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丨科技振兴乡村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结合案例探索了乡村旅游新的发展路径,剖析了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对策与措施。

  数据表明,旅游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乡村旅游在规模和消费贡献上相对而言所占比例都还比较低,具有巨大潜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会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农村底子薄、农业基础差、城乡差距大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现状。

  发展乡村旅游能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乡村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全方位振兴,优化城乡体系和空间布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常采用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中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模式,按经营主体参与开发程度不同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个体主导型、联合开发型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根据所依托资源类型不同可分为农家乐发展模式、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模式、田园农业发展模式、古村落乡镇开发模式等。

  在发展初期,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当地居民文化水平不高、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等原因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利用财政等,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农户参与”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企业在经济实力、技术、人才等方面比较具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集聚相关要素,采取“企业+农户”“企业+协会”“企业+协会+农户”等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可迅速开拓市场,投资效益明显;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改造自家院落发展农家乐等个体主导型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条件及需求选择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如有“公司+农户”“社区+公司+农户”“整体租赁”“村办企业”“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政府+公司+业户”等多种联合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新发展路径探究

  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旅游商品具有较强传统文化、民族风俗人情的地区印记,地区性、地域信息性和纪念性强,是一个地区的象征。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需要依托完善的农业体系或在特定地理条件下能生产出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并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商品研发,政府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特色农产品为乡村旅游商品,或资金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的企业进行开发乡村旅游商品,打造独具地域性的乡村旅游商品。

  此外,科技小镇已成为特色小镇的后起之秀,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新兴科技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其功能载体主要有3方面:科技产业综合体,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等;科技旅游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公园、科技博览中心、科技文化创意中心等;城镇服务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等。

  发展科技小镇不仅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发展路径

  农业经济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优质的区域农产品品牌,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腾飞。

  构建区域农产品品牌需要依托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农产品,或农产品在前期已经具有知名度高、特色明显等优势,而不能盲目进行品牌建设,若对规模小、知名度低、特色不明显的产品进行品牌打造,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提升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路径

  近年来,“景区带村”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景区带村”模式已成为乡村旅游扶贫标杆。

  但在乡村旅游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大量游客涌入给当地带来不小的环境压力,给当地的自然资源和风俗习惯带来较大的冲击,导致旅游地社区居民获得感下降。

  旅游地居民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对旅游地经济、民生、文化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好社区居民与景区的关系,并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地社区居民获得感,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景区带村”模式中提升居民获得感路径的实现需要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更好地实现带动作用。

  其他发展路径

  随着旅游深入发展,旅游业呈现出发展方式多样化、开发内容全面化景象,为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各地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式。

  为更好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还形成了多样的发展路径,如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乡村旅游与乡村研学活动相结合,从供应链出发开发独特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需要等等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各地在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趋利避害,但仍然存在不足,影响乡村旅游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上更好发挥作用。

  乡村旅游商品缺乏创新,类型单一

  长期以来,中国乡村旅游商品主要是以销售初级形态产品为主,生产、加工及包装销售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很低,产品的特质不能充分体现,产品附加值水平非常有限。

  中国对农村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从事农业科研的人员偏少,农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强,造成产品开发、精加工技术水平低。

  农业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资本雄厚、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不愿意进入农业行业,在农村地区主要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作坊为主,对农产品主要是进行初级加工,在创新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陷入模仿与被模仿困境中,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无法保证。

  目前对乡村旅游相关商品关注较少,导致在应用“乡村+”“旅游+”,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后劲不足,造成乡村旅游产业链短,效益较低,同时影响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及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不清晰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各地为抢占品牌先机,出现抢先注册农产品商标的现象,各地在品牌建设的思路与战略上存在目标不明确、不清晰,跟风现象严重的问题。

  由于定位不清晰,在品牌创建上缺乏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从政府引导到企业、农民行为上都停留在品牌的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包装翻新等初级阶段,对品牌战略、作用认识不足。

