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
查干湖一度水枯渔断、面积锐减,如今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人民眼·绿色发展)
引 子
四季美景如画,冬捕习俗传承千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今日吉林查干湖,清水绿岸凝成“金字招牌”,化作金山银山。
时光倒回几十年,查干湖是个“穷川子”,面积从近500平方公里锐减到50多平方公里,大风一起满天都是碱面子。
华丽转身,何以实现?
查干湖南岸,68岁的川头村村民齐守富既自豪又感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你就品吧,太对了!我们查干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有了查干湖的声名远扬,有了湖区群众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
2018年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在查干湖考察时,希望乡亲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踏上冰封的查干湖,瞩望东北振兴的春天故事。
千年冬捕
马拉绞盘,冰下走网,冰湖腾鱼,冬捕让古老的渔猎文化得到了全面展示和传承,也让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
清晨,阳光穿过寒雾,洒满冰封的湖面,古老的“祭湖醒网”仪式开启,吟诵声、鼓点声,和着人嘶马鸣、“鱼把头”的号子,在湖面上回荡……
查干湖,醒了!
数九寒天,4匹健硕的马拉着绞盘打转,缓缓从水下拉出2000米长的大网;数万尾鲜鱼源源不断地出湖,热腾腾地在冰湖上弹跳起舞。
2018年12月,查干湖冬捕大幕拉开,开网即是“红网”(单网出鱼10万斤以上),一网42万斤。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惊叹声。
查干湖,蒙古语称为查干淖尔,即“白色圣洁的湖泊”之意,大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至今还保持着延续千年的冬捕习俗。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冬捕期,查干湖的渔场和农家乐经常24小时煎鱼炖鱼,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香气氤氲在寒冷的日子里,令人心生暖意。无数个小幸福就蕴藏在这人间烟火中,触手可及,温热可感。
“冬捕就是面对严酷的大自然,去凿冰捕鱼。本地人有个习俗,查干淖尔冬捕,谁不去冰上见识一下,谁就不是‘汉子’。”查干湖渔场副场长王耀臣介绍,从前为了冬捕,各行各业都开工作业,木匠打爬犁,车匠造大车,皮匠做皮袄,鞋匠制靰鞡,编匠编渔具,麻绳铺打绳织网,割苇的人也忙着编鱼囤子……
马拉绞盘,冰下走网,冰湖腾鱼,冬捕让古老的渔猎文化得到了全面展示和传承,也让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
“我在渔网上摘了条大胖头鱼,现场搁电子秤上一称,哇!足有30多斤,买下啦,准备回家炖了。”长春游客王玉芝一脸兴奋。
“这个冬捕期截至目前已打了126网了,预计整个捕捞期,能打300万斤鱼。”王耀臣说,许多游客选择在冰上守候,等待冰湖腾鱼那一刻,亲自从渔网上摘鱼带回家。
落网得鱼,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冬季,北风一起,茫茫冰面上灰蒙蒙一片,一网下去,要准确对应鱼群位置,需要“知鱼性”。
最知鱼性的当数“鱼把头”。
“鱼把头”,是冬捕的领头人。有经验的“鱼把头”,先要会“识冰”,只要把耳朵贴在冰面上,通过水流声就能分辨出鱼群的位置。其次要会看“鱼花”,冬天,鱼喘出的气会在冰中形成一层一层的泡——“鱼花”,说明冰底下有鱼。“鱼花”还分“新花”和“旧花”。“新花”是鱼刚吐的,或是昨晚上吐的,特征是这些花还在冰水里晃动,说明有鱼群,可以凿冰下网。“旧花”,则是指已冻结在冰层里的泡泡,说明鱼群已过去了。还有“草花”,冬天一冻,水里的草也会吐气泡。
“不用科技手段,还是凭老把头和职工的生产经验找鱼群。老把头经常给下一辈授课。”王耀臣说,现在,凭着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红网”的概率很高。
冬捕来临之前,在查干湖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缝线、吊纲、补网翅……渔村的汉子和女人用祖辈相传的手艺,将120片小网组接成千米大网。
“传统的东西没丢失,一直传承到现在。”作为第二十代“鱼把头”传承人,张文深感责任在肩,“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把传统冬捕方式传承下去,守护好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过弯路
