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行动激活市场 高质量融合发展我市文旅事业多措并举谱写发展新篇章
《大豆谣》剧照
太平鼓
《大梦敦煌》剧照
亮点频出的文化传承、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近日,记者从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2年以来,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确领导下,兰州市文旅系统奋力克难攻坚,着力打造康养集群,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全面丰富产品供给,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而新时期的多样化发展也激发出更多新的需求,进而为我市文旅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必将进一步擦亮兰州的文化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新的一年里谱写出新的篇章。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市关于文旅事业发展的指导精神,即日起兰州日报社携手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兰州日报》正式推出文旅宣传专版“兰州文旅”,旨在打造兰州地区文化、旅游事业宣传主阵地,聚焦本地文旅热点新闻,力求全面展示和反映兰州文旅融合发展、文旅政策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文艺创作推广、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等各方面亮点成果,及时报道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新举措和新经验。“兰州文旅”每周一期,于每周三在《兰州日报》刊出。
捷报频传
彰显融合发展良好态势
2022年,面对重重阻力,兰州文化和旅游事业依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使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去年以来,兰州文旅捷报频传:在联合国环境基金会主办的“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评选中,兰州评为“2022年杰出绿色健康旅游目的地”;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兰州列入“建设旅游枢纽城市”;配合省文旅厅成功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推出专题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播发头条,《开讲啦》《焦点访谈》推出专题节目,国家文物局给予高度评价并致函感谢;市文化执法队查处的“不合理低价游案”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受到文旅部通报表扬;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上榜“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皋兰县上车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文旅事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彰显黄河之都形象魅力的重要窗口。”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自觉从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以强烈责任担当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做大做优文化市场,要以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为目标,不断加强文旅品牌营销,进一步促进旅游与多元业态有机结合,推动兰州文旅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项目布局
带来文旅产业新气象
一张张城市名片,都蕴藏着无尽的活力,其背后则是无数具备强韧力量的产业项目在有力的支撑。为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兰州市文旅局大力促成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抓手,科学优化“五大布局”,着力增强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吸引力、创新力,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气象。
2022年,全市共实施文化旅游项目74个,其中续建项目36个,新建(确定年内可开工)项目12个,凝练(年内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6个。确定为年度重点项目22个,一般项目52个。全市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802.544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43.099亿元。截至目前,完成项目投资33.33亿元,完成计划的77.3%。
去年,兰州市文旅局全额完成招商任务,凝练重点招商项目13个,向省文旅厅上报敦煌文博会推介重点项目6个,与完美世界拟合作项目14个。一年时间里,兰州市文旅局招商小组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亿元。同时,还多措并举有力扶持了多项重点文旅项目,不仅将兰州丝路黄河文化博物馆项目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库,并向省文旅厅申报升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7个,申请扶持资金1550万元,目前已到位890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市文旅局还科学制定了《兰州市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落实举措》,提出了全市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有效推进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验收资料。目前,国家文旅部产业司已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查,待实地验收。
景区布局
凸显省会城市资源优势
截至目前,我市新建的12公里5米宽幅河道健身步道以及配套建设的10处景观小游园,打造的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沿黄“一桥一景、一点一景”布局的5座黄河桥梁、山体建筑轮廓线、绿化景观带等39个节点均完成了亮化工作,每到夜幕降临便如颗颗明珠般点缀于兰州城市夜景,让“夜游黄河”成为了兰州旅游知名品牌,而望河亭也继黄河母亲、中山桥之后成为来兰游客必游之地。
此外,全市现有民宿19家,高端民宿营收有力,低端民宿逐步转型,实现了整体业态的良性发展。其中,以榆中县高端民宿为例,栖云野奢民宿、乡野小筑、栖云山居别院、栖云雅集、丽泽驿客栈花、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车道岭窑洞民宿、尘外山下·印象兴隆主题民宿4处8家民宿共474张床位,正常情况下每逢周末节假日都长期处于满房状态。特别是在“十一”假期,更是呈现出“一房难求”的热销情况。
