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处待遇,一套房子都留不住人才,广西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查看大图

  中国的沿海省份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部分经济都比较发达,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几省的GDP几乎占到了全国一半左右。这其中广西却是一个特例,虽然沿海又沿边,但是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邻省广东经济一路腾飞,广西却一直裹足不前,过去5年,他们的GDP一直徘徊在全国18、19名之间。2019年,广西的人均GDP跌落至全国倒数第二,全区GDP总量为212237.14亿元,历史上首次被云南超越(23223.75亿)。

  这是一个令很多人都不解的现象,不管从人口、地理位置还是国家政策方面,广西都占据明显的优势。比不过苏粤鲁这些大省也就罢了,现在连人口总数不如自己的云南都在GDP总量上完成了反超,广西到底落后在哪?

  查看大图

  产业布局跑偏,沿海优势遭埋没

  所谓“无工不富”,纵观几个沿海大省的发展,发展初期大多都遵循这样一个启动模式:以港口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本省加工制造业,通过重点城市和区域发展,拉动全省经济增长。

  以与广西自然条件相似的福建为例,两地均为依山傍海,且毗邻广东。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以厦门、福州和泉州,这三个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建的GDP排名全国前10,远超广西。当然,如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沿海省份也可以再谋求产业升级。但是对于广西来说,他们第一步都就没有做好,往后几十年更是步步落于人后。

  广西的起步其实一点都不晚,改革开放之初,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广西沿海的北海市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得到国家政策扶植的北海并不是老工业城市。想要发展制造业,北海其实有两个办法。

  查看大图

  其一是大力发展工业园区,集中引进一批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可惜的是,北海当时跑马圈地大搞房地产建设。第二个方法是,利用老工业城市柳州,梧州等城市发展制造业,然后打通北海与内地的运输线,也可以促进北海制造业的发展。

  遗憾的是,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与北海无关,而是先修通了柳州至桂林的高速路,原因是要优先发展桂林旅游产业。可见,广西当时完全没有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对于沿海城市的未来并没有系统的规划。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制造业对于沿海地区这么重要?因为有了制造业做基础,港口城市才能形成“双向运输效应”。

  2006年,广西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计划,将北海、防城港、钦州等6个沿岸城市纳入其中。但如今,外省的货物进入广西后,大部分都不会选择去北海所在的北部湾出海,宁可舍近求远,走南梧二级公路去广东。

  查看大图

  原因很简单,北部湾没有加工制造业基地,外省货车在北部湾卸货以后就只能空车回去,运输成本太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年前,广西沿海“北钦防”3个港口的吞吐量,居然还比不过境内的内河港口贵港。

  2019年,北钦防三港货物累计吞吐量为2.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全部在全国十名开外。这也反映在了这三座城市的GDP上,他们的GDP都未能进入广西前三名,防城港甚至只有701亿,排名广西第12位。

  对于具备沿海优势的广西来讲,北部湾不强,广西就无法真正崛起。制造业不强,北部湾也就不会真正崛起。而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广西企业仅有柳州钢铁集团、广西农垦集团等9家企业上榜,不仅数量少,排名也不理想。没有一家企业排名前100位以内,200位以内也仅有柳钢一家。

  顺便说一下,即使是广西优先发展的旅游产业也难言乐观。2019年,广西实现旅游总收入仅为1.02万亿,排名全国第8。同年,云南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全国排名第6位,贵州1.23万亿元,全国第3。

  查看大图

  思想保守行事务虚,封闭发展效果甚微

  如果说发展制造业是一种务实的行事风格,那么广西多年以来走的都是务虚路线。高速路的建设非常能反映地方经济的走势和规划,广西的高速路修建思路是:先内陆后沿海,并大力发展接连云南、贵州和越南的通道。

  之所以修建云贵两个方向的高速路,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广西作为西部沿海省份,顶着一个“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光环,投入巨大的财政完成这项政绩工程。

