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绿皮书:城市旅游成为旅游创新的发展基石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月17日电(郭睿思)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旅游绿皮书:2022~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全书围绕“旅游业的变革与重塑”这一主题,对2022~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了透视和前瞻。

  绿皮书总报告撰稿人宋瑞、冯珺指出,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旅游业发展而言,应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认识旅游业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认识旅游业的幸福产业定位,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认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认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认识旅游业对外开放。

  撰稿人金准认为,我国旅游业的下一步发展,已经不是简单地在疫后恢复到旧有的增长曲线和模式上去,传统的游离于城镇化格局之外,依托大投入、大产出,效率提升有限的旅游业模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变化。旅游业在疫后的复苏,更多地依赖于创新。

  他指出,疫情影响下,旅游业的出游半径收缩,形成了更密实、更混合、更扎实的城市旅游业,将旅游业的运行,和城镇化、数字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城市旅游的新模式,是和市场的演变同步进行的,市场的演变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创新,城市旅游的创新又反过来塑造了新的市场习惯,由此推动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双重改变,改变了宏观层面的城市旅游创新系统、中观层面的旅游产业创新体系,微观层面的旅游创新网络和旅游企业创新。创新的基因由此被植入产业运行,这种变化将深刻地影响疫后旅游业的整体运行。城市旅游在疫情期间的创新发展,塑造了一系列与市场需求紧密咬合的创新能力,并形成了下一步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基石。

  一是市场增效能力在、旅游休闲、城市乡村互动过程中,产业对市场放大增效的能力大为提升。产业把握市场动向、理解市场需求、塑造市场热点,在与市场的互动中放大吸引力的能力大为深化,这将放大旅游资源及其他要素的收益,提升产业整体运行效率。未来旅游业有望由此形成收入增长快于人次增长、效率增长快于投入增长、批量流量形成倍增效益的关键能力。

  二是空间撬动能力城市旅游在城市更新、城乡一体化和资源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将随着人力、知识和组织的外溢,找到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旅游业将进一步强化撬动空间、深化开发、扩大区域外溢效应、放大一体化效应的能力,形成目的地、区域旅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三是内容生产能力城市旅游依托内容推动业态和产品开发,动态强化吸引力的发展模式,将赋予我国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深度能力。通过内容生产形成迭代开发,不断强化目的地和产品的吸引力,和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潮融合在一起,将推动旅游业知识经济、内容经济的形成,塑造旅游业源源不断的更新动能。

  四是科技对接能力城市旅游正在探索的数字化、新兴科技与旅游休闲业态融合发展的路径,将旅游业与科技前沿对接在了一起。科技和数字化对旅游业的赋能,将整体改变其运行模式和外在形态,令旅游休闲业站上科技应用的前沿。这种探索,将推动旅游业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五是产业组装能力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旅游业向装备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延伸产业组织的能力,令旅游在整体产业链上更具掌控力。其产业组织的能力,将推动旅游体验的不断更新,扩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外延,推动服务、新能源汽车、邮轮制造、通用航空、户外装备制造、主题游乐设备定制、VR/AR软件定制等与旅游业相关的制造领域走向世界前沿。

  六是企业革新能力城市旅游的发展,是在高度动态、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展开的。发展的压力推动企业不断革新组织、强化能力、升级知识和人才体系,重视研发,勇于探索创新的前沿。这种企业革新的能力,是传统旅游业发展所稀缺的,也将在未来深入地影响旅游业,从而在产业运行的基本组织上形成革新,推动产业创新基座的形成。

  编辑:冯明园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上一篇:浙江打造“双子星”,杭州和宁波错位发展,共同构建“浙江双雄”
下一篇:出境游价格大跳水:普吉岛6日游仅需2500元!现在去哪玩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