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观察|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群众打造品质消费环境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新的一年,淄博聚焦“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再出发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2022年12月28日,淄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赵庆文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冲击,淄博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动能转换提速增效,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报告预计,2022年淄博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00亿元,同比增长4%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完成400亿元,同比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5.5%。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淄博市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统筹协调,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报告提出,2023年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发展是第一要务。为聚力推动经济稳健运行,报告明确,淄博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510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60亿元以上,全市省外到位资金总量达到650亿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办好“惠享淄博”系列活动,促进共享经济等新消费业态发展,新增“中华老字号”企业两家,新增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以上;稳定市场主体运行,力争信贷投放增长1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聚力推动品质民生建设方面,按照报告,淄博将扎实做好就业增收,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3所,培育20个集团化办学样板,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级竞聘改革;推进健康淄博建设,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达到100家,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建设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8个。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 打出消费维权组合拳

  为群众打造品质消费环境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刘刚 王浩 报道

  本报淄博讯 2022年12月27日早上,市民吴珊珊就来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鲁泰文化路的济民堂大药店购药,看到药店货架上药品供应齐全,价格一如往常,她的心里踏实了。

  为了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保障群众的应急用药需求,前不久,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专项行动。截至目前,该局共检查医药用品经营单位168家次,现场纠正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25起。

  不只是药品市场,2022年以来,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服务走在监管前,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食品非法添加、油品质量违法、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深化“铁拳”行动,为群众打造品质消费环境。

  如何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经营者的诚信度是关键。“我们通过‘放心消费在淄博’活动,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为主线,引导经营者围绕安全、交易、质量、价格、售后等五个方面提高品质,积极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建立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2022年注销、撤销不再符合标准条件的创建单位14家,培育省、市、县三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15家。”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科长周赤诚说。

  截至目前,淄博市36.7万家市场主体承诺参与放心消费创建,实现了创建活动向消费集聚区、生产领域、多部门监管领域、线上、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

  在建设消费维权自律体系方面,淄博市建立“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谁负责”责任制,督促经营者依法承担首问责任,增强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意识,层层压实修理、更换、退货“三包”责任;持续推进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充分保障消费者“后悔权”,创新开展异地异店退货,引导1.7万余家经营者一门店一承诺、一企业一承诺,向消费者承诺七日或者更长时间无理由退货,为消费者无理由退换货13.9万件,退换货达5873.94万元。

  除此之外,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推行12345消费维权模式,努力实现消费维权工作关口前移,由事后调处为主向事前防范、事前教育和事前和解转变。2022年以来,淄博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12345热线、全国12315平台以及来函、来电、来访等渠道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3904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44万元。

  “我们将用足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打出消费维权‘组合拳’,为群众打造安全放心、质量称心、交易诚心、消费舒心、维权省心的品质消费环境。”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苏凯说。

  张店区讲好讲活党的创新理论

  接地气收获高人气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业宏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元旦假期,在淄博市张店区百合花园社区文明实践站,居民王金花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党在我心中》《喜庆二十大》等百余幅剪纸作品一一展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配合党的创新理论宣讲。

  为使宣讲更接地气,张店区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发掘文艺达人、五老志愿者、退休老党员等基层宣讲“明星”组成“百姓之声”文艺宣讲团,搭建文明实践讲堂、“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说事拉呱长廊等小微宣讲阵地300余处,通过快板、三句半、诗朗诵、情景剧、剪纸书画等生动鲜活的文艺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唱出来、讲出来、演出来,宣讲到老百姓心坎里。接地气收获高人气,截至目前,张店区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300余场次,受众两万余人次。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为使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体中入脑入心,张店区精选30名优秀青年人才组建“典亮新时代”青年宣讲团,联合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典亮新时代”“稷下开讲”校城联合理论宣讲队,开展“二十大精神我来讲”抖音小站直播宣讲12次,录制“红色微讲堂”视频10余期。在张店区齐悦国际社区抖音小站,张店区青年宣讲员王莎莎在线上与百余名群众在线分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最能触动我的一句话”,她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聚焦青年群体,张店区打造青春宣讲阵地48处,创新开展圆桌会、大咖说、创友秀、研习社等栏目,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交流研讨、读书分享等系列活动,覆盖团员青年10000余人;聚焦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张店区组建新业态企业党支部13个,成立“红色先锋宣讲队”35支,依托348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红色驿站、“暖蜂小筑”服务站点,广泛开展“跟党一起创业”、惠企政策宣传等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230余场。

