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文旅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步复苏,旅游需求逐渐释放,与此同时,疫情散发也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挑战,公司在严格执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紧扣各项工作要求及各项目标任务,统一思想,积极拓展,在疫情防控及经济发展上总体保持了健康科学、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全面实施深化改革,加大“走出去”力度,各项重点项目及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1、策划统筹各类经营活动

  公司依托旗下各类景区及产品资源,结合文旅新变化及()市场特性,深入挖掘曲江盛唐文化内涵,举办致敬十四运建设者公益活动、新春大潮会文化展演活动、上巳节暨开园十六周年庆、大唐芙蓉园中秋暨国庆主题活动等主题活动20余场;深耕曲江池最美跑道、夜跑聚集地品牌,与跑者无疆跑团建立夜跑者联盟“夜跑品牌”,形成常态化湖跑活动,全年开展跑步活动20余场;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开展海洋滑稽节、海洋风情节、欢乐嘉年华、海盗来袭等主题活动及夜宿海洋、海洋精灵总动员等品牌定制类活动50余场次;“三河一山”绿道430贯通及五一小长假特色主题活动、“汉服快闪秀”活动、奥体驿陆港码头“水上飞人”表演、“国庆绿道行,荟萃生活圈”等10余场主题活动;举办渼陂湖2021年新春嘉年华活动、“‘享乐沙滩何必大海’第二届渼陂湖‘神兽’沙滩节”主题活动、“喜迎国庆渼陂同行”国庆主题活动等20余场系列活动。

  2、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工作,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9,648,175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28,769,969.75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人民币6,289,732.41元(不含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22,480,237.34元。2021年10月21日,公司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完成新增股份登记托管工作,公司股份总数由原215,411,610股增加至255,059,785股。

  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大唐芙蓉园夜游系列水舞光影秀、《梦回大唐》黄金版、御宴宫提升改造,公司部分募集项目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已由公司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

  3、重点项目方面

  报告期内,经过全方位提升改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之唐代宫廷燕乐《鼓》于2021年2月12日正式面向游客演出。大唐芙蓉园芳林苑酒店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于2021年8月20日实现试运营,本次改造项目,重新装修改造芳林苑酒店的客房、中餐厅、紫竹厅、百合厅、园林景观等已有区域,同时新增全日餐厅、水疗区、休闲活动区、多功能会议厅等功能区,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公司自筹解决,通过对产品的升级和打造,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山河景区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接受西安山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对“三河一山”绿道项目进行运营管理,并签订《“三河一山”绿道项目委托管理运营协议》,“三河一山”绿道项目参照4A级景区管理标准进行运营管理,打造的一条展现西安山水资源的绿色生态廊道。为进一步扩大公司主业规模,公司以现金的方式收购文化集团持有的唐人街公司100%的股权,有效将公司业务与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业务一体化、协同化,依托公司“吃住行游购娱”全旅游产业链优势,产生“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效应,串联和带动公司旗下景区、餐饮、演艺等业态发展。

  4、对外拓展方面

  2021年,公司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①以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收购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55%股权项目,通过打造优质体育赛事,实现“文化+旅游+体育”相互赋能融合发展产生效应。②与荆州纪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荆楚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关于楚王宫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③与温州市雁荡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恒利信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雁荡山文旅产业开发投资合作协议》,设立温州雁荡山曲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参与雁荡山文旅产业开发项目建设与运营。

  5、全面深化改革

  公司严格按照上级单位深改部署,全力推进存量资源整合、管控体系调整、薪酬以及用人机制等方面深改工作,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对照公司本部部门职能,根据内控体系优化,加强对工程建设、货物和服务的采购管理,有效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及风险。

  6、党建管理不断深入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9次,审议“三重一大”议题125项。

  统筹推进主题党日活动,创新主题党日形式,通过开展“专题党课”“红色教育”“业务竞技”“微型党课”等内容,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统筹推进创文工作,结合“十四运”氛围营造,更新“十四运”创文宣传海报400余张;持续推进创文督导检查,统筹开展景区、酒店创文工作检查15次,创文成果持续巩固和扩大;扎实开展纪检工作,实施物资采购、工程等招标监标22次,纪委监督执纪作用有效发挥。

