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强蛟镇:“海上千岛湖”的旅游路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位于浙江省宁海县东北部、象山港尾部的强蛟镇,辖区内群岛众多,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海湾中,因此得名“海上千岛湖”。拥有着丰富海洋资源的强蛟镇,近年来临海休闲做得风生水起。

  01从下海讨生活到经营“夫妻船”

  虽然已进入冬月,但强蛟镇的气温依然近20℃,冬日暖阳正是户外休闲的好时节。上个周末,强蛟镇峡山村的游客码头熙熙攘攘,53岁的船老大尤文明热情地招呼着一拨又一拨预约的客人上船,船舱里,妻子魏洵绒为乘船的游客端上新沏的茶水。

  这便是当地颇受欢迎的周末休息方式——海上渔家乐。游客登上渔船,从码头驶入捕捞区,选一笼活蹦乱跳的海货,在船家的烧制下,变成餐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客人们都喜欢我老婆做的船餐。”驾驶室里尤文明笑得一脸骄傲。由于大部分的海上渔家乐都是夫妻俩共同经营,又被当地称之为“夫妻船”。

  从捕鱼为生的渔民到“海上渔家乐”的船老大,尤文明笑言从未想象能过上现在的生活。“从小在船上长大,做了那么多年渔民,没想到如今转行吃上了‘旅游饭’。”尤文明说,现在一年能赚个十来万块钱,而且比从前轻松多了!

  强蛟镇上的村民以前大多以捕鱼或海洋运输为生,起早贪黑,赚得不多还要靠天吃饭。

  “以前我们夫妻俩出海捕鱼,差不多凌晨三点出门,晚上八九点才能回来。那时无论风雨还是酷暑,只要能出船的日子都要出海讨生活。”回忆当初,尤文明很是感慨。然而,即便是这样辛苦,也并没有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

  这几年,随着浙江渔场修复和“一打三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很多“三无”渔船被取缔,不少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生计成了问题。如何保障“上岸”渔民的生计与出路,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强蛟镇决定转变村民“靠海吃海”的方式,通过统一打造休闲渔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2013年,经过公开招标,第一批30艘休闲渔船,以低价承包的方式交给渔民经营,拉开了规范、有序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大幕。“海上渔家乐”这一新行当,不仅切实解决了失船渔民的生计问题,也让当地的滨海游风生水起。

  “鱼、蟹、贝、螺,全部是现捕现捞现煮,吃的就是一个鲜,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午间,魏洵绒端上一盘盘刚做好的海鲜,才打捞的鱼蟹,透着新鲜。“每逢节假日经常会出现一餐难订的火爆场面,旺季时一天就能赚上四五千元。”魏洵绒笑着说,吃完海鲜大餐的游客,还可以到岸上的咖啡馆打卡拍照、喝咖啡、看夕阳。

  就这样,游客成了回头客,“夫妻船”也越开越多,越来越红火,目前,强蛟全镇的休闲渔船已有60余艘,坐休闲渔船、吹习习海风、尝新鲜船餐成了游客到强蛟的必选项目。

  02艺术“复活”沉睡渔村

  峡山村的蝶变在强蛟镇并非特例,距离峡山村不远的下渔村,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来到下渔村,总能听到当地老人讲起薛仁贵的故事:根据宗谱记载,下渔村(古称砂碕)已有860年历史,是初唐名将薛仁贵后裔聚居地,那时下渔村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水港,一度繁华昌盛。但近些年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港口日渐萧索,渐渐没落。年轻人纷纷走出渔村,家里的老房子慢慢破旧衰败。

  为了改变村子现状,去年底新换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集体探讨发展思路,决定以“艺术”为魂,“旅游”为径,开启了“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在党建引领下的“艺术振兴乡村”,通过深入挖掘自然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布局旅游业态,就地改造提升村庄景观与公共空间,用艺术生态打底,焕发了渔村的新活力,不仅吸引来游客观光,“空心村”也就此复活了。

  今年2月开始,下渔村还聘请了本土乡村建设艺术家周毅作为驻村艺术家,帮忙整体设计渔村的村容村貌,下渔村也开启了锯子、凿子敲敲打打的交响曲。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纷纷带头参与,义务投入到“艺术村”打造中来,拆除自家老房,清理环境美化,开辟艺术休闲廊……

  如今,曾经破败的下渔村不见了,老人们口中那个美丽、繁盛的景象又呈现在村民眼前:原来的白墙变成了色彩鲜亮的墙绘,满网跳跃的鱼蟹描绘着当年渔船打捞时的盛景,也成了年轻游客最爱合影的打卡墙;废弃的旧船木被挪进了渔村中的小广场,做成了古船模型,船杆上的旗帜迎风飒飒作响,依然保留着当年扬帆起航的气势,这艘“忠义船”也代表着渔民的脊梁和风骨。整个村庄按照“渔家文化”主题,保留历史痕迹,打造的“邻里廊”“鱼满舱”等诸多景观,用渔村风貌的原有纹理勾勒出新风景,让村民忆起了乡愁,让游客找到了乡愁。

  据悉,全村已有50多户家庭自发“让地”,建成了下渔村的“公用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天翻地覆的变化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和拥护。

  “景虽小,但处处彰显绣花功夫。”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对艺术村的未来充满期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乡村也从愿景变成了现实。目前,下渔村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帮助下,争取到了更多建设资金,村菜市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滨海旅游栈道也将马上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助推渔村全面发展振兴。

  “我经朋友推荐,专门来下渔村考察,想来这开间民宿。”在村里,记者遇到来自宁波的殷先生,“这里海滨风景优美,古村落又保存完好,相信未来发展大有潜力。” 殷先生之前去过峡山村,看到那里的快速发展,让他对下渔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里离峡山村就10分钟的路程,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且经过改造的村容村貌也有很大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是一处备受游客喜爱的旅行地。”

  大环岛、大花园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缓缓展开。强蛟镇党委书记吕宁告诉记者,强蛟镇接下来将全面提档湾区旅游优势,全力打造华东滨海旅游度假小镇,做好“大格局、大景区、大产业、大品牌”四篇文章。

  原文刊登于2021年12月10日《人民政协报》第9版休闲周刊

  记者:鲍蔓华

  通讯员张海玉

  举报/反馈

上一篇:岱山新闻网丨高亭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线
下一篇:夏天不知道去哪玩?广安这10条旅游精品线路等你来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