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评估,是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人居环境评估体系一直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评价系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它涉及目标集的制定,对人类住区内涵的把握以及对未来情景的假设。用什么样的指标对人类住区环境的迅速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其二是结构系统用于组织多个指标。

  人居环境的评估是反映出某个时刻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子系统的协调程度,即如何对大量的多来源、多角度、多尺度的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分析,并建立了人居环境的动态评估系统。目前对于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评定主要集中在状态型指标、趋势型指标和面向目标型指标人居环境评估指标的选取通常由所采用的评估体系结构来确定,大部分评估人居环境的文献都具有一套明晰的选择和运算指标的理念和方法。

  近10余年来,中国学者也进行了广泛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在指标选取、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居环境的领域、部门组成所采用的分类指标体系;②主观感受出发获取对人居环境的主观认知;③统计数据等对客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④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后的综合定量评价分析;⑤系统能值增量概念、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及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引用到人居环境评价的应用中。

  

  乡村景观格局,乡村景观评估可以促进人类行为与乡村环境的协调,经过准确的评估,它可以反映出真实计划后的乡村景观的预期水平。同时,它可以揭示乡村景观资源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也是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①乡村景观格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乡村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③审美角度探讨了传统村落拥有景观美感形成原因乡村景观的内涵和范围界定;⑤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研究;⑥乡村景观生态的评价体系。目前,国内乡村景观评价分为整体研究和具体研究。总体评价研究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起步较晚,景观规划理论复杂,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摸索阶段。

  景观特征评价,景观特征评价是识别评估乡村景观特征的重要评价方法。景观特征评价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对英国曼彻斯特景观评价体系的深化改进,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乡村景观作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自然性等独特的特征,不同地区传统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也蕴含着不同的丰富的启示和意义。景观特征评价体系的运用,使得乡村景观评价有了更新的研究方向,而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也在乡村景观规划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承载工具。

  

  景观特征研究最初缘起于英国乡村风光保护,至今已有已有90余年的历史。

  1926年,英国的乡村保护协会成立。经过不断发展在90年代,英国成立了一系列的专职的乡村规划管理部门:英格兰乡村署、国家乡村委员会等。并在2006年,合并了多个乡村保护组织和职能部门成立了最为标志性的新英格兰自然署。

  该机构致力于保护和改善英格兰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促进民众对于乡村环境的使用和享受,主要处理事宜也包括乡村资源保护,景观保护,保护区管理,乡村旅游和休闲等,并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出版物的刊发,将学术界和公众建立了广泛的交流。

  

  在景观特征的评估中,它不涉及价值的定量评估,而更多地关注区域历史和文化,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及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感官和客观评估进行评价。2008年,英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景观特征评估工作,并将该国分为159个景观特征区域,在不同区域具有相应的景观特征文件,并且在景观特征文件中指示了区域的边界。

  并在文件指导中表明了每个区域的景观特征描述,景观管理机遇,关键特征,景观状况和变化历史等情况,并为该区域提供的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关键数据和相应的景观管理准则。此举也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相邻的苏格兰地区、德国、挪威、奥地利、塞浦路斯等国家和区域都分别依据自身的区域特点和文化特征,分别从历史景观、农业景观、文化景观、生物气候区等方面建立了本国的景观特征评价区域和亚区。欧洲以外的地区也进行了景观特征评估研究。

  例如,新西兰使用公众参与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收集有关景观价值特征的信息,其中包括7类:美学,休闲,经济,生态,社会,历史和野生动植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景观特征区域和评价标准。亚洲方面,韩国研究进展较早,率先对其国内的部分区域进行了景观特征的研究。景观特征评价的结果也被广泛用于指导景观发展,包括当地的景观管理策略,环境风险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景观价值测绘等。

  

  景观特征在中国的发展较晚,是一种较新的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最早由刘黎明等于2006年引进英国的评价体系,但展开都是一些描述性的研究。在我国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主体区划》中,提及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特征、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重要程度等评价标准将全国进行不同级别的生态功能区划分,主体功能区划虽然与景观特征评价的目的有差别,但其从生态将征角度进行分区的方法体现了景观特征的内涵,相当于具有专门目的的景观特征评价的特征化和做出判断的连续过程。

  国内现有的对于景观特征评价研究,不论是区域尺度、市县或村镇尺度,仅有一些描化性探索,或虽然体现了景观特征名称但缺乏景观特征评估的内涵和具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国农业大学的张茜在博士论文中构建过区域性的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但对于景观特征评价量化性的研究在国内任然较少。中国现阶段对于景观特征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完善方向和评价系统的构建和标准的建立。

  川西林盘,川西林盘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是四川地区最典型的乡村聚落模式,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兴起而逐渐引发了学界对于这一传统乡村聚落模式的研究兴趣。自川西林盘进入学界之后,引的无数学者和研究机构竞相争鸣,也已经诞生出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主要研究人员的构成为四川本土的风景园林研究专家及相关学者。

  

  川西林盘是蜀地最为突出的复合型乡村聚落模式,独具乡村风貌,不仅因对于其定性方面进行研究拓展,关于其生态功效、环境效益、景观美学等方面都应该展开研究,然而关于对川西林盘定量的相关部分的研究目前较少。四川农业大学的陈其兵对川西林盘有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后,最先出版了《川西林盘》等著作,综合了川西林盘的景观形态、景观生态、景观文化,指出其林、水、田、宅四大构成要素;

  而何兵、胥晓刚、段鹏、林光绪、蔡小于对于川西林盘的定义和定性方面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但现对于川西林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定性方面的研究。现对于川西林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川西林盘历史脉络的形成,以及其成因和文化价值;②川西林盘的整体形态特征和保护规划要点;③川西林盘这种传统居住方式的整体生态意义;④川西林盘景观单元形态与景观开发策略;⑤川西林盘生态效益、生态保护及特色动植物研究保护等方面。但综上可见,对于川西林盘这一独特的乡村聚居模式的研究还是较多的停留在对其定性方面的的研究,缺乏对其系统的定量化的科学研究。

  泉水聚落,关于泉水聚落的研究最早见于复旦大学的李嘎在其博士论文《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以西汉至元城市群体与中心城市的演变为中心》中,提出了“临泉型”聚落的概念。1998年,清华大学的张杰教授在研究中提到了济南老城区内沿曲水河一线泉溪水体空间特色的保护。

  

  张建华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多年来关注于济南城区由泉水所引发的特殊城市形态方面的研究,梳理了济南泉水聚落形成的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泉水聚落空间在空间尺度和城市景观构成中的等级作用;并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各种泉水沉降空间水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对研究济南泉水聚落的空间特征和历史渊源也有所涉及,现阶段的研究对主要集中在对于泉水聚落的形成方式,历史形态的演变,空间组织,聚落的更新与保护等方面,但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集中在对泉水聚落的定性研究方面,定量研究还较为缺乏。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0丝绸之路经济带房车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西安举办
下一篇:四川门票很贵的一处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却要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