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顶山矿区矿井资源,发展工业旅游的建议(提交市政协提案)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2019年转提交平顶山市市政协提案,分享斧正)

  提要:省级“平顶山矿山遗址公园”已经在建设当中,作为市民休闲场所没有任何问题,但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考察,似乎缺少一些元素。开发“矿井地下游”和“小镇风情游”,才可能真正形成特色,打造核心吸引力,组团“山、佛、汤”,在旅游市场叫响品牌。

  

  1

  平顶山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但随着地下煤炭源的日益枯竭和国家去产能的要求,大批矿井已经或面临关停,“桃林牛已放,虞板马长嘶”,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利用我市关停矿区矿井走出一条可行可见经济效益的新路子,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式下行背景下,紧跟我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为我市的提出的“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做出应有贡献。这样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 矿井关停及资源开发利用概览

  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国企改革破冰突围的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结束,面对罕见困难,我市开展了化解过剩产能、职工转岗分流安置、调结构促转型、二次创业等大量艰苦的工作。

  2015年至2018年我市主动淘汰煤炭产业过剩产能,先后关闭一批资源枯竭、无市场竞争力的煤矿。至2015年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关闭退出小煤矿87对,淘汰落后产能1335万吨。2016年到2018年,关闭矿井35对,退出产能942万吨,煤炭产能压缩至4500万吨,转岗安置3.24万名职工。

  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2017-2018年计划关停退出煤矿158家,其中涉及平顶山15家。并不在关停名单中的平煤九矿、香山矿因为资源枯竭,据了解在两到三年内也将关停。

  煤矿关停,煤矿井上资产如何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废弃矿井巨大的地下空间是将来成为土地塌陷的隐患,还是利用起来创造价值,这些都成为了国家政府,学界和民间十分关注的问题。2017年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项目”在京启动,标志着废弃矿井开发利用问题已经在国家层面展开。未来建立地下储气库、建立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开发工业旅游等将成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热门选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煤矿关停对我市意味着经济下滑、工人失业、市场低迷,但同时如果我们能够及早谋化、先期对接、顺应经济发展的大气候,利用辖区内丰富的矿区矿井资源规划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为经济转型作好前战,一定能够打造可持续发展亮点,为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二、煤炭城市工业旅游开发情况管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煤炭工业旅游在我国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发展,但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对于社会大众仍然是一项新生事物。即使是旅游业界内部,项目市场前景如何、经济效益怎样,也仍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根据《平顶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暨重点旅游项目规划》,省级“平顶山矿山遗址公园”正在建设当中。参考国内煤炭城市工业旅游开发的经验,或许可以为我市工业旅游指明发展方向。

  (一)山西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开业于1989年,是全国较早开展煤炭工业旅游的地方。中国煤炭博物馆常设性科普展览《煤海探秘游》,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煤炭开采的历史演进,让公众足不出户了解煤炭的前生后世。特别是4D影厅和身临其境的模拟矿井,充分体现了展览的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煤炭博物馆使人们对煤炭知识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通过四维动感电影,让游客戴上特制的眼镜,在短短6分钟内,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参观煤炭博物馆的重头戏是下矿井体验矿工工作。进入矿井之前,游客要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帽子上有一盏头灯,使人感觉真像是进入了当年挖煤采矿的年代。游客乘坐一部简易电梯下到井下,坐上小火车,前往煤炭开采的地方,矿井的两边实景展示了古代人民怎样采矿以及采矿技术的发展,真正的开采车、运输车、巨大的探头,还有蜡像制作的劳动中的煤矿工人。

  来自2013年的数据,煤炭博物馆接待游客19万人次,举办科普讲座与科普展览6次,受众3万余人次,举办科技竞赛交流活动12次,参加人数2万余人次。

  (二)广西合山工业旅游

  2013年合山市在老堆煤场上建起了矿山公园,合山市紧扣“工业发展与特色旅游”的核心,借助工矿城市原有基础,以文化植入提升旅游特色,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博物馆、旅游小码头、星级宾馆,同时创建园林城市,改善交通,突出工业旅游元素,力争融入广西旅游精品线。2015年,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为品牌,构建火车观光游览带和红水河滨江休闲游乐带,打造商务集散、田园休闲、民俗体验、运动拓展、矿区怀旧等五大功能区的"一园两带五区"旅游框架。

  根据“十三五”期间《合山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当地充分利用如今还保存的这些矿山遗迹和合山独特的煤矿历史文化,开发建设“记忆之城”工业旅游项目,以“记忆”的魂魄,装点废旧矿区,让“记忆之城”,成为合山人民的时代记忆、成为人类工业的时代记忆,建设是集“工业文化旅游”、“地质科普教育”、“人文历史记录”以及“时代发展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

  据统计,2014年合山市接待游客总数为8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为10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增长率达到28%;2016年接待游客总数为135.6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1亿,增长率达到31.19%。

