双山、香山等长江文旅融合新地标,吸引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六)聚能民生,富民福民更加精准

  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精准对接群众民生福祉,打造长江生态旅游产业链。推进张家港“最美江村”建设,长江岸线永联村、永兴村先后获评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长江物产,每年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立足游客旅游住宿选择民宿客栈占比68.74%的市场调研,出台民宿规范发展实施意见,鼓励村民开办民宿、农家乐和售卖土特产等营生,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沿江镇、村主动引进主题文化街区、萌宠乐园、水上休闲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优质产业扶持,促进村民本地就业,每年解决村民就业近千人。主动拓展富民福民形式,加强“红旅、文旅、农旅、绿旅”深度融合,永兴村以“江村十境”为主题,创新推行“五个一”(一个长江大保护初心学堂、一堂现场教学示范课、一条精品旅游路线、一个初心党建项目、一个乡村威尼斯)活动,使“最美江村”成为落实生态保护、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板。

  文旅现场调研

  二、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症结(一)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不平衡

  长江沿线省区市对于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尽管都比较重视,但因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投入力度相对不同,发展基础参差不齐。张家港地处江尾海头,拥有双山岛,建成张家港湾,并连续18年举办长江文化节,张家港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多、基础实,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对于张家港自身而言,同样受长江资源分布限制,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有侧重,德积街道建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张家港湾和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永兴村,大新镇建有滨江公园,其他沿江镇区虽在长江生态保护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较好利用长江生态开发文旅项目,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不平衡。

  (二)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矛盾

  随着《长江保护法》出台施行,长江生态保护已提升到法律层面,这对长江文化旅游开发必然产生一些限制条件,长江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存在现实矛盾。就张家港而言,在推进长江生态保护过程中,投资建设的张家港湾已建成开放。按照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张家港湾已初步具备相关条件和资质,但对于景区创建必备的停车场、交通、娱乐及商业配套等受《长江保护法》相关规定制约,用地性质较难改变,文旅项目较难落地,餐饮住宿问题较难解决,文旅活动场地保障较弱,这就从源头上限制了长江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长江文化旅游产品区域特色不够鲜明

  目前,长江文化旅游多以年度节庆活动为主,展示频次较低,传播效果不佳,内涵挖掘不深,文旅融合不够,部分活动同质化现象普遍,长江文化旅游展示力不足,没有围绕长江IP形成系列产品服务。从全国范围看,长江沿线城市由于线型旅游资源历史功能相同或相似,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也呈现出趋同的特征,比如多地正在实施的各类长江博物馆项目等。又如重庆、湖北及江苏等地长江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水上游览沿线风光、历史文化遗存为主。张家港尽管创新推出长江文化节系列活动,但对长江文旅产品开发缺少地域性文化特色,开发的文创产品层次不高,并只停留在“橱窗”层面,落地应用生产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文旅产业效应。

  (四)长江沿线文化旅游协作机制有待完善

  长江文化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纵向上需要在各级行政单元形成合力;横向上,需要长江沿线城市文化、旅游、水务等部门齐抓共管,同时还需协同整合各级社会力量。具体体现为长江沿线城市各自为政,同质化趋势严重;长江涉及水务、环保、规划、文物、宣传等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现象突出;宣传力度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与程度不高;区域协同还缺少必要的组织、制度与政策保障。张家港作为扛起长江文化大旗的县级市,尽管在构建长江文化旅游协作机制上进行了有力探索,也成立了长江文化基金会、长江文化促进会等机构组织,但对统筹长江旅游发展能力较弱,机制也不够健全。

  长江生态旅游

  三、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培养“全局化”视野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生态保护为媒,以长江文化为帆,注重顶层设计,将生态文明、文化艺术和旅游发展相融合,组建区域范围内文旅发展领导机构,定期举办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高峰论坛,邀约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市参与高峰论坛,共同推动长江文旅IP发展,以全局视角统筹谋划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最大限度避免方向偏差、重复建设、层次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也更有利于破解矛盾,打造中国最具区域影响力的高品质文旅论坛。张家港作为18届长江文化节的举办地,向上争取长江文化IP,并列入全市创新项目。围绕基础建设、活动创新、业态转型等环节,全局谋划长江文化与生态保护及旅游开发的融合发展,扩大长江文化的品牌影响。拓展全域旅游创建领导机构,组建市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单位组成的长江文旅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统筹谋划长江张家港段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推进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天生港区域以及西水道生态修复与保护等项目规划建设。依托文旅集团平台,专题设立长江文旅发展的运营机构。同时,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品牌营销策划规划落地,细化出台长江文旅公共服务和品牌营销的规范制度,从宏观层面把握长江文旅的发展方向。

