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昆山才是逆袭鼻祖!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以下文章来源于秦朔朋友圈 ,作者睿愚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原文作者 | 睿愚

  文章来源 | 秦朔朋友圈

  作为区域经济观察者,我喜欢挖掘那些声名不显,却又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区域发展案例,由弱变强、从落后到争先的故事总是可以给我们更多启迪和思考。

  所以我一直没写昆山,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第一县”,昆山的大名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对于班里智商超群、成绩一骑绝尘的学霸,除了羡慕嫉妒,还有什么好写的呢?他们独特的禀赋,我们又学不来。

  直到上周去昆山调研才知道,原来昆山才是最佳的区域发展逆袭案例。

  

  

  去昆山之前,我一直以为昆山生在富庶的江南,是个家底雄厚的“富二代”吧。去了才知道,原来昆山并不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就是现在大家公认的区位优势,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今天我们说,昆山倚靠最强地级市苏州,接壤长三角龙头上海,接沪连苏、占据C位,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这是典型的用结果倒推原因的伪逻辑,今天昆山发展好了,我们说昆山承接了上海和苏州的双重资源辐射;如果平行世界里,昆山没有发展起来,我们又会说,昆山被上海和苏州双重虹吸,落后情有可原。

  这并非不可能,事实上,绝大多数两个地区的交界处都是各自投入资源较少、安置污染项目较多的地方。

  就说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吧,现在从中央层面开始推进一体化,首先要打通断头路,断头路在哪里?不在各大城市的市内,而在省与省的交界处,市与市的交界处。

  从卫星视角的城市夜景灯光图也可以看出,城市交界处的亮度是显著低于两市市中心的。

  所以,你说一个县城在一个城市的边边上、在两个城市的接壤处,究竟是优势还是劣势?

  在这样的区位条件下,改革开放之初,昆山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当时苏州市下辖的6个县中排名倒数第一,被称为“小六子”“苏南的苏北”。

  

  周庄古镇

  当时,苏州几个县的乡镇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而昆山这个农业县一直排名垫底。1984年8月,深感“担子很重”的昆山领导层,作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决策:自费兴办工业开发区!

  然而,“三座大山”横亘在昆山开发区面前:没有政策扶持(没有名分,只有“大帽子”,只能偷偷搞);没有资金支持(本不富裕的家底更加雪上加霜);没有资源加持(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时任昆山县县长的吴克铨下定决心,“如果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跑,就没有出路。我们偷偷搞工业小区,为的就是甩掉‘小六子’的穷帽子。当初真的是一穷二白,既要有顶住压力的勇气,也要有改革发展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干!”

  1985年,昆山硬是打破常规,用“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和“敢想、敢当、敢为”的志气,在城东稻香阵阵的农田里,自己规划、自筹资金,搞出了一个3.75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

  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昆山之路三评》,对昆山开发区自费开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昆山之路”一举成名天下知。

  1992年8月,昆山开发区正式获得“国批”,由“编外”转为“正册”,成为全国县(市)中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在商务部发布的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昆山开发区从全国218家经开区中脱颖而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位列第五,进出口总额的单项排名全国第二,位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如果知道前四名是苏州、广州、天津、北京这些万亿城市里的开发区,那我们就能理解,昆山这个县级市的开发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多么难能可贵。

  如今,昆山9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4个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如此高规格、高密度的园区布局,让昆山在县域经济体中一骑绝尘,连续17年稳居中国“百强县之首”,树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标杆”。

  2020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县级市。这一成绩不仅超过了许多地级市,还超过了包括太原在内的许多省会城市。2020年,昆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38元,近乎全国平均数的两倍。

  从苏州最穷到全国最强,昆山人闯出了一条“事在人为”的“昆山之路”。

  

  

  昆山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全球竞争优势重塑、经贸规则重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叠加影响,经济外向度高的昆山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引领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昆山也责无旁贷。

  如果说1.0时代的昆山是农业立县,2.0时代的昆山是工业立市,那么新时代3.0版本的昆山应该是激活“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昆山。

  这次昆山之行,我没去繁华的市中心,没去闻名的经开区——它们是昆山的过去,而是来到了昆山南部三镇——锦溪、淀山湖、周庄三镇,一个可能孕育昆山未来的地方。

  相较全市其他地区,锦溪、淀山湖、周庄三镇保留了传统江南水乡的独有特质,湖荡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静谧古镇、悠悠古韵,尤其是与上海共享的淀山湖,三镇拥有的北岸湖岸线长达20多公里,自然地理风光与历史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工业时代,这样的地理条件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三镇的生态资源得以良好保存,从而得到今天承接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任。

  从全球经济新的地理格局来看,现在科技产业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地区,都是气候宜人、充满阳光的地带。在美国表现为,新的经济增长面从传统的“铁锈地带”转移到“阳光地带”。2020年美国经济排名前四的州——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纽约州、佛罗里达州,除了纽约州,全部都在阳光带上。这些“阳光州们”是美国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国内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科技人才,不是找到工作以后才搬去居住,而是先搬到一个宜居的地方居住,然后再在那边创业、就业。

  

  这次调研我们参观了一个做石墨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是从加州伯克利大学学成归国的博士夫妇。问起他们选择淀山湖创业的理由,竟然不是那些常见的营商环境、政策优惠、产业配套等等,而是他们在装修淀山湖房子的时候,询问了装修老板意见后,就近在淀山湖畔的神州数码产业园注册了这家公司。

  调研之行恰逢周末,淀山湖的湖岸线上是一群群前来享受周末户外闲暇时光、风光和阳光的人们。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发现,收入增加会激励一个人付出更多的劳动,但当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反而会使得人们降低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其实现在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随着交通的便捷和迁居的便利程度增加,大家对生活品质、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才涌向哪里,哪里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为了厚植绿色生态优势,2019年10月29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为抢抓这一“家门口”的国家战略、重大机遇,让三镇更好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昆山市委市政府决定让三镇率先实现一体化,用一体化响应一体化、贯彻一体化。

  今年5月18日,《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锦淀周一体化发展 做实旅游度假区的决定》审议通过,昆山旅游度假区迎来实体化运作的高光时刻。

  5月31日,昆山旅游度假区和锦淀周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举行,“昆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昆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以及内设机构正式揭牌,标志着锦淀周一体化发展开启崭新篇章,也标志着昆山“区镇合一”重大改革实现落子开局。

  昆山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精神,如今,度假区一体化发展也是“不等不靠”精神的传承,跟自费搞开发区一样,度假区虽然还没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但率先自己先搞一体化,主动靠上,积极融入。

上一篇:汕尾的这些旅游景点,不知道你都去过没有?
下一篇:春季出游青岛,这八个景点会让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