  7、疫情防控方面

  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作为,统筹各下属单位切实发挥行业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勇担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文旅部门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摆放温馨提示牌,利用环园广播进行疫情防控宣传,积极开展全面消杀等防控工作。

  8、重视人才培养

  利用线上功能,更新钉钉云课堂课程;开展内训师沙龙活动,精进内训师专业素质;开展金号角精英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等。通过各类培训,有效促进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保证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1年,随着国内抗疫成果持续巩固和前期纾困政策落实,大多数行业逐步企稳复苏、向好发展。因旅游业具有人员接触、聚集和流动等特点,受国外疫情扩散蔓延、国内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的影响,入出境团队旅游暂停、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旅游业持续承压,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疫情影响的困境。

  2021年旅游行业经历了“中高后低”的复苏受阻之路,国内散发疫情不断扰动行业的复苏进程。2022年1月10日,《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4)》暨2022年第一季度学术成果发布会在线召开。报告指出: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复苏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领域都会有更明显的体现,但是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相信随着各项防疫措施手段的有效实施,及国务院印发关于《“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通知,提出多项旅游业支持措施,并对旅游业复苏及中长期发展方向提供指引,旅游行业终将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策划、餐饮酒店、旅行社和旅游商品销售、体育项目等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有食、宿、行、游、购、娱六大业务板块,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景区运营管理业务、历史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含餐饮管理)业务、旅行社业务、演出演艺业务、体育项目业务、文化旅游商品业务、园林绿化及其他新型旅游业务等。

  公司运营管理的文化旅游景区业务主要包含“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三个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多个文化旅游景区,以及“三河一山”绿道、渼陂湖水系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数个生态旅游景区。

  公司酒店餐饮板块主要包含西安唐华华邑酒店(首家唐文化体验式酒店)、芳林苑酒店、曲江银座酒店、御宴宫(仿唐御宴)等,形成了文化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文化旅游的业态结构。

  公司旅游服务形成了以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集团产业协同、目的地旅游、定制旅游、专列旅游、研学旅游、商务旅游、门票销售、会议会展、签证代办、票务代理等多业并举的综合化产品体系。

  公司文化旅游演出业务结合盛唐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公司现有的文化旅游演出包括超时空唐乐舞剧《梦回大唐》黄金版、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打造的唐代宫廷燕乐《鼓》、海洋文化主题自主创排儿童舞台剧《哪吒》等。

  公司体育项目业务是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是一家专注于跑步领域的专业化赛事运营机构,主要运营大型路跑赛事和越野跑赛事,核心业务主要包括赛事运营、商旅服务、线上商城、赛事技术服务等。

  旅游商品销售业务是公司下属子公司(西安曲江唐艺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经营旅游商品的策划、设计、销售,文化旅游区商品销售的整合运营。

  园林绿化业务为公司下属子公司(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主要承接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服务。

  2、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策划、餐饮酒店、旅行社、演出演艺、旅游商品、体育项目等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景区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收费式景区管理、开放式景区管理、自有旅游资产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权限范围主要包括:收费式景区门票收费管理、景区基础物业运营管理、景区内日常经营性活动服务管理、景区内专项商业活动服务管理等。餐饮酒店多分布在景区周边,享受景区口碑和公司品牌效应。旅游周边产品和服务(旅行社)及旅游演出目前主要为完善景区旅游产品服务业务,发挥协同作用。演出演艺提高了景区的旅游价值,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商品突出景区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业链。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535.63万元,其中景区运营管理业务约占营业收入的72.29%,酒店餐饮业务占营业收入的18.59%,旅游商品销售业务占营业收入的1.16%,旅游服务(旅行社)业务占营业收入的3.18%,园林绿化业务占营业收入的4.05%,体育项目业务占营业收入的0.73%。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历史文化景区发展集成商,从进入行业时间和现有管理体量来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大型历史文化景区集成管理的先行者和领先者,有着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1、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面向历史、文化主题景区的全面运营管理集成能力,即历史、文化主题景区前期文化研究、策划规划能力,后期运营管理能力和相关产业协同的全面把握能力。