同时,去年以来,兰州市文旅局还紧抓政策红利,依托文旅部等十四部委下发的《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露营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空间优势,为露营经济按下了发展“加速键”。目前,全市露营营地体量已达到52家。与此同时,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我市“农家乐”也开始逐步启动转型升级。如官滩沟景区周边的“官谷营地”“卡卡营地”,周末节假日基本可以达到满员,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关注度单个视频点击量超过百万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市景区创建工作成效也十分显著。其中,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西固区金沟乡马家山村、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成功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入选国家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皋兰县成功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精品不断
文艺创作体系整体升级
2022年,我市文艺创作领域也是精品不断、佳作频出。其中,新版红色经典儿童剧《大豆谣》的成功改版升级尤为引人注目。新版剧本先后七易其稿,由全国顶尖音乐、舞美灯光设计团队对该剧进行了全方位重塑打造,极大地提升了该剧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实现了向红色舞台艺术精品的递进式飞跃。
去年10月25日,新版红色经典儿童剧《大豆谣》受邀参加“2022年广州艺术季”线上展演活动,以“云端”首演的方式全新亮相。中新社、网易新闻、新甘肃、奔流新闻等多家省市、国家级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云首映当晚线上观看观众数量超过1万人次,入选“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终评剧目。而且,该剧同名红色主题图书也由甘肃省委宣传部推荐报送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此外,去年市文旅局还组织相关文艺创作演出团队先后赴上海、赣州、南昌、南京等城,参加了谭盾国乐版《敦煌·慈悲颂》交响音乐会、大型实景演出《梦回庐陵》《南京2022新春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赴平凉演出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期间,还陆续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
特别是,由兰州大剧院出品的甘肃首部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甘加秘境》主题曲、交响合唱《黄河少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新媒体平台的点击浏览量达到350万余次。此外,兰州大剧院还组织专业团队参演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音乐传递温暖坚持就是胜利》“五一”云上音乐会录制,并成功承办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联合主办的喜迎二十大云直播音乐会、《中西交融》秋季音乐会,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到约500万人次。
双管齐下
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
去年,为切实推进明肃王系列文物资源的整体保护和综合利用,兰州市文旅局围绕政策积极向上争取,由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了“明肃王墓保护修缮”和“金天观文物建筑及附属文物保护展示”为全国2023年重点文保项目。同时,加快实施了周家祠堂修缮工程(二期)、五泉山建筑群——卧佛寺抢险加固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了数字长城博物馆筹建工作。市文旅局全年共计争取文物修缮资金410万元。
此外,市文旅局还统筹推进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兰州段)建设。依托各县区长城遗存、景区景点、公共设施,谋划打造以永登县汪家湾长城为基点的“汉长城集中展示带”,和以城关区拱星墩长城西固区八盘峡长城、扎马台烽火台为基点的“明长城集中展示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兰州段)示范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2022年,市文旅局成功举办了“冬奥过大年·文化进万家”兰州市2022年非遗文化庙会活动,兰州太平鼓、西固军傩舞、兰州刻葫芦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让市民和游客现场感受到了兰州非遗的古韵情怀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非遗项目展演成为了大型文化活动的焦点和亮点。期间,还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古老的兰州鼓子先后在金城实验小学、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学校精彩亮相,帮助兰州太平鼓传承人完成了30余节与学生面对面的亲切授课。此外,2022年皋兰“禾尚头”、兰州软儿梨成功获批“省级非遗工坊”。
快马加鞭
加快文旅复苏重振“兰州辉煌”
新的一年里,兰州市文旅局将聚焦“强省会”战略,牢牢扭住重振“兰州辉煌”这条生命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进产业、事业、党建、队伍等多方面高质量发展,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全面推动兰州文旅市场快速恢复,坚定完成“三个月大局可定,六个月大局可起,一年内市场完全恢复”的既定目标,以实际成果展现兰州文旅新作为。
据了解,目前市文旅局已全面实施多项利好政策,旨在进一步推动文旅行业快速恢复。其中,不仅全市A级旅游景区全面开展门票减免优惠活动,还将为旅行社组织游客提供奖励激励,持续实施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大型户外运动活动补贴政策,鼓励全市旅行社扩展市场,搞活本地游,联通省内游,做大跨省游。鼓励全市新业态企业发挥业态优势,策划推出文化主乡村休闲、冰雪运动、越野徒步等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记者了解到,为了积极适应旅游市场新变化,全面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兰州市文旅局将紧抓疫后康养产品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一批适应冬春季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旅游线路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并在此基础上谋划推广冬春季康养旅游线路。同时,探索建立“园区+基地+廊道+产品+业态”运营模式,打造健康管理、旅游观光相融合的养生养老产业,培育山水养生、温泉养生、中医养生等各具特色的养生旅游产品,谋划实施一批文旅康养小镇旅游项目。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十四五’文化旅游系列规划走向深入之年,我们深感做好2023年文化和旅游工作使命的艰巨。我们将以起步就是冲刺、全程快马加鞭的姿态,加快文化旅游复苏振兴,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更强的拼劲和韧劲,系统推进文旅广电文物事业、产业实现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上一篇:湘西明珠凤凰古镇的游览全攻略
下一篇:“高铁旅游”思辨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