  “我们将在党员干部宣讲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群众宣讲,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特点,做好‘点单式’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讲好讲活党的创新理论。”张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牟晓宇说。

  沂源县构建“一网三联”老年教学架构

  让长者学堂成为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董玉芳 报道

  本报沂源讯 冬日寒风凛冽,沂源县东里镇下柳沟村长者学堂里却暖意融融,一场棋局刚刚结束,赢棋的村民武善坤乐呵呵地说:“自从村里有了长者学堂,俺每天都过来和老棋友们切磋棋艺,唱歌、拉家常,大伙儿都说这里就是俺们的精神乐园。”

  悦庄镇唐家官庄村的长者学堂也颇有人气。“冬天气温较低,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高发期,大家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午后,一场养生课堂正在进行,志愿者围绕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向老人们讲授保健知识。

  南麻街道的长者学堂同样办得风生水起。2022年,街道按照“一村一特色”“学乐结合”的思路,构建起老年人“15分钟学习活动圈”,并依托南麻街道沂河之畔党建共同体长者学堂成立了沂源县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首支村级分队——“沂河之畔”分队,18名队员均为长者学堂学员,已开展“关心下一代”“银龄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探索建立起“党建引领、文化养老、学乐结合、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的长者学堂模式。

  2022年以来,沂源县依托“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和党建共同体,坚持共享共用,按照“五有”标准(有教室、有门牌、有制度、有标语、有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推进乡村长者学堂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构建“一网三联”老年教学架构,“一网”即依托互联网和远程教育设施,构建全县老年远程教育网络;“三联”即上下联动、教学联合、活动联办。

  目前,沂源县已打造乡村长者学堂55处,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点亮老年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长者学堂不定期开展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惠农政策、沂源红色故事、身边典型事迹,弘扬好家风好家训;依托康乐室、书画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开设养生、器乐、舞蹈、书画、农技指导、面点烘焙、智能手机使用、普法教育等新型课堂,培养老年人技能特长,并组建农民艺术团,定期开展文艺到家、电影到家等活动。

  拥有鲁中地区最大冷链仓储,淄博海月龙宫物流港——

  “城市冰箱”保鲜品质生活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李伟 杨靖

  凌晨4:30,当人们大多还在睡梦中时,郑沈龙和妻子就开始忙碌起来。点货、配送、装车,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郑沈龙经营批售预制食品,他的店铺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的海月龙宫物流港。

  作为淄博乃至鲁中地区最大的海鲜市场,海月龙宫物流港园区内不仅有鲁中地区最大的冷链仓储,还有升级搬迁来的老海盛水产市场的业户们。与印象中脏乱差、水污遍地的海鲜市场不同,这里是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标准营业房。记者走进一家水产品店铺,看到不同的海鲜被分门别类装在鱼缸里,品种和价格一目了然。

  据海悦集团总裁王科介绍,整个物流港项目占地270亩,冷库容量可达5万吨,物流配送服务半径达100公里。依托颇具影响力的海鲜招牌,这里还将建起汇聚全国各地地标食材的齐鲁生鲜电商基地和一站式健康食材综合交易区,以及沉浸式的休闲美食主题街区——嘻海岸餐饮商业街,打造具有“中国味道”的美食文化IP。

  作为一个“80后”创业者,王科正在编织着自己的“冷链梦”。而他梦开始的地方,只是当年海盛水产市场里一家普普通通的海鲜店。当时,淄博的水产市场正处在爆发期,管理粗放、鱼龙混杂。王科引进超市概念,店内海鲜明码标价,诚信经营,迅速在上百家同业门店中脱颖而出。

  2008年,王科接手海盛水产市场。此后十几年,他以海鲜为主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市场版图。旗下的海悦大酒店,更是成为淄博人办婚宴的好选择,每年接待不少于1000对新人。

