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文旅|强举措 抓创建 展形象 优服务 保定高质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河北日报》2022年11月29日 08版

  保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这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保定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纳入全市“7+18+N”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20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强举措推动文旅产业态势稳中向好

  2022年9月7日至8日,以“促产业发展、享品质生活”为主题的第五届保定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保定市徐水区、清苑区举行,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刘伶醉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卓正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冉庄红色文旅小镇、好梦林水微度假体验区……众多精彩文旅项目和“有戏”“有术”“有品”“有味”“有智”“有礼”等“保定六有”系列活动在大会期间亮相,让观摩嘉宾收获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这是保定市借助文旅大会平台推进文旅产业综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2022年,保定市共有文旅建设项目75个,总投资960.64亿元。其中在建项目64个,总投资超10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4个,1至10月份完成投资30.36亿元。

  2022年8月,保定市政府和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了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二十八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京雄保一号旅游风景道”品牌惊艳亮相,受到众多投资商和金融机构的关注和青睐。该品牌以旅游公路为主,结合国省干道,整合形成一条连通雄安和北京、衔接保定核心旅游资源的旅游风景道,通过风景道品牌带动沿线文旅项目开发建设,盘活存量资源、带动经济发展。

  

  七山滑雪旅游度假区

  保定市积极推动疫情影响下低迷文旅市场的提振复苏,组建了“万人助万企”领导小组,制定了“万人助万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了《保定市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支持文旅行业助企纾困政策汇编》,建立市、区、企业三级联络人制度和帮扶台账制度,推动助企惠企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抓创建推动旅游资源开发提速提效

  2022年11月5日,在CCTV-1播出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中,由主持人撒贝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国家一级演员李光复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打卡”了位于保定市易县的安格庄村、易水湖和恋乡·太行水镇。浓浓的乡愁乡韵,秀美的太行风光,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

  

  恋乡·太行水镇

  作为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恋乡·太行水镇集恋乡民俗村、生态农场、民宿集群、露营基地、夜游消费等板块于一体,吸引着大批京津冀游人度假休闲。特别是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后,更是成为保定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保定市以文旅产品创建为引领,持续推动旅游资源开发的提速提效,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业态新颖的旅游产品体系。

  

  白石山。李安利 摄

  依托太行山片区生态资源和美丽乡村,打造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民俗特色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目前,保定市拥有阜平县龙泉关镇、易县安格庄乡安格庄村、竞秀区大激店镇大激店村等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拥有易县安格庄乡、易县西陵镇、涞水县三坡镇、涞源县白石山镇白石口村等2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发展日趋成熟,经济效益带动不断增强。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乡村旅游收入41.14亿元。

  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品牌产品创建。全市现有4个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达到48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18家。

  展形象推动文旅品牌创建见行见效

  2022年“中国旅游日”,保定市举办了以“走进和美保定 享受美好旅程”为主题的“四色”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暨保定文旅吉祥物IP形象发布会。从千年历史文脉和旅游发展变迁中凝练出了“和美保定”文旅城市品牌。“和和”“美美”成为“和美保定”品牌的可爱使者。

  不止于此,保定市还积极推动一系列文旅品牌的创建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展示文旅魅力。

  创建“百馆之城·宝藏保定”,制定《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保定市人民政府与河北省文物局签署了《共建保定市“博物馆之城”框架合作协议》,争取到省文物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数量已达36家。

  

  直隶总督署。黄旭 摄

  创建“书院之城·书香保定”,按照《保定市“书院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已建成书院70座,开展活动100余场次,全景式、多维度立体呈现保定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革命传统、大美山水、城镇新貌。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高质量编制完成创建方案,重点围绕培育业态、丰富产品、提升服务、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加大营销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打造立足京雄保、面向全中国的保定文旅消费示范模式。

  创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积极争取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支持,加强与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的联系,完善创建方案,做好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行业资源普查等申报筹备工作。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编制完成创建规划和创建工作行动计划,通过对标先进地市、深挖文化内涵、策划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力争提高保定城市国际化品牌影响力。

  创建“中国北方美食文化之都”,启动“百名美食达人走进和美保定·带你云吃活动”,通过达人探店推广活动,掀起保定美食文化热潮,促进餐饮行业消费回升。

  优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上山、下坡、穿村、越桥,移步换景——行进在保定易县的龙西公路上,颇能感受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奇妙。近年来,这条连接着易水湖和狼牙山的旅游公路,举办了龙西公路自行车比赛、国际徒步大会等系列赛事活动,吸引了许多运动休闲爱好者的目光,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

  

  狼牙山。于正万摄

  依托首届省旅发大会和历届市旅发(文旅)大会,保定市全面提升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和旅途体验。同时,持续提升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共建成游客咨询服务中心39家、旅游厕所668座。在智慧旅游发展方面,建成了涵盖10余个应用子系统的智慧旅游平台,初步实现了“人在游、数在转、云在算”的数字旅游新模式。

  近年来,保定市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了以图书馆、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为龙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文艺创作生产繁荣有序,《人民英雄纪念碑》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金奖,河北梆子《燕赵风骨杨继盛》、快板《狼牙山五勇士颂》等10余个艺术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京津冀戏曲票友大赛、“保定有戏·百场演出惠民生”送戏下乡、“非遗展演进万家”、“文化保定 乐享生活”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将优质的文艺作品、舞台剧目和专业知识送到老百姓面前,极大提高了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 | 河北日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我市将开展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下一篇:旅游绿皮书 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