  (1)历史、文化主题景区前期文化研究、策划规划能力主要体现在: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再造能力。即以历史文化主题为主的文化研究、文化挖掘、文化策划、创意加工和文化产品设计组合能力。该能力是历史文化主题景区建设开发和运营管理中最为宝贵的原创动力和长久持续旅游体验吸引力的来源。

  历史文化主题景区的整体发展定位、发展路径、规划设计、产品设计的总体集成和控制能力。该能力保证历史文化景区的建设发展和运营管理的高起点、高水准,实现了物质及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经营资源的转化和兑现。

  (2)历史文化景区的全面运营管理能力。该能力直接为客户创造差异化旅游体验,形成最直接的产品竞争力。

  (3)产业协同的全面把握能力主要体现在:

  历史文化景区内文化演出演艺活动的策划创意设计和演出管理能力。该能力提升和丰富景区体验产品门类,带来高附加值的体验项目。

  历史文化主题的酒店、餐饮项目运营管理能力。该能力增加和改善客户消费体验,提升传统酒店、餐饮行业的经济附加值。

  旅行社运营管理整合能力。该能力保证了历史文化景区产品所需要的规模化的市场销售渠道体系。

  文化旅游创意商品研发设计能力。该能力将公司研究形成的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元素迅速商品化,在完成景区销售协同的同时,走出景区实现更大市场范围的扩张和收益。

  文化旅游品牌传播与营销能力。该能力保证了曲江文化旅游品牌在市场上的快速认知、快速传播,并保证公司今后发展品牌建设的持续需要。

  由于上述能力具有历史、文化、旅游交叉领域的多样性和集成的复杂性,需要通过众多项目的实践经验才能逐渐形成,所以具有较高的能力形成壁垒。

  2、公司具有资源依托和占有方面的特定优势

  公司资产和业务具有运用占有稀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发展的特定优势。对于旅游发展而言,历史文化资源和遗存是十分宝贵和稀缺的,而陕西和西安则在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公司资产和业务目前保护、运用和占有“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资源的发展重心在于盛唐文化,秦文化资源研究和发展成果已经开始呈现,道文化和老子文化资源的运用和发展也已起步,未来在历史文化主题的拓展方向上选择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先行者优势。这种独特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带来的先天优势,以及目前表现出的一定的先行者优势,已经构成公司资产和业务发展历史文化景区非常独特、难以模仿、不易转移的核心竞争优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75,570.08万元,较上年末增加49,343.39万元,增幅15.13%,主要原因为固定资产及应收账款等增加所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21,049.56万元,较上年末增加20,881.67万元,增幅20.85%,主要是本期确认公司定向发行股票的股本溢价所致。资产负债率为67.17%,同比下降1.92个百分点。

  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36,535.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76%;公司营业成本为103,541.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68%,三项费用为32,537.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43%。营业利润57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271.9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40.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900.42万元。