  2022年7月,随着淄博城市布局的调整,海盛水产市场从城东搬到城西,王科迎来了产业转型的契机,从传统的海鲜经营、市场管理、酒店运营,进一步向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预制菜供应等领域延伸,辐射范围迅速扩展到淄博周边地市,海月龙宫物流港也一跃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冰箱”。

  得益于城市高架快速路的通车,从张店中心城区到海月龙宫物流港,原本30分钟的车程,现在只要7分钟。“90后”赵大江经营着一家海鲜餐馆,每周都会来海月龙宫物流港采购。“以前5点半就得起床去批货,现在去海月非常便捷,能多睡20来分钟。”赵大江说。

  身为淄博市政协委员的王科也一直在关注行业发展,他写的《关于建设“智慧型”农贸市场的建议》政协提案,在食品安全数据管理、质量追溯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城市冰箱”保鲜品质生活,他说:“海悦将努力成为品质民生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冬游项目持续升温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赵雨萍 报道

  位于淄博市博山区的红叶柿岩旅游区冬游项目持续升温,冰雪乐园、越野摩托、山地滑车、七彩滑道等项目让游客尽享运动的快乐,胡同火锅、围炉煮茶、老颜神美食、打铁花等则带给游客想要的年味。

  淄博新增6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淄博市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淄博新增6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淄川区梓橦山景区、博山区颜神古镇、桓台县泓基庄园、高青县陈庄—唐口西周遗址博物馆、沂源县朱家户乡村旅游休闲区和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多米渔乐岛。

  淄博市文旅部门将继续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指导,组织景区星级评定与创建。临近春节,各景区也将结合实际推出多样的优惠活动。

  淄博高标准农田建设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择优选择了一批有借鉴意义、适宜推广复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淄博市的《探索农田建设新路径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案例入选。

  2022年,淄博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总投资3.3568亿元,涉及淄川区、临淄区、桓台县等7个区(县),并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通过科学压缩前期工作时间、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打造精品示范片区等实践,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典型模式,实现防灾减灾、高产稳产、省工节能等建设目标,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淄博两地入选2022年省科技创新十强县(区)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刚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2022年山东省10个科技创新强县(区),其中淄博市张店区、周村区入选。

  2022年淄博市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按照规划,到2024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0%;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00家,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聚集各类省级以上人才达到78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达到30人。

  淄博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杨良 报道

  本报高青讯 日前,“青创淄博 赢在未来”淄博市2022年“千乘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高青县落幕。

  此次比赛由淄博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主办,旨在激发人才创业热情、创新活力、创造潜能,弘扬创业精神,引领全市广大青年携手打造青年理想的创新创业新高地。比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路演答辩比赛,参赛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依次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云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共有20个团队和企业分“创新组”和“创业组”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脊柱柔性测量带”项目和“非常规能源超高精度纳米探测”项目分获创新组、创业组第一名。

  临淄区推行政务服务“零基础”模板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琦 孙文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日前,淄博新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临淄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的农业事务“零基础”模板指导,顺利完成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理。

  “零基础”模板是以标准的审批档案实例为基础,将农业事务高频事项办理流程逐项逐要素全部生成模板实例,企业和群众在办理审批事项时,可清晰对照模板进行申报,使申请人、审批人之间实现双向“零基础”。临淄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持续推行“零基础”模板服务,全区农业事务审批时限平均压缩2-3天,审批效率提高60%以上,按时办结率达到100%,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淄博高新区中小学全部成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示了第二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名单,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等4所学校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淄博高新区24所中小学已全部创建成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淄博高新区教育和体育事业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学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作为2022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各学校通过更换乔木、灌木等花草,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提升了育人环境;开展节水节电、植绿护绿等活动,提高师生的绿色创建意识,学校的绿色和谐理念基本形成。

  双杨镇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王晓森 报道

  本报淄博讯 2022年以来,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共开展12个部门支出绩效管理,涉及项目52个,项目支出规模达2211.8855万元,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

  双杨镇成立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镇绩效办,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部门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对重点领域、重要民生资金及其他转移支付资金做到绩效评价全覆盖,并初步建立起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预算安排有机结合的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

上一篇:委员上“新”啦①丨刘广委员:推动“文化强市” 创作更多与重庆旅游结合的品牌文艺作
下一篇:安徽被遗忘的景区,是国家4A景点,堪称是“苏浙沪”的天然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