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两会|大路上」2023沈阳挂图作战 向新而行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 ※ - ※ - ※ - ※ -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做好这一年工作意义重大。

  这一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

  作会议要求部署,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牵引,沈阳全市上下咬定目标,要在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奋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目标引领方向,实干铸就未来。

  - ※ - ※ - ※ - ※ - ※ -

  

  设定十二条赛道

  在中国式现代化大路上奋力谱写沈阳篇章

  — 赛道 1 —

  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

  要实施经济总量万亿突破行动,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谋划更多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赛道 2 —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要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实施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提升行动,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推进国家区域性综改试验提质提效,实施央地合作行动计划;开展“育苗护苗”行动,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力引进外资企业,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深化外资项目招商;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 赛道 3 —

  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

  要在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为全省作出示范,推进“5+3+7+5”20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12+24”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五型经济”发展步伐,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 赛道 4 —

  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要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为全省作出示范,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创新沈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浑南科技城为重点的“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格局;大力建设人才强市,全面落实人才新政4.0版,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和人才成长型城市。

  — 赛道 5 —

  着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突出抓好公共服务扩面增效,健全协同工作机制,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 赛道 6 —

  着力完善通道平台,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要拓展“空陆海网”通道,推进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提质升级,做强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扎实开展冬季大招商专项行动,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和面向东北亚开放新高地。

  — 赛道 7 —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面提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加快35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推进“五工程一管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 赛道 8 —

  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

  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坚决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深入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让“马上到、我来办”成为群众耳边最温暖的声音。

  — 赛道 9 —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为全省作出示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实施蓝天、碧水、无废城市建设行动,实施城市“铺满绿”工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赛道 10 —

  着力优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在打造法治沈阳上实现新突破。

  要实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沈阳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开展“小切口”立法,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

  — 赛道 11 —

  着力实施“文化+”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

  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叫响“英雄城市”名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体育强市,加快建设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 赛道 12 —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做实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年沈阳“地区蓝图”

  和平区

  实施“十大工程” 推进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

  和平区重点实施“十大工程”,推进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全速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努力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振兴发展上谋求新突破。2023年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锁定在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

  聚焦“高品质生活”,在提升功能品质上创塑新高度。一体推进城市更新“五大行动”,改造提升太原街、西塔、北市三个核心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平湾国际城、健康城、公园城。改造老旧小区172个,提升背街小巷42条,更新道路5条。

  聚焦“高效能治理”,在激发动力动能上增添新优势。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基层治理模式。

  沈河区

  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

  沈河区确定“三大目标”定位,实施项目建设提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开放等七大行动,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全力展现中心城区更大担当作为。

  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2023年谋划项目300个以上,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不少于165个。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不少于160个,落地项目超过102个。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高端商务聚集区,包装培育30栋特色楼宇、实施老旧楼宇更新,建设“空中产业园”。建设中科文萃数字港,打造新增长极。

  实施科技自立自强行动。推进4所配套幼儿园和5所学校建设,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成164套人才公寓配建。

  铁西区

  当好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发动机”

  铁西区确定“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力争沈阳经开区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当好沈阳实现万千亿目标的主力军”三大目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引育投资体量大、产业层次高、牵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强力推进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双百亿”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沈鼓往复机、远大压缩机等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产,力争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50个,落地、签约各240个,开复工360个。

  在工业率先振兴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全国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当好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发动机”。

  皇姑区

  确立三年实现“千亿皇姑”目标

  2023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在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招引5G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业态,推进中天众达数字经济产业园及青创共和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建设人才强区,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和人才成长型城市,设定“皇姑人才日”,修订完善“皇钻十六条”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实施“人才安居”计划,完善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全方位服务体系。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牡丹社区为样板,完成13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升级,新增32个小区党群服务站。

  大东区

  谋划更多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

  大东区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将大东区打造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

  着力构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车、玩、科、X”多元产业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品牌,建设东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依托东中街、龙之梦核心商圈,建设青年友好型示范街区。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四大科技创新组团联动互补、协同发展。

  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谋划更多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

  浑南区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

  浑南区奋力谱写打造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的崭新篇章。2023年,浑南区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按市下达任务数增长50%。

  在提升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推动形成区域高质量项目群。全年谋划储备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800个以上、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以上。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新增上市企业3-5家,IC装备产值增幅超过60%,信息技术、机器人、民用航空、健康医疗产值均保持20%以上增长。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浑南区将抢抓临空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全年谋划临空经济区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总数达到10条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50亿元以上。

