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城市咋发展?专家建议:将郑州打造成黄河中游对外开放增长极,因这五大独特优势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构建西安—洛阳—郑州—济南—青岛先进制造业走廊和高质量发展轴带;黄河流域将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补上科技教育短板是提升郑州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11月1日,以“沿黄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使命”为主题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为沿黄城市实施黄河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保护和发展黄河流域的根本出路是绿色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范恒山在致辞中表示,这次研讨会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为“沿黄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使命”,“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实施之际,身处位于黄河之滨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讨论这一话题显得非常顺势合时、应景适情。”

  范恒山说,改善黄河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是综合治理,保护和发展黄河流域的根本出路是绿色发展。沿黄中心城市往往还是黄河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应在系统整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传承和弘扬,植根于各种适宜的载体中,对接于新型文化的元素里,为各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举措赋能加核。

  郑州将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个5000亿级集群

  如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

  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市长王新伟表示,郑州谋划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通过明晰“三个定位”、构建“三大支撑”、做实“五篇文章”、谋定“七项工程”,奋力谱写呵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的郑州篇章。

  王新伟说,郑州明确了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分别是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郑州规划建设的核心示范区,总范围为郑州市全域7446平方公里,重点区域为连霍高速以北沿黄区域的1200平方公里,起步区为黄河桃花峪段至花园口段210平方公里。

  此外,王新伟还表示,要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七项工程。首先是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进黄河沿岸生态综合治理,建设森林带、修复带、湿地带、文化带、休闲带、生态多样性保护带,坚决守住“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同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治理。

  二是防洪安全治理提升工程,坚持“防、治、管”相统一,协同推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河道整治,加快“堤(岸)、疏、蓄、滞”综合合理。谋划建设桃花峪水库,高标准建设防护堤,推进滩区居民迁建小区建设。

  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一廊、四翼、四区、多点”的格局。“一廊”是黄河科创走廊,“两翼”是高新区和郑东新区科创两翼,“四区”是四个开发区产业技术创新转化中心,“多点”是32个核心板块创新平台。郑州将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个5000亿级集群,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3个3000亿级集群,智能传感器、北斗应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5个10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五是对外开放提升工程,深化“四路协同”“五区联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自贸区郑州片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同时,提速机场三期、郑州南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

  六是黄河文化主地标打造工程,构筑“两带一心”文旅发展格局。“两带”是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一心”是主城区历史文化展示中心,以此为依托,打造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郑州要打造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标志性建筑、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同时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全方位讲好“黄河故事”。

  七是区域协同发展工程,推进“1+4”郑州大都市圈向更高层级迈进,实现规划共绘、防洪共抓、生态共保、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化共兴、服务共享,建立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市长联席会议。

  建议打造黄河中游对外开放增长极,郑州具有五大独特优势

  “黄河流域中,目前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是西安,一个是郑州。西安在上游,郑州在中游。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首先就要求这些国家中心城市起到战略引领作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建议,河南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首先应重点发挥郑州的独特优势,将郑州打造成黄河中游对外开放增长极。

  黄奇帆称,郑州现在具有五大独特优势:国家战略优势,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区位优势,在中部地区居于龙头地位;产业优势,已经形成了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电子加工产业链集群、航空经济、跨境电商等;交通优势,空中丝绸之路、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公路网等。开放优势,郑州自贸区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在对外开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补上科技教育短板是提升郑州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我是河南人,回到家乡,我这次想讲一件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的演讲题目为——《补上科技教育短板是提升郑州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郑新立说,在“十四五”时期,郑州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引擎作用,带动中原经济崛起、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创办一两所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在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若干前沿学科,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成为推动郑州和中原地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

  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肖金成表示,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一般称之为都市或大都市。目前黄河流域已形成郑州、济南、西安、太原四个都市,未来还将形成呼和浩特、银川、兰州三个都市,辐射半径均在100公里左右。

  他说,目前,黄河流域依托四个都市形成了四个都市圈,未来还将形成呼和浩特、银川、兰州三个都市圈。

  都市圈和城市圈共同构成城市群,各城市发挥优势,分工合作,结构优化,实现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根据分析,黄河流域将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苗长虹说,鲁豫陕在全国和黄河流域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议构建西安—洛阳—郑州—济南—青岛先进制造业走廊和高质量发展轴带,推进鲁豫陕和黄河中下游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合作,构建先进制造业走廊和黄河文化旅游带,强化西安、洛阳、郑州、济南、青岛之间的合作互动,融入国家和全球价值链。

  (编辑 熊子文)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去朝鲜旅游,这样的衣服最好别穿,导游:没人帮得了你
下一篇:安徽这一风景名胜,轩辕在此炼丹,可观赏五大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