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大西北(2)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从波浪谷下来,我们马不停蹄赶往张掖马蹄寺。沿途,具有西北风情的画面逐渐映入视野。

  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

  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马蹄寺在北凉时期,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自建寺以来,香火就极为鼎盛,最盛时僧众可达1000余人,建国初期也尚有50余人,足见历史上的辉煌。

  一下车,天有点阴沉,呼呼吹着的北风连同远处的雪山更增添了寒意,很多人穿上了羽绒服。走过一段路进入马蹄寺景区。一抬头望见雪山,一阵激动掠过心头,那巍峨的雪山,带着冷峻的神色耸立在天地之间。

  当我们进入马蹄寺景区,竟是另外一个世界。风停了,阳光暖暖地照着,一幅绝美的秋色图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那黄绿的草,红色的灌木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一簇簇,一丛丛,把大地点缀得五彩斑斓,再加上不远处那绿树的映衬,配上远处巍峨的雪山,让人一时恍惚,仿佛置身于一幅丹青高手的山水画卷之中。

  踩着遍地的羊屎豆缓缓前行,阳光似一支支小剑射在草地上,那柔和的光影里,那五颜六色的草地上,随处都是美景,不留下几张都觉得遗憾。咔嚓、咔嚓,就让沉醉的笑脸连同这美景,一并定格在这美妙的时光里吧。

  不时有骑着马的牧民从身旁走过,那哒哒的马蹄声叩打着小路,也叩打着游人的心扉,有的驴友便兴致盎然,也骑着马观美景。弯弯的小路,掩映在浅草之中的一队人马, 不由你不沉醉了。

  走过了满目美景的开阔地,步入一大片金黄的草地。回头望,在这斑斓的秋色面前,顿觉语言是苍白的,大自然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秋的成熟与美丽,醉美,是此时的全部感受。

  眼前的路逐渐陡起来,走走停停,每一次回望,你都会感受不一样的美。等我们爬上坡顶,望着远处明暗交错的森林和像“小江南”一般的美景,又沉醉其中。走上山脊,雪山近在咫尺,阳光以它特有的热烈簇拥着它,呵,雪山,千里迢迢为你而来,就让我们在阳光下,深情拥抱一次吧……

  在山脊向四周望,柔美的线条,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下的这片土地上的景色,是这样令人爱不释手。一路走一路拍,不觉已3个小时。下山时,曲折的石阶上,游人多起来,有一种进入景区的感觉。随着人流下山来,在马蹄寺石窟前的转经塔前虔诚地转了一周,就直奔马蹄寺石窟。

  《甘肃府志》记载,马蹄寺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晋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凿,先为郭的隐居讲学处,后人增塑像佛。明朝永乐年间改名普光寺,马蹄寺石窟群,从东晋以来,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悠久、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之一。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文革时期,马蹄寺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寺中石窟、壁画、佛像几乎被毁坏殆尽,就连石窟外的建筑都荡然无存。1986年,修复了马蹄寺北“三十三”天石窟佛殿,后来最下层石窟的经堂也被修复。

  我们到了石窟门口一看,人太多排队太拥挤,时间关系,便围着石窟外围转了转就下来了。

  人间大美马蹄寺,以后如果还有机会,我依然愿意长久伫立在这斑斓的秋色中沉醉、沉醉……

  从马蹄寺出来,就变天了,天色阴沉,冷风骤起,我们刚上车,就飘起雨来。此时再打量阴雨笼罩下的马蹄寺,已不见醉美秋色,大伙纷纷喜不自禁:看来咱们的人品真是好啊!

  大巴车载着我们奔向张掖。

  壹点号 z欣欣向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东北的十大旅游景区
下一篇:三亚上榜家庭出游热门目的地 春节假期将迎消费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