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绘好文旅融合“工笔画”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这些人文资源,让其为旅游业发展助力,值得思考

  文旅融合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才能让文化和旅游实现各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文旅融合等4类主体功能区;北京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文化旅游“融什么”“为谁融”“怎么融”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脚步不断向前。

  旅游和文化是不分家的。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步步有典故,处处有文物”的洛阳,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这些人文资源,让其为旅游业发展助力,值得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盘点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道。事实证明,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让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成为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这符合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适应了消费升级的蓬勃势头。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对于打造品质旅游、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文促旅,更要以旅彰文。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中注入文化之魂,是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点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在陕西佳县赤牛坬村,村民们“扛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演员”,自编自导自演农村生活实景剧,将陕北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及陕北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以民俗文化旅游彰显黄河黄土精气神;在贵州遵义,实景演绎、红色拓展等旅游项目,将红色精神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人物,让游客在“参与和触摸历史”中感受长征精神。这些尝试启示我们,深入推动文旅融合,有助于更好实现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旅融合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运用沉浸式技术,游客就可以“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5G时代到来,游客可获得更好的VR、AR体验,在家就能感受旅游魅力;等等。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提升人们的文旅体验,仍有不小空间。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才能让文化和旅游实现各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

  如今,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展。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还需我们共同绘制好文旅融合的“工笔画”,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3日 05 版)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2029年中国海南省在线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下一篇:2021年暑期出游趋势报告:亲子游“躺平”品质度假型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