  这样的高速路建设思路其实是违背了经济规律,环看其他发达省份,无一不是本着“哪里车流量大,哪里投资收益大”,就往哪里修高速的务实原则。还是以福建为例,优先修通了老工业城市泉州市至经济特区厦门市的高速路,随后又打通了厦门至福州的交通。

  相比之下,广西政治挂帅的高速路,带来的结果相当苦涩。西部大开发几十年成果并不大,广西高速公路建成后,就一直整体亏损的状态,徒有“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名号,却没有为活跃地方经济做出多大的贡献。

  查看大图

  与之相对应的是,广西通往发达地区,尤其是临省广东的交通却十分落后。2018年前后,梧柳高速路正式通车,广西第二大城市才有了通往广州的便捷高速公路。

  广西对广东如此消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希望进入自治区的货物转运至珠三角出口,企图迫使他们走北部湾的港口。

  但因为我们之前提到“双向运输效应”的问题,大部分货物宁可走二级路,或者水路,也不愿意去北部湾。广西未能及时建立与广东的对接公路网,还带来了一个严重的负面效应:抑制了广西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桂东南地区的发展。

  桂东南地区毗邻广东,不仅没能充分接受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而且"珠三角"产业升级、转移的时候,又失去承接大量制造业的机会,未能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查看大图

  中国企业500强里,广西仅有6家企业上榜,其中除了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之外,其余都是区属大国企,广西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就在广西邻省贵州、湖南,以及粤北、粤西等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圈之时,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落户广东。此时,广西却提出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的响亮口号。希望可以自成一派,宁做西南、东盟的鸡头,不做珠三角的凤尾。

  实际上,国家建立东盟自贸区,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更多是出于政治上考量而不是经济。东盟就像一个海外版的大西北,很难给广西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东盟10国中,除了新加坡、文莱等小国比较发达,马来西来、泰国等国家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之外,大部分都是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没有能够辐射带动广西快速发展经济的能力。

  查看大图

  经济落后人才流失,渐成恶性循环

  广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全区仅有1所211大学:广西大学,其在全国排名也在80名开外。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人才通过高考离开了广西,而且由于薪酬、待遇、上升空间等方面没有优势,回到广西就业的人才也是少数。

  这些年,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再加上周边省份,尤其是广东的经济发达,人才流失的情况也愈发严重。人才缺失,又造成了广西经济竞争力不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010年末,广西户籍人口5159万,常住人口4602万,流失人口557万,流失率10.8%。2016年末,户籍人口5579万,常住人口4838万流失人口为741万人,流失率13.3%。6年时间,广西的人口流失率就增加了近3个百分点。而且,越是区内的大城市,这样的情况就越明显。

  查看大图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从2015-2018年期间,人口全部是净流出状态,三年净流出率达到了30%。这接近30%的人才中,有超过一半以上属于新引入的外地人才。南宁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城市也就可想而知了。

  贵港中国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户籍人口554.89万,是广西第三人口大市。但是这里的常住人口却只有433.20万,也就是说,贵港有近1/5之一的外出人口。如果再剔除掉老人、幼儿等非劳动力人口,那么贵港的实际人才流失情况就更加严重。

  近年来,广西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人才引进的脚步也没有放松,但是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粗线条式人才引进。比如地方引入博士,会给予副处待遇,一笔安家费,一套房子。但除此之外,如何将人才安排到配套的项目中,发挥人才的功能,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通盘的考虑.

  查看大图

  有些高校,虽然可以肯投入高薪吸引一流的专家学者,但是配套的研究条件却跟不上,搞不出来研究成果,也就很难留住人才。

  相比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外部条件,人才才是决定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如何创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客观环境,这才是广西摆脱经济落后局面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梧州乡村休闲游攻略,这10个各具特色的好地方,你去过几个
下一篇:智云健康通过港交所聆讯,平安创投与阳光人寿为股东;水滴公司发布一季度财报,连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