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基因库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30
手机版

  独好传播

  视频制作/营销策划/广告传媒/全媒体运营

  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名山大川遍布,历史古迹众多,而且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沃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安源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江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留下光辉足迹,江西也是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

  江西,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太多的红色记忆,山水中凝结着太深的革命传奇,可谓县县有红色故事,市市有红色景区,全省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江西众多红色旅游资源中,最佳代表当属“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处胜地(伟人化险地-铜鼓、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耀邦陵园地--共青城富华山),一营-上饶集中营,一人-方志敏”等十大红色旅游基因库。

  1、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茨坪

  井冈山,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山势雄伟、地形复杂,处于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为中国共产党人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天然屏障。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团结和改造当地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先后打破了敌军的多次“进剿”和“围剿”,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等大捷,有效地保存并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留下《西江月·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诗文,锤炼出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朱德称赞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董必武称她为“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以革命人文景观为主体,现有11处景区、76个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四军军部旧址、黄洋界红军哨口遗址、八角楼、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三湾改编旧址和毛泽东旧居等。

  2、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意为“南方昌盛之地”,又名豫章、洪城,江西省会,地处江西省中北部,始建于西汉,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屹立在南昌赣江之畔,唐初诗人王勃在此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领导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国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中,有7位元帅、4位大将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标志,南昌也因此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被誉为“英雄城”。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南昌成立。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组织南方八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南昌也成为新四军的主要诞生地。

  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中,南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南昌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是“八一起义”旧址和新四军军部旧址,包括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此外,为了纪念南昌起义,南昌还有许多以“八一”命名的景点,如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塔、八一公园等。

  3、共和国的摇篮: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瑞金,地处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脉西麓,与江西兴国、于都、会昌和福建长汀等地相邻。瑞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始发祥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三年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毛主席”的称谓从这里起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故事从这里诞生。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召开,大会选举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政权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设外交、军事、劳动、财政、土地、国民经济、粮食、审计、教育、内务、司法、工农检察、国家政治保卫局、临时最高法院14个工作部门,并将瑞金改为“瑞京”,定为首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土地革命中产生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也为建立新中国进行了伟大预演。

  瑞金现有红色景区景点180多处,如红军广场、“一苏大会”会址、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红井、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等。自1995年新华通讯社第一个在瑞金“寻根问祖”、修复革命旧址以来,目前已有50多家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来瑞金重续“红色家谱”,建立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4、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地处江西省西部的萍乡市。萍乡市位于湘赣边界,有“吴楚咽喉”之称,是近代工业最早崛起地之一,以产煤为主。安源煤矿是当时江南第一大煤矿,是当时全国最大工业公司--汉治萍公司的主要厂矿之一。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榨剥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安源路矿工人曾自发地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

  1921年秋至1930年,毛泽东先后9次来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和开展武装斗争。1922年9月,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组织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大罢工历时5天,由于准备充分、行动统一,并且注意斗争策略,以至秩序极好、组织极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开创了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安源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安源也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最早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工人纠察队,创办了最早的经济组织--工人消费合作社,并发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股票和货币。

  安源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积累了重要力量。1927年9月,毛泽东、卢德铭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安源、铜鼓、修水等策划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留下了许多革命红色遗迹。目前,安源的红色教育基地主要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广场、总平巷、萍浏醴起义旧址等。

  5、伟人化险地:铜鼓

  

  秋收起义纪念地

  铜鼓,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铜鼓是秋收起义的爆发地和前敌委员会所在地,是秋收起义的领导指挥中心,也是毛泽东走上统帅之路的第一站。彭德怀、滕代远、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也曾一度把军政首脑机关设在铜鼓。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前往铜鼓领导和指挥秋收起义过程中,经历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遇险,他在湖南浏阳县被当地民团抓住,凭着机智并在纸工会员陈九兴的帮助下在铜鼓县安然化险。“一脚踏两省、六元定乾坤”的传奇经历为后人景仰并津津乐道,经多方考证,伟人化险地位于铜鼓县排埠镇的月形湾。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曾详细讲述这段化险为夷、扣人心弦的历险故事。斯诺的《西行漫记》以毛泽东亲自讲述的口吻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住了。……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我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但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去。我跑到了一个高地上,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住,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脱险后,毛泽东来到铜鼓大沙洲的永宁桥畔举行了阅兵仪式,随即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对此事,也有大致相同的介绍。

  为纪念秋收起义和缅怀伟人这段传奇的经历,铜鼓县不仅修缮了秋收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阅兵广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等红色景点,还兴建了伟人化险地景区,内有毛泽东旧居—吴家祠、毛泽东脱险陈列馆、毛泽东脱险藏身处、毛泽东铜像广场等。