  营业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本期管理酬金收入,海洋极地公园收入,大唐芙蓉园新春灯会、《梦回大唐》黄金版、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等项目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1年,中国文旅产业依然经历了与疫情共舞的一年,无论是国内旅游、入出境旅游,还是投资和就业;无论是旅行社、线上旅行代理商、星级酒店、民宿,还是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车船;无论是一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还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边境地区,旅游业经历了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复苏,求生、求存、求新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2022年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文中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呈现非平衡复苏态势,全球旅游市场复苏缓慢且根基不稳。中国经济和社会政策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撑,旅游业正在加速形成新格局:旅游融入“十四五”综合发展布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引导旅游安全健康发展,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整推进旅游坚韧复苏,数字经济创新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多业态融合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凸显历史和社会价值。2022年,旅游业应从更好适应旅游市场供求变化趋势、推进旅游相关政策和指引的实施、发挥优势领域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借力重大事件助推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把握行业复苏的新形势和新契机。“十四五”时期,凝聚市场信心、拓宽产业融合路径、做强科技赋能、国家项目牵引、坚持旅游为民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2年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有望实现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持续稳健复苏,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出游距离和游憩半径收窄的趋势仍将延续,本地游、近郊游等或将成为引领行业复苏的主力市场。从入境游市场来看,来华商务旅行和留学需求将继续成为入境旅游的基础支撑。2022年入境游相关政策变动与国内外疫情形势、疫苗接种进度、特效药研发和投产效率等密切相关,市场全面复苏有赖于多重前提。从出境游市场来看,行业复苏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复苏趋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游客信心和旅游计划复苏会先于实际消费行为,特别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冬季旅行和冰雪休闲参与有望成为未来出境游市场复苏的新动力。

  2022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21)32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对于正在经历最艰巨挑战、最漫长复苏和最深刻变革的旅游业而言,无疑是现阶段最大的政策利好和信心释放。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业复苏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领域都会有更明显的体现,但是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公司将按照“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集成运营商”的发展愿景,以文商旅融合为主线,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强化历史文化挖掘与转化的核心能力,加强业务聚焦和创新,围绕旅游场景、旅游服务、旅游内容创新、旅游投资四大业务板块,构建具有独特IP的专业化产业平台。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轻重结合,投资和运营并重,形成曲江区域为核心,外拓区域为增量,具有高度延展空间的旅游产业生态图谱。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积极谋划、开拓思路,加大统筹力度,以统筹运营、统筹外拓形成合力,结合“十四五”旅游规划,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新发展模式,同时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升级产品形态、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数字化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进一步巩固公司文化旅游产业集成运营商的定位。

  (1)加快走出去步伐,强化对外合作。进一步加强与集团协同,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业务布局全国,锁定优势文旅IP,内部业务协同,打造拳头产品,以产品创新驱动,真正成为文化集团的发展先锋。

  (2)推动项目建设,保障发展源动力。不断加快项目提升改造,保障公司发展源动力。实施唐华乐府提升改造;推进芙蓉园仕女馆主体建筑、杏园、()等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及商业运营;完成曲江池九栋艺术人家提升改造;持续推进三河一山项目驿站接收及商业完善、活动实施等。

  (3)强化景区管理,提升运营水平。坚持经营创新,着力效益提升。及时研判市场导向,拓展资源效率,实现特色开发、产品增值服务、专项销售、重大活动营销等。深度挖掘景区节日商机,延续中国年、飘彩节、唐潮赏春会等品牌,多渠道营销互动。

  (4)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加强组织管理改革,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薪酬机制改革;完善项目拓展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经营管理改革,创新经营思路,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5)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宣传成效。建立品牌运营系统,深化垂直管理能力,通过运营关系梳理、运营架构设计、部门职能模型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四大核心步骤,全面建立业务研判中枢系统,打造形成管理流程有迹可循的闭环式品牌运营管理,实现品牌管控、统筹、协同及执行成效的大幅度升级。

  (6)坚持不懈抓党建促发展。持续规范和强化党组织参与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内容和程序,强化中省市区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突出问题,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2年度,公司预计实现收入16亿元左右,控制成本12.3亿元左右,控制期间费用3.5亿元左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新冠疫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疾病等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影响。

  2、旅游行业受自然气候和游客闲暇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使公司的经营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同时与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密切,这些都可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行业因素风险。

  3、随着公司管理景区规模的扩大,在未来的景区运营管理中可能产生有关部门未能及时支付管理酬金致公司产生相应的应收账款,造成风险。对此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等账户的管理,及时催收,防范风险。

  4、公司投资项目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基础上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在项目实施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变化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导致项目运营未能实现预期收益。

  5、国家有关政策对公司酒店餐饮、旅游板块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上一篇:中国旅游报|王国平:夜堰
下一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说的这座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