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旅游业发展前景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我是浙江海洋大学留学生。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的人生发展规划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疫情发生后,我选择留在位于舟山市的校园。在校隔离期间,学校每天事无巨细的保障措施和关怀让我感动至今。我被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打动,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和朋友们录制了一段视频并发布在网上,希望给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送去欢乐,为支持抗疫贡献绵薄之力。

  现在,生活已恢复了以往的忙碌和充实。这个学期,大家都有了很强的防疫意识,坚持戴着口罩。学校还在严格落实像体温检测等日常防疫措施,线下的教学活动基本恢复。校园里的桂花开了,到处弥漫着香味,图书馆、教室里,学生学习一如往常。我们可以自由地出入校园、乘坐公交、逛街购物。我想,如果不是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景象。

  今年夏天,我原本打算硕士毕业后回到俄罗斯,利用专业知识和外语优势找一份与俄中贸易相关的工作。现在,我决定继续留在中国深造,再读一个硕士。我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旅游管理。尽管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实行的旅行限制措施对全球旅游业造成沉重打击,但我对职业发展前景并不担忧。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几年里,我领略了不少中国的大好河山,也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到了中国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游客来到舟山,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出游人次超过6亿,显示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未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的结束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中国相关的旅游市场还会有更大发展机遇。

  不久前,学校组织我们在校留学生到普陀蚂蚁岛,参观三八海塘、创业纪念室等,向当地居民学习晒鱼干、织渔网、搓草绳,感受舟山民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这种团结一心、勤劳勇敢、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在中国人民团结抗疫和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体现。

  面对疫情,全世界都应该团结起来。疫情结束后,各国人民都将迎来新的生活。作为留学生,我将力争做文明交流的使者,向世界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作者为浙江海洋大学留学生,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02日 第 17 版)

上一篇:德国“索契奇迹” 瑞典“仲夏噩梦”
下一篇:投资约120亿元,惠州稔平环岛高速正式获批建设,巽寮湾游玩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