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1」扬帆起航!滨海区:节会赛事助推文体旅游融合发展
2021年以来,在文体旅游业发展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滨海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文化体育旅游事业为追求,锚定“海洋文旅城”建设目标,强化产城旅联动,深化文体旅融合,聚力打造具有滨海地域特色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努力开创现代化海洋经济强区建设新局面。
打响节会品牌
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银线连四海,鸢飞共逐梦。2021年4月17日至18日,第3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第17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滨海国际风筝放飞场举行。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风筝会没有邀请国外风筝队伍实地参加,但国外风筝队伍采用线上展示的方式参加了“云上风筝会”。在国内,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18支风筝代表队、500名放飞队员参加比赛和表演。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万名游客,游客数量创历届风筝会最高记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进一步提高了滨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风筝会放飞现场
“第3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采取分类放飞表演,紧扣时代主题,举办得有特色、有亮点、有水平、有创新,展示了国内风筝节会的最高水平。”第17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总裁判长范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以风筝为传媒、以风筝文化为引领、以风筝会为契机的合力推动下,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容性越来越强。滨海区已连续承办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将风筝会品牌打上日渐牢固的“滨海标签”,成功塑造了独具滨海特色的文旅节会品牌。
如果说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潍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开了潍坊对外开放的大门,那么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比赛的成功举办,则全面提升了滨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丰富了滨海节会旅游发展的内涵。借助风筝冲浪比赛这一平台,滨海区倾力打造高水平体育旅游品牌赛事,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将潍坊传统风筝文化与大海蓝色元素以及现代体育元素完美融合,进一步推进风筝冲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使其成为滨海体育休闲旅游的一大亮点。
第十四届全运会帆船比赛开赛仪式
2021年8月27日至9月11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帆船比赛(潍坊赛区)首次在滨海举办,为滨海旅游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赛事汇集了全国各地的18支队伍、200名国内顶尖运动员,共产生9枚金牌,开创了滨海乃至潍坊水上运动发展的新纪元。作为一项全国性体育赛事,帆船运动赋予了滨海更深的内涵,也让这座城市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得到提升的不仅是外在形象,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价值理念和文明素养。乘着全运会的“东风”,一座更加富有活力、时尚美丽、独具魅力的现代海洋城正在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2021年,滨海区借助丰富的海河资源,深耕水上体育,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积极开展冲浪、帆船、龙舟、皮划艇等一系列水上运动项目,成功举办了全国钓鱼邀请赛、山东省帆船帆板锦标赛、仙境海岸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不断提升“旅游+体育”融合度、成熟性,造就特色鲜明的多形态体育赛事品牌。
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碧蓝大海,金色沙滩,高档游艇,天然温泉……滨海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旅游大有可为。近年来,滨海区充分利用海洋文化、风筝文化、渔盐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布局,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发展具有海滨特色的观光度假、温泉养生、休闲体育、高端游艇等特色旅游,通过不断提升旅游品位和服务质量,促进旅游资源加快转化,突出海滨城市品牌,全面助力滨海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滨海区坚持创新引领,通过创新机制、政策、运营模式,实现搭建大平台、建立广渠道、促进快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滨海区持续强化创新引领,不断加快园区公司化改革,成立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设施和功能并重开发,积极参与双招双引、开发建设运营、节会赛事举办,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水平。目前,滨海区已经打造了“柽柳+肉苁蓉”产业化开发、芳青玫瑰园、“滨海红”苹果等多项文旅项目,不断做大市场规模,走实市场化之路,将资源优势迅速变为经济优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行走在滨海区各大文旅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塔吊林立的火热建设场景,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让人深切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2021年,滨海区对接洽谈文体旅游项目23个,龙威旅游度假区、游艇垂钓游乐项目等3个文旅项目完成签约,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推动体育公园、北普陀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2个文体项目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滨海区文旅夜游一期项目顺利开工,推进海潮音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新网红打卡地”加速呈现。