曾经的水草丰美、“棒打狍子瓢舀鱼”成了传说,古老的湖泊在呻吟,湖畔人家深深体会到失去一湖清水的痛楚
朔风凛凛,查干湖南岸川头村年味十足,喜庆有“鱼”——村里几十家农家乐,几乎家家门前堆着鱼垛、装着鱼匣。游客可品鱼宴,亦可买走。刚落幕的第十七届查干湖渔猎旅游文化节热闹非凡,鱼类产品购销两旺。
坐在村里的热炕头上,记者听村里的老人谈古论今。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由于气候干旱、拦河筑坝和掠夺式捕鱼等原因,查干湖风光不再,面积锐减,一度由近500平方公里缩小到50多平方公里,被当地群众称为“北旱河”。“穷得叮当响,成为远近闻名的‘穷川子’,都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68岁的村民齐守富说。
曾经的水草丰美、“棒打狍子瓢舀鱼”成了传说,古老的湖泊在呻吟,湖畔人家深深体会到失去一湖清水的痛楚。
“小时候,湖面退成一条线。家里来客人或过年过节想吃鱼,得骑马奔出10多里地,运气好的话老半天才能弄到条鱼。”57岁的村民齐海军回忆。
“白花花的盐碱面子满天飞!”张文回想起来,只觉心酸,“许多人远走他乡,留下来的只能靠熬碱、卖碱维持生计。”
“湖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碱成分,没有水体的滋润和约束,随风扩散,严重侵蚀了周边的良田草原,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董建伟介绍。
痛定思痛。1976年,当时的县领导提出:引松花江水复活查干湖!
“全县总动员,男女老少都参加。白天黑夜干,歇人歇马不歇车。”齐守富曾参与“引松入查”工程,至今印象深刻,“我那时初中刚毕业,生产队8个小伙子一组,我带队。那南泡子底儿黏啊,挖一锨,装土篮子里都倒不出去。那时候没钩机,清一色人力,但有的是积极性,能被分配点任务就乐得很。”
手抬肩挑,锹挖镐凿,历时8年,长53.85公里、底宽50米的“引松入查”工程贯通。松花江水流进来,使得查干湖面积达到506.84平方公里。
“查干湖人领略了生态失衡的可怕。他们的选择不是抛弃这片土地,而是修复本源。这种认识与实践可谓查干湖人的生态觉醒。”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组长曹保明说,正是这种觉醒,唤回了碧波荡漾;一个觉醒连着一个觉醒,让查干湖由干涸回归绿色天然。
科学守护
坚决遏制“唯GDP”,坚持环保底线,严把项目审批建设关。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正在成为当地人的生态自觉
无垠的冰面上,大大小小的裂缝,或如阡陌,或如长蛇。
董建伟和同事扛着设备,小心翼翼从岸边往冰湖里走。按坐标点选址、镩冰窟窿、监测记录数据;现场封存水样和冰样,测量冰厚和水深;拍照留存影像……
从2009年开始,无论冬夏春秋,每月取样调查,是这个科研团队的必修课。
“每次环湖要选20多个点,检测40余个水质参数。”董建伟说,水质月和月之间有变化,年和年之间也不同,通过长期积累资料,可以找出规律,发现问题,为查干湖治理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
“引松入查”只是开端。查干湖涅槃重生、打造“金字招牌”,依然任重道远。
“‘引松入查’后,查干湖形势好转没几年,即出现新的困扰。夏季满湖都是渔网,冬季凿冰‘抢泡子’,掠夺式捕捞,一度管理失控。”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闫来锁介绍。于是,一场综合治理查干湖保卫战打响了。
保护措施升级:公安部门介入,综合整治滥捕;2007年,查干湖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立新的体制机制,查干湖的渔业及副业生产全部由国有渔场查干湖渔场实施,以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划定了红线,当地政府遏制住“唯GDP”冲动,严把项目审批建设关,开发坚持生态优先。
“曾有企业计划临湖开发特色小镇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但经过深入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会对查干湖生态环境构成较大风险隐患,最后被叫停。2015年,查干湖游艇俱乐部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也基于同样原因被叫停。”前郭县委书记孙志刚说,好生态就是最大的资源,查干湖保护要以科学规划为指引,科学合理有序利用开发。
生态美了,日子富了,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守护查干湖成了当地人的生态自觉。
2月16日清晨6时,顶着雪花,张雪峰走出家门,沿着查干湖畔查看。一路上,他随手捡起游客丢弃的零散白色垃圾;发现一处需要专门处理的垃圾,迅速联系专业垃圾处理机构及时清理。
2017年以来,前郭县实行县乡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对查干湖实施全流域监管。张雪峰是渔场职工,又是村级湖长,每天都要分早中晚三次巡湖。
