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期间国外旅游,公司解雇并起诉,员工这三类行为会被公司起诉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阿里巴巴的员工丁某持医院的诊断证明向公司请假休息两周,丁某却在批准的当日长途飞往巴西旅游,还在朋友圈晒在巴西游玩的图片,最终公司终止与丁某的劳动合同。该案现在已经再审,公司胜诉。

  一般情况下,因为劳动者作为弱势力,劳动仲裁或者法院都会从保护弱势力方面让劳动者胜诉。但是,像丁某这种蓄意欺瞒公司,对公司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司法是不会替其主张权益的。所以,丁某案件再审败诉,是在意料情理之中。

  那么除了上述的案例员工会被公司起诉,还有哪些行为会成为公司起诉的对象呢?了解了,让自己的行为在职场中也有一个度,避免自己触碰了红线,被公司起诉。

  1.百度起诉王劲侵犯商业秘密案

  去年12月22日,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及王劲所经营的美国景驰公司被百度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百度起诉王劲的原因是主要有两个:一是,王劲没有遵守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竞业限制义务。王劲辞职后,大肆招揽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人员。二是,王劲离职时电脑丢失为由,没有返还存有百度重要商业机密的电脑等物品,离职时未做任何交接。

  法院判令王劲及其公司承担百度的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00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至于该案件后续如何,在这里不做叙述。

  职场中,涉及到公司商业机密,需要员工遵守竞业限制的协议,员工即使离职了也要做好这方面的遵守约定。所谓“职业道德是要遵守的,更何况还有竞业协议”,说的就是这个理。

  2.员工多次威胁上司被炒鱿鱼

  张某在中山某塑料制品公司担任保安,合同续约到2018年3月30日。张某的儿子应聘公司的相关职位后,上班一天就自行离职了,公司拒绝录用这样的员工,因为不符合公司的应聘条件。张某闻讯后赶到经理办公室,威胁“你等着瞧”。劳动合同期间,张某多次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短信、留纸条,进行语言和身体上的威胁,最终公司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张某不服公司的决定,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但被驳回。因此,公司开除张某的行为并不违法,且判决已经生效。

  职场中,员工即使对公司有再大的不满,也不应该多次对公司的相关领导及人员进行人身、语言上的威胁,而是积极寻求双方的良性沟通,才能解决事情。

  小结:职场上,了解一些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自己也大有益处,一方面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自己不做犯法的事情。

  职场上的你,对阿里巴巴员工病假期间出国旅游,而被公司解雇的案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举报/反馈

上一篇:报喜,元旦假期湖北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超65亿元
下一篇:常州旅游景区不容错过的美好,那就抓住周末假期,来常州游玩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