“近年来,我们以全域旅游为发力方向,突出滨海的自然优势,创新实施文化、体育、旅游三业融合发展,做足海河湖联动文章,奠定以海河湖为主阵地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努力争当全域旅游发展排头兵。”滨海区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冯月玲告诉记者,我们将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拓宽旅游业产业链为原则,推动在建旅游项目尽快落地,持续引进一批与滨海定位契合度高,对滨海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重大文旅项目。滨海区大手笔投入的项目建设,引领着滨海旅游迸发出全新活力,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滨海这颗“明珠”愈发璀璨。
传承渔盐文化
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在茫茫的盐碱滩涂,在水天交接的地方,巍然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滨海区北海渔盐文化民俗馆,潍坊北部沿海的一道靓丽风景……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来自潍坊、东营和烟台等地的数万名渔民、盐民和当地居民都会汇聚于此,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扭秧歌,同时伴有舞龙、舞狮、京剧、吕剧、歌舞等多项民俗文化活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渔盐丰产。
渔盐文化是滨海的特色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北海渔盐文化,挖掘历史积淀,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代代滨海人的不懈追求。在发展过程中,滨海区深入挖掘盐宗故里千年海盐历史底蕴,聚集了弘润温泉小镇、碱悦盐温泉、温德姆至尊温泉度假酒店等重点项目,打造了环渤海区域盐温泉康养生态圈。其中,弘润温泉小镇更是依托“温泉与水世界共享”的优势,成功打造成为潍坊乃至山东区域游乐设施最齐全的“四季超大型水上乐园”,客源辐射全省达10余个城市。2021年,这里共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
“盐文化是潍坊沿海地区历史文化和潍坊海洋文化最浓重的底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丰厚了一方底蕴,引领了一方人文。而这一文化,也激发了众多其他产业的发展。”冯月玲说。
近年来,滨海区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渔盐文化、海洋文化的丰富底蕴,大力发展渔盐文化,充分挖掘渔业、盐业等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突出海滨城市特色,努力办好北海民俗祭海节、北海渔盐文化节等民俗节会活动,将民间节会活动打造成民俗文化品牌,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承,丰富了滨海区的旅游资源,树立起独具一格的渔盐旅游品牌。
随着滨海区挖掘渔盐文化力度的不断加大,渔盐文化与滨海旅游逐步实现深度融合,对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厚积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在滨海区举办的北海渔盐文化节已被列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北海民俗祭海节也入围全市十大“非遗月”品牌活动。
滨海区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思路,持续深化文旅融合,突出红色文化、渔盐文化、海洋文化和村史文化特色的展现,加快东周盐业遗址群保护开发,进一步擦亮了北海民俗祭海节、北海渔盐文化节等传统民俗节日非遗名片,并通过大力实施“潍坊海洋文化主题丛书”和《滨海九章》创作工程,深度挖掘“渤海走廊”等红色资源。目前,大家洼街道红色研学基地已经成功入选山东省“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100家红色研学基地”名单,滨海的红色文旅标识度也得到了持续提升。
延古续今,融合发展。滨海区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还积极融合时尚元素,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风筝电音节、马术文化节、书画展等节会活动,以崭新的时尚面孔开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在全域性文旅产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拓展文旅产业时尚元素,进一步丰富滨海区文化成分,打造滨海旅游业发展新版图。”滨海区旅游度假区开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科相关负责人毛金鹏表示。(记者|张树成 刘继田 通讯员|徐录)
最近更新旅游资讯
- 北京IN10018片II期临床试验-IN10018 或安慰剂联合PLD 治疗铂耐
- 重庆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 价值理论论文范文
- 内娱出现第一个“侠女颜”!刚出道4天,小白花们慌了…
- 狗的射速又快又烫
- 震惊!原来我们那些年追过的电视剧三观如此畸形……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 读《金瓶梅》第13章:李瓶儿为何能看上西门庆?
- 十六岁高二学生没事时看看什么书好?
- 父母中毒而亡,警方问13岁女儿看到凶手没,女孩笑了:我就是凶手
- 别黑陈凯歌了,他有一部神作还不够吗?
- 高三沉沦观后感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 思辨的张力
- 狐文化特辑【十三】狐妖余论:混迹红尘的修仙之狐——「仙狐」
- 喜欢K歌,看电影吗?这些英文一定要掌握!
- 21世纪最佳20部日本动画
- 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 马鞍山人民医院医院历史
- 如何以「我穿越成了一个小妾(或通房丫头)」为题写一篇小说?
- 青海诗选刊 2017年第24期(总第36期)
- 吴军民
- 实用 | 教你如何做好校园景观!
- 无忧传媒三 片
- 《西游记》新解(十套珍稀古画插图)56: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遇强盗,唐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