  于洪区

  加快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建设

  于洪区明确“打造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围绕“七争”,全力推进“旗帜工程”,推动经济发展等6方面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

  聚焦经济发展,在打造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上取得更大突破。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高起点谋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深化实施央地合作行动,加快苏辽产业园、华润电力沈阳西部热电联产、职业教育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行百亿元项目包保跟踪机制,全力攻坚要素保障,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建设,打造沈阳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振市场信心,确保新增市场主体10%以上。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企业保持20%以上增长。

  沈北新区

  加快建设“一区三城五园”

  沈北新区坚持“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加快建设“一区三城五园”。

  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北部核心节点,沈北新区要实施高质量综合实力壮大工程,在提升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效能产业振兴工程,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工程,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工程,在建设开放合作高地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品质城乡建设工程,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规格平安沈北建设工程,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站位环境整治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品位文化塑造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区上实现新突破;实施高效率民生改善工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苏家屯区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门户枢纽

  苏家屯区将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门户枢纽,深入实施“六项工程”,加快迈向“全省城区综合实力前十名”,助力沈阳当好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跳高队”。

  全力打造现代化门户枢纽。聚焦“门户枢纽、南部花园、产业高地”定位,深入实施产业项目集聚工程,强化全员招商理念,压实招商集团、华夏团队“主力军”作用,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新落地项目86个。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一区三园”产业格局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全力打造高品质南部花园。聚焦城市“四个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地铁六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街路更新、背街小巷改造、口袋公园建设为切入点,实施“五工程一管理”,努力建设北方特色公园城市的南部花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落实乡村振兴百里长廊战略规划,让农村美“看得见、闻得到、吃得着”。

  辽中区

  加快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

  辽中区锚定目标不动摇,创新实干求突破,努力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聚焦目标定位求突破。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目标定位,统筹推进“市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坚持发展规划共绘,快速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共建,实现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深度融入沈阳振兴发展大格局,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聚焦改革开放求突破。统筹推进营商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改革,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开放载体建设,集中精力抓好综保区近海园区建设发展,持续推进沈阳市国家现代生产服务型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深化拓展中俄(中欧)经贸合作,提高对外开放能级。

  新民市

  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做乡村示范

  新民是沈阳所辖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涉农区县。

  要在乡村振兴方面做示范。结合新民乡村振兴研究院课题研究,赋予国字号名片新内涵,提炼总结全产业链、数字农业、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等实践创新成果,为农村产业现代化提供蓝本,力争在更多行业或领域寻求新突破,实施渔业循环发展国家级试点项目、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级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申报沈阳市“菜篮子”保供基地5家。

  要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做示范。全面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数字+农业”进程,完成全市全部5.5万个大棚赋码工作,实现全域设施农业农产品可溯源,全国农业产区价格可监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生产精准可控。深化“数字+金融”实践,将金融服务嵌入“新民数字乡村”系统,挖掘数据“新农资”价值,构建可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法库县

  锚定两示范、两先行定位

  2023年,法库县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切实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中彰显法库担当、展现法库作为。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振兴新突破的“首位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无机非金属(陶瓷新材料)等6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全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质增效、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通航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振兴新突破的“首位支撑”。推进产业振兴,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人才振兴,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进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进生态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入推进“三美”建设,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康平区

  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康平县将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发挥党建引领“组织力”,扭住项目建设“牵引力”,激活改革开放“源动力”,汇聚民生改善“向心力”,狠抓干部敢为“内生力”,笃定目标,锲而不舍,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全市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202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万亩,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人均4亩高标准农田。逐步发展智慧农业、数字田园和智慧农场,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先导区奠定坚实基础。

  在加快乡村建设步伐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大力推进卧龙湖核心板块建设,持续建设生态修复雨污分流、地下管网等工程。新修农村道路127.9公里,不断提升县城发展韧性和乡村服务功能。全力推进“三美”建设,打造美丽村屯19个、美丽田园2个,新建农村厕所300座,清洁能源替代5000户。

  总策划:程谟刚 兰宝刚

  总执行:罗宪杰

  策划执行:伏桂明 黄志勇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京:即日起恢复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下一篇:南充30个旅游名品首发,你最心仪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