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末鼠疫,东三省也曾“封城封路”,抗疫之余还遏制了日俄扩张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原标题:清末鼠疫,东三省也曾“封城封路”,抗疫之余还遏制了日俄扩张

  191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满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末路,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也在迎接民主的曙光。但就这样的情况下,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却悄然爆发了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流行性鼠疫,短短时间便给东三省人民带来死亡六万余人,直接损失超过一亿多银元的沉痛灾难。那么,这次的鼠疫又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防治的呢?它又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清末鼠疫的来源

  鼠疫,对于我国来说并不陌生,它一般出现在乱世纷争时,如崇祯末年、元朝末年等都出现过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疫情,我国古代都将其统称为“瘟疫”。而鼠疫这个词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可算是与“死神”等同的代名词了,鼎鼎大名的“黑死病”据说就是由鼠疫传播的。

  对于清末这次鼠疫的来源,史学界历来意见不统一。

  其中一种说法是该次鼠疫是从俄国的西伯利亚传入到满洲里,又从满洲里扩散到整个东北地区的。

  另一种说法是当时东北地区盛产“旱獭”皮毛,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旱獭皮毛价格猛涨。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批的捕猎者,为了发财,他们将因病死去的旱獭也没有放过,甚至将染病的旱獭剥皮煮肉充饥。1910年10月12日,满洲里发现了第一例鼠疫患者,而这个病人就是捕猎者中的一员,在前不久刚刚吃过染病的旱獭肉。所以后来人们推断,染病的旱獭才是鼠疫的来源。

  这两种说法相比,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毕竟第一例病人出现在哈尔滨,而且更符合科学推理的严谨性,而且按照现在的传染病知识来看,鼠疫这种流行性疾病一般来自动物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大多数史学家也认为该次疫情应该是染病的“旱獭”所导致。

  由于疫情发生在冬天,东北的冬天气候寒冷,人们不得不聚集在屋子中取暖,这无疑提高了疫情的传染性。又因为此次的疫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唾液传染,所以在发现疫情后的一个月内,就有数百人死于这种鼠疫。由于清政府没有专门的防疫机构,所以在开始并没有有效的防疫措施,直到伍连德的横空出世,清政府才算松下一口气来。

  伍连德治“疫”

  瘟疫发生后的两个月,在东三省总督锡良的请求下,清政府派出了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首的医疗队。

  说起伍连德,或许现在不被人们所知,但他在清末可是名声赫赫的医学家。伍连德是第一个在剑桥大学学医的中国人,天资聪慧的他在1903年便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学习成功之后,推辞了国外给予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国报效国家。

  1910年12月20日,伍连德带领医疗队抵达哈尔滨,他不顾当地糟糕的卫生条件,第一时间便投入到防疫治疫的工作中。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伍连德及其医疗队不仅要克服糟糕的卫生条件、恶劣的自然条件,最重要的还要与各种陋习作斗争。

  在冒险解剖了两个日本人的尸体之后,伍连德断定这种病确实是肺鼠疫,因而向当地政府提出尸体要火化的条件,但这也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许多人不解,甚至拖家带口的要死回老家埋葬。无奈之下,伍连德呈报朝廷,以圣旨形式将其治疫措施给固定下来。

  首先、做好防护工作,死亡之人的尸体由政府处理,杜绝吃鼠肉、旱獭等野生动物。

  其次、车站、马路皆设立关卡,并建立检疫站,派出部队巡逻小道,将疫情尽量控制在东三省。

  最后、会同当地官绅组成临时防疫会,采取措施隔离患病者,与之接触者也要隔离观察。为保证效果,组织了搜索队,分区分段,逐街逐户进行反复清查,直至疫情消失。

  虽然这些措施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简陋,也是最笨的办法,但从效果来看,这却是当时的卫生条件下最有效的办法。

  1911年3月4日,哈尔滨报告了最后一例鼠疫患者,这场蔓延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的鼠疫终于在3月底控制住了。

  这次鼠疫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面对这种传染性强而且致命的疫病,中医则显示出其局限性,因而西医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传播。有鉴于此,在伍连德的提议下,1912年,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了“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相对比较正规的卫生防疫机构。而发生在山西的1917年鼠疫和发生在东北1920年的鼠疫,也正是有赖于这个防疫机构的成立,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为何说此次鼠疫反而遏制了日俄的扩张呢?

  就在鼠疫疯狂肆虐东三省之时,亟欲进一步扩张在华势力的列强,也纷纷将魔爪伸向这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当时的东北,正值日、俄两强南北分据之势。沙俄以哈尔滨为中心,日本以沈阳为基地,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所以说当时的东北在名义上虽然还是中国领土,实际上却成为日俄的殖民地。鼠疫发生后,日俄双方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采取行动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他们还将这次鼠疫看作一个在东北继续扩大侵略的大好机会,准备随时进行军事干涉。

  为排斥其他国家考察防疫,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铁路沿线附近设立隔离区,在主要地段布置军事警戒线,成立所谓的“联合防疫局”等。但这些其实是由日本关东殖民政府、警察局以及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联合组成的,总部设在沈阳,并在长春、铁岭、辽阳、牛庄、东、大连、旅顺口等地设有分局。在该局两千多名工作人员里,真正的医生只有几十名,绝大多数是警察和其他各类军事情报人员,与其说是“防疫局”,不如说是军事情报组织更为合适些。

  与此同时,俄国也加紧了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活动。在哈尔滨,俄方未经清政府政府同意,即自行决定在铁路线内驻扎俄兵,实行戒严,严格限制中国人出入,并威胁清政府,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就将派兵进驻哈尔滨。俄外交大臣沙查诺夫宣称,制止鼠疫的“唯一办法是俄国在中国北部中心驻扎军队”。在满洲里,俄兵也以检疫为借口,越境挑衅。就连在万里之外的新疆塔城地区,俄国也以防疫为借口集结了大量炮队、步兵及哥萨克骑兵。俄政府甚至照会英法日三国,对清王朝“阻其防疫”深为不满,决定诉诸武力其以防疫为名,侵占中国领土的企图昭然若揭。

  当这个难题送达到清政府主政者手中时,他们难得的“雄起”了一回,决定独立自主的控制鼠疫。当俄日两国虎视眈眈,就等清政府抗疫不力时,准备以“抗疫”的名义以武力瓜分东北,没想到在伍连德博士的带领下,清政府干净利落的将鼠疫控制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这使得日俄两国的阴谋落空。而在抗疫成功之后,东三省总督锡良借此机会,又将大部分地区的基层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尤其是俄国的势力在这次政治博弈中损失巨大,使其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的妄想化为泡影。

  这也正是满清退位之后,名义上还能保持对东三省统治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革命的兴起,“龙兴之地”又被一场鼠疫闹得摧毁了根基,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封建统治就此结束。因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次鼠疫无疑是相对成功的遏制了日俄在东三省的扩张。

  结语

  相对于今年我们现在面对的疫情措施,伍连德的防疫工作显得笨拙而可笑,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在一百多年前,能有这样大魄力主持这样的封闭隔离工作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尽管这是最笨的办法,但的确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们现在还不是仍然在用吗?

  责任编辑:

上一篇:“好一派北国风光”2016中国镜泊湖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
下一篇:「额济纳旗,一个累死也要去的“旅游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