  在如何提高乡村旅游农产品品质、如何维护乡村旅游品牌、如何获得市场对乡村旅游品牌信誉等维系品牌价值的策略、规划、组织、引导方面远远不够。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频发,损害品牌价值,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农民利益维护不够,影响积极性

  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更多的是引进“外资”进行开发建设,当地农民能参与的乡村旅游建设工作较少,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旅游利益分配不均。

  同时,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毫无节制地开发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破坏乡村生态环境;部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环保意识不强,随地丢弃垃圾以及垃圾粗放式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污染,相关基础生活设施不完善,村民收入得不到明显的增加,影响农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感的提升。

  缺失人才

  人才的缺失,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缺乏规划、乡村旅游商品缺乏创新,乡村旅游的管理与服务上难以满足广大游客需求。

  由于乡村青年人才外出,当地村干部成为农村各项事务的主要领导者与参与者,兼顾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由于缺乏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经验,容易造成乡村旅游经营不善;而社区村民缺乏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技能,服务意识薄弱,难以从事高端定制式乡村旅游开发。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培养人才,加大科研投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为第一资源,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人才创新发展方式。

  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科技创新能力、环境治理成果转化能力、现代科技服务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旅游项目创新机制、优化留住人才的配套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农村转移转化,制定出台鼓励科研人员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创新创业的政策,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载体与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发展转移。

  深化和加强科研院所、高校等与乡村旅游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孵化、熟化和转化功能转型,推动农产品创新,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将农产品转化为乡村旅游商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注重品牌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标准体系

  对于乡村旅游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依照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评价的科学技术准则,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路径,按照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生产规范的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乡村旅游农产品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为打造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品牌人文交融,精准定位品牌

  品牌策略的制定需要充分研究行业、产品、文化背景,延伸品牌成长,从农产品领域中做好市场调查,结合自身农业企业的技术经验、管理经验、运营经验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塑造农产品独特品牌定位。

  拓展品牌营销推广路径

  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品牌营销运营,提升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必须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有优质的乡村旅游商品,需加强对品牌的全面宣传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必须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方式进行农产品品牌传播,结合自媒体信息发布、视频直播等平台进行传播,选择适合的新闻媒体传播,树立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品牌公信力。

  保护区域乡村旅游品牌

  随着区域乡村旅游品牌的不断壮大与知名度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户开始共享区域品牌并获取相应的利益。

  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和保护,严格落实生产和包装标准;同时加强企业和农户品牌保护意识宣传教育,合法保护区域品牌。

  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

  政府加强引导,健全保障机制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整治在旅游发展中利益分配不均现象。

  健全的体制和机制能够起到良好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要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协调好各方利益。

  在旅游获利方面,要为村民创造更多机会,面向不同收入群体,施以差异化的获得感提升路径,针对低收入群体,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设法增加其收入,从经济上提升其获得感;对于高收入群体,需营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全方位增强居民获得感。

  加强生态环境防治,确保人居环境改善

  对乡村居民的住房进行修缮,尤其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居民住房,修缮村内道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

  设置垃圾统一堆放区,制定相关村规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保障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社区教育培训的投入,帮助居民寻找发展契机

  乡村旅游还需要进一步帮助尚未富起来的居民走向富裕,加强对村民的培训,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

  一方面,加强对乡村社区居民的旅游政策、旅游服务、旅游法律法规等的培训,逐步转变居民思想观念,发现旅游发展参与机会。

  另一方面,加强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教育,增强居民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保护好旅游资源。

  本文作者:胡丽平,胡小康,熊炀,卢毅,吴照祥,黄晓园,成海作者简介:胡丽平,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赣南树木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农村区域发展;黄晓园(通信作者),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评价、农村区域发展。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1年第23期

  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上一篇:2019年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宠儿”
下一篇:国庆假日期间 青岛72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76.8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