“近20名村级湖长,一人一段,没有报酬,但人人争当。”王耀臣说,经历过枯水断渔的日子,大伙深知没有母亲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干湖退耕还湿还草还林585公顷,沿湖浅水域种植荷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查干湖沿岸生态过渡保护带。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不投饵、不用药。在捕捞过程中,坚持采用马拉绞盘的传统捕捞方式作业,避免机械设备污染。
“从前是有什么就捞什么,渔网越织越密,想捞更多的鱼。”张文说,现在1寸的细眼渔网都被改成了6寸,今年渔场还首次划定了禁渔区。
不懈的努力,让查干湖恢复了盎然生机。“年产芦苇3万吨、鲜鱼6000吨以上,保护区内现有鸟类239种、野生植物200余种。”闫来锁说。
相得益彰
生态美连着旅游旺、百姓富。守护住清水绿岸,传承好冬捕文化,才能形成自己的“金字招牌”
“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冬捕上,其实查干湖四季都美。”齐守富说,“每年6到8月间,荷花绽放,芦苇长起来,各种鸟也来了。我经常早上起来溜达,一路上风光太好了。”
如今的查干湖四季,各美其美。
春天,沉睡了一冬的查干湖水悄悄醒来,当妙因寺的晨钟暮鼓掠过,湖畔鸥鹭齐飞;夏日,烟波浩渺,碧波万顷,两岸花开香溢四野,湖边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摆着枝叶轻歌曼舞,嬉戏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秋天,风清气爽,芦花扑面;冬季,银装素裹,冰湖腾鱼。
在查干湖,文化因生态之美而持久,生态之美因文化悠远而驰名。
“近年来查干湖开发建设了郭尔罗斯王爷府、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湖的南北两岸各有一片千亩以上的莲花观赏园。野鸭湾湿地公园现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150余只,野鸭和大雁2万余只,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景赏鸟。”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办副主任苏德华介绍。
刚过完年,在东北还是猫冬时节,查干湖东南岸的妙因寺村却一片忙碌。
“由合作社对土地统一规划,发展林果、花卉种植,环保、增收又美观。”妙因寺村村支书、马莲专业种植合作社社长潘立辉说,农技人员正在测土,看哪个地块适合种啥,5月中旬就要开种了。
为调整查干湖周边种植结构、减少查干湖面源污染,前郭县计划自今年起在查干湖周边实施还林还湿,改善生态环境。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共涉及查干湖周边14个村屯、1487户的2.37万亩土地。项目实施后,亩均收益将增加两至三成。”孙志刚说,通过充分发掘林果花卉美化作用,着力打造查干湖围湖景观带,助力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查干湖旅游业态开发。
生态美连着旅游旺、百姓富。
“今年,第一网42万斤鱼,很快就卖出去了。”王耀臣说,线上线下销售两旺,200多名当地村民还在渔场打工,一天收入150元左右。
“我干农家乐快20年了,最开始是50平方米的土房,现在是1500平方米的三层楼。过去,我自己种半垧地稻子,收7000斤大米,足够吃了。现在游客多,要到外面采购,一年得两万斤左右才够吃。”在查干湖畔的圣水山庄农家乐,老板曾昭民说,村里会炖鱼的家庭妇女,在饭店打工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
查干湖带富了多少人呢?闫来锁说,这个账没有细算。整个查干湖方圆几百公里,就是一个生态渔业经济综合体。围绕渔业经济的繁育、捕捞、运输、加工,加上旅游服务业,带动了数万人就业增收。以查干湖为中心,辐射松原地区,宾馆、酒店经常爆满。截至目前,本次冬捕期,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在春节前闭幕的吉林省两会上,“加快查干湖生态治理保护”“擦亮查干湖‘金字招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在此前召开的吉林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主要议题就是研究部署查干湖治理保护,全力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版式设计:蔡华伟
孟海鹰
上一篇:初夏旅游好去处,这八个地方任你选择,每一处都是最美风景
下一篇:安徽最“低调”城市,被誉世界中医药之都,圣贤名胜无数却少人知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