  如今周末带孩子到合山骑骑铁路自行车、到十里花廊拍一组婚纱照,已经列入广西游客的旅游项目单。

  

  3

  三、利用我市矿区矿井开发旅游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再利用煤炭工业特色开发出全新类型的旅游产品,同“山,佛,汤”的自然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组团推介,一定能够开创我市旅游城市建设的全新局面。

  《平顶山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平顶山市(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已经把“矿山遗址公园”列为重点建设项目。然而矿山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无庸置疑,但想要成为旅游产品似乎还缺乏核心元素,只有开发“矿井地下游”和“小镇风情游”,才可能真正形成品牌,在旅游市场树立口碑,对潜在受众形成吸引,最终产生经济效益。

  (一)利用关停矿井打造“地心游记”主题旅游产品

  

  矿井旅游是利用矿井的工业特性和地理特性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即可以向游客再现煤炭生产的工业过程,又可以利用矿井的地理特性开发探险娱乐项目。

  当煤矿工作面临近采完,还剩下边角煤,其地理位置、运输条件、开采条件都非常适合工业旅游开发 “矿井下游”。井下游就是利用废弃煤矿满足没有从事过煤矿井下工作的游客的好奇心,利用原有井筒、巷道的基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向游客展示井下地质结构,采煤工作面,灾害中的瓦斯、火、煤尘透水等事故发生的原理及后果的工业旅游产品。井下工业旅游着重展现煤矿开采历史和我国采煤工艺的演绎变化,利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摸拟展现井下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新奇而又刺激。

  井下游,除了作为工业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外,还可以利用矿井自身的地理特性,开发富有娱乐探险性质的“矿井攀岩”、“井下溜索”、“竖井蹦极”、“井中过山车”等项目。在井下设立5D影视厅,放映《地心游记》等涉及地下、洞穴题材影片,播放曾经的煤矿事故的救援记录片,展现井上井下的救援过程。利用矿井处在地下几百米至数千数的神秘感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

  国内煤炭工业城市利用关停矿井建成和在建旅游项目很多,比如晋煤集团依托位于高平市的长平矿井已建成丹朱岭工业旅游景区;江苏淮北市利用原相城煤矿建设淮北国家矿山公园地下游项目。

  (二)利用独立矿区,复原上世纪风貌打造主题风情小镇

  

  在打造“地心游记”核心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利用独立矿区建设于上世纪的生产生活建筑风格,恢复原有时代味道,配套建设七十年代怀旧风情小镇,丰富旅游内容,实现规模效应。

  平煤矿区一般都具有功能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这些建筑多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富于当时的时代特色,一旦矿井关楟,矿区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矿区生产设施荒废,生活区居民流失、建筑破败,而这些正是建设风情小镇良好契机。

  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设计主题,矿区行政楼、厂房经设计改造可以成为煤矿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俱乐部改造成为文艺演出中心,表濱红色经典样板戏和反映煤矿历史的舞台剧。食堂改造成餐饮中心,集合各矿区食堂的经典小吃如牛皮火烧、荷花豆腐、七选蒸碗等,在游客餐饮过程中给其讲解这些小吃和煤矿发展历史的关系。生活区和棚户区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感,改变脏乱差、完善绿化,建设成为民宿酒店。商业区和街道恢复七十年代街景,重作改革开发前的装饰和标语,今人置身其中有时空倒错的感受,整个矿区小镇复建为成为幽静而有时代风味的怀旧休闲度假区,进一步甚至可能成为特定题材电影电视剧的外景地。

  海南省昌江县利用霸王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厂房和职工宿舍,经过设计改造,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打造成为森林旅游度假酒店“雨林老屋”,吸引大批游客入住。这样成功改造的样板为我市矿区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4

  结语:

  尽管国内很多煤炭城市都开发了工业旅游产品,但从现状来看开发效果还不够理想,开发方一厢情愿,投入巨大的资金,游客却不感兴趣,以至于“门前冷落车马稀”。这固然同国内游客的消费习惯养成有很大关系,但更主要的因素恐怕是经营者的惰性思维——打出工业旅游的招牌,却没有核心竞争力。景区平庸无味,即使有游客来访,游玩后的评价也是大呼上当受骗。我市矿山公园建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有在旅游产品中塑造出核心元素,开发“矿井地下游”和“小镇风情游”,才可能真正形成特色,令游客产生“不虚此行”的感受,并且愿意向自己的亲属朋友推荐,树立口碑,景区才可能真正成为“网红”。

  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资源枯竭矿井关停的寒冬还在持续,我市若能依托深厚的煤炭工业文化基础,打造出工业旅游的崭新明片,必将为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来日之春贡献一抺明艳的新绿。

上一篇:“孔孟故里”山东向台湾推介黄河沿线文旅资源
下一篇:初心久久,兰州红色旅游景点就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