  (二)发挥区域特色,深挖内涵夯实“全景化”阵地

  长江流域文旅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建强长江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阵地,需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性、同质化建设,找准各自区域特色,全景化展现长江流域文旅发展脉络和图录,起到优势互补和相得益彰的作用。张家港地处江尾海头,境内长江文旅资源较为丰富,依托承办长江文化节的优势,运用5G、VR(虚拟现实)、CG(电脑动画)、全息影像、AI(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建设长江文化数字博物馆,打造长江文化标志性展示平台,全景展示长江文化。对沿江1公里核心区域实施“退港还城”试点,串联双山岛、巫山、香山三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山岛相连的滨江新城。在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规划建设长江文化主题公园,并争创国家和省级主题文化公园。在天生港区域规划建设长江生态科普馆、湿地图书馆等文旅阵地。重视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快推进东山村遗址博物馆和黄泗浦遗址公园建设。盘活优化双山岛资源,建设长江标志性建筑明珠灯塔,推出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咖啡茶室、匠人工坊等特色建筑集群,打造长三角区域“最美后花园”,全景构建张家港长江生态保护和文旅发展的精品阵地。

  (三)创优活动品牌,因地制宜丰富“全时化”体验

  突出“生态优先、品牌文旅”,将“长江大保护”融入文旅发展,因地制宜用好、用活长江沿线生态和文旅资源,融入“最美风景在路上”系列活动,创新开展“文旅互融、美好共享”长江流域主题线路征集活动,同时全时化推出“江上游”精品线路、长江主题情景演出、长江文化巡回展、沿线四季花海游等文旅品牌活动,丰富游客对长江的深度体验。张家港依托长江生态和文旅资源,创优长江文化节活动内容及形式,赴上海等城市开展长江文化推介活动,扩大张家港长江文化品牌影响。整合优化张家港长江沿线生态和文旅资源,畅通完善沿江公路,按照不同时节,打造赏花骑行、最美马拉松、江堤自驾等主题游线路。同时盘活沿线沙钢、永钢、宏宝等工业资源,创新推出沿江工业旅游线路。创新村村演、周周演等文化公共服务与长江旅游融合的形式,定期在张家港湾等景点开展主题诗歌会、沉浸演出等活动。挖掘沿线沪苏通铁路、沙上文化等资源,创新推出望桥公园、时光记忆、湖畔集市、山林秘境、摄影创作、《沙洲情》情景演出、《沙洲非遗》音乐会、“五彩沙洲,等你驾到”自驾游等项目活动,打造“新沙前厅、鱼米江岸”品牌,让游客全方位、全时化体验长江生态和文旅魅力。

  (四)优化产业发展,对接需求拓展“全业化”供给

  突出乡村振兴,以长江生态保护为基础,推动长江“生态+文旅”产业融合提升,精准对接游客和沿江群众文旅需求,优化文旅产业结构,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拓展文旅发展业态,构建长江文旅品牌体系,在富民福民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张家港依托长江资源,推动长江文化节向文旅产业品牌转化,带动产业链发展,辐射旅游、餐饮、购物、住宿、交通、广告、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节庆赋能文旅消费升级,打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拉动和助力长江经济带大循环。联合专业院校举办长江主题文旅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深挖境内优质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张家港区域特色和长江主题亮点的文创商品,争取更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紫金奖”等获奖荣誉,并精准对接相关企业,做好文创旅游商品设计的落地生产。借鉴各地“文采会”先进经验,策划举办长江流域文旅产品采购大会,促进流域内文旅产品展示交易。借助国家公共文化云文旅产品交易平台,推行文旅产品线上展示、发布和销售,实现更加精准的供需对接,切实让群众有收益、得实惠。

  (五)完善协作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全域化”格局

  立足长江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主题,推进长江沿线市域统筹,围绕组织、机制、政策等环节,创新构建长江文化县域旅游示范带,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典范样板;推进长江流域区域统筹,将长江文化县域旅游示范带建设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建设,助推长江保护利用与沿线地区经济社会文旅协调发展;推进长江文旅学术联盟,依托沿江城市人才资源优势,集聚一批优秀专家,倡导建立长江文化县域旅游示范带研究学术联盟,建立人才智库,推动“长江学”建设。张家港依托牵头举办长江文化节的资源优势,统筹建立长江文化县域旅游示范带协作机制,整合长江特色旅游资源,建设长江文化县域旅游廊道,打造长江文化旅游目的地联盟,丰富创意性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同时发挥长江文化基金会、长江文化促进会等组织力量,加大区域联动,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长江文化传承保护,并与出版、影视、网站等领域合作,丰富活动形式,强化宣传推广,激发运营活力,培育树立长江文旅IP形象,提升长江文旅品牌综合效益,努力构建长江文旅发展新格局。

  

  

  (摄影:杨振华)

  记者:贾亭沂

  责编:李扬

上一篇:常德旅游景点介绍,推荐
下一篇:2016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将于三亚举办 免税商品采购大会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