  6、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于都,地处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这片红色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成为铸就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斗争精神重要地区之一。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集结于都并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红军,当时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作摆渡,为避免国民党的飞机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架设浮桥都在夜间进行。一到傍晚,有组织的群众涌向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送门板木材,仅4天时间,就在于都县30公里的河面上架设了5座浮桥,布设众多摆渡和涉河点。当时一位70多岁的曾大爷执意要把自己的寿材也捐去搭浮桥,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追寻红色的记忆。他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于都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长征第一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7、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地处江西省中北部的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为方便小平同志上下班,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500多米长的小路直通其在陆军步兵学校的住所。邓小平夫妇风雨无阻来来回回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年零四个月。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是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路不宽也不是很平,两旁就是庄稼地。这又是一条特殊的小道,邓小平每天往返于这条小路上,乱象丛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时时都在上演,他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用自己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大道。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是邓小平蛰伏等待之地、改革开放的思想孕育之地和行动起源之地。邓小平的夫人卓琳说,“通过三年的观察,邓小平更加忧思国家的命运前途。通过三年的思考,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小平小道”是邓小平深入群众、探索新路的重要标志。

  2002年,江西开始对小平小道及拖拉机配件修造厂周围进行保护性开发,除保留修缮了小平住宅楼、小平小道和小平劳动的车间等旧址外,还兴建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等多处建筑。

  8、耀邦陵园地:共青城富华山

  

  共青城胡耀邦陵园纪念碑

  共青城,地处江西省北部、庐山南麓、鄱阳湖西岸,素有“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之美誉,这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1955年,98位上海知青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德安县八里乡九仙岭(现属共青城市)垦荒创业,经过几代共青人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了一座新城即共青城。胡耀邦逝世后,经党中央批准,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共青城的富华山上。

  胡耀邦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从苏区的“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他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开创建立了不朽功勋。胡耀邦对共青城建设与发展非常关注、寄予热切希望,他先后两次亲临共青、三次为共青题词,在共青城留下了风尘仆仆的身影和热情爽朗的笑声,给这里人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耀邦陵园座落在富华山巅,墓碑坐西朝东,正前方是浩瀚的鄱阳湖。上富华山两翼有石阶曲径,间有大块斜坡草坪,墓地四周丘陵起伏,郁郁葱葱、钟灵毓秀。墓主碑由3块芝麻白花岗岩衔接成直角三角形,斜边着地,直角向上。整个墓体呈火炬苗形状,天鹅绒草皮覆盖墓碑的四周,瞻仰坪、活动坪、花坛、台阶均用花岗岩砌成,墓地背面呈半月形,有高大挺拔的龙柏衬托,庄严肃穆。陵园内建有“胡耀邦纪念馆”,陈列着260余件珍贵史料,真实记录了胡耀邦的革命生涯、生平事迹、治国思想、人格魅力和工作风范。

  9、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

  上饶集中营,地处江西省东部上饶市城区南郊。上饶集中营由七峰岩、周田村、茅家岭、李村等处集中营组成,它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是国民党第三战区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中国法西斯式人间地狱。

  在集中营内,国民党反动派先后羁押了“皖南事变”中前往谈判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以及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幸存将士和从东南各省搜捕来的共产党员、抗日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打着“军事训练机关”的幌子,使用各种刑具对革命志士的肉体进行无情摧残,而且在精神上进行威胁恐吓与残酷蹂躏,妄图通过“管训”,将其转化为反革命的力量。面对腥风血雨、生死诱惑,被囚禁的共产党人并未屈服与妥协,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各种顽强抗争,并先后成功发动了茅家岭暴动和崇阳溪河畔赤石暴动,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从政治上精神上瓦解抗日革命队伍的阴谋,表现了革命烈士为捍卫真理、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革命丰碑。

  上饶集中营是革命先辈与敌人斗争的历史教材,也是先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革命遗产和精神财富。上饶集中营旧址由中心景区、周田监狱旧址区、李村监狱旧址区、七峰岩监狱旧址区等参观游览区组成,内有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革命公墓等。

  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怀玉山清贫园

  方志敏(1899-1935),江西省弋阳县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方志敏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

  1928年至1933年,方志敏领导起义的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扩大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探索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设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4年11月初,他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省玉山县陇首村被俘。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在狱中,方志敏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一篇篇精神力作,先后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章。《可爱的中国》被称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至今仍被人们当作经典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清贫,是方志敏一生最鲜明的品格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他在《清贫》里写道:“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循着方志敏烈士一生奋斗的足迹,一路留有着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上饶弋阳县方志敏故居、横峰县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玉山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方志敏烈士事迹陈列馆(南昌市下沙窝)、方志敏烈士陵园(南昌市梅岭)等。

  来源:江西风景独好

  编辑: 泡芙

  出品:江西风景独好传播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0791-83859009

  

  

  

上一篇:北京去云南旅游跟团
下一篇:广西贺州:旅游扶贫用真功见实效 贫困村民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