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崆峒太极拳创编始末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崆峒太极拳创编始末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英娜 文/图

  

  崆峒太极拳创编团队。

  接到平凉市体育局“关于征集武术套路”的通知时,马明星和拜少宝正在准备“平凉查拳”申遗的事情,这是师徒俩武术启蒙时就开始练的拳路,筹划已久。

  此时,出来一项“创编具有崆峒地域特色的太极拳”的任务,如何取舍?两人一合计,“申遗”为“创编”让路,因为“这是关乎崆峒武术发展的大事。”

  创编 彰显崆峒地域特色

  “既要有崆峒地域文化特色,又要不同于其他武术流派,师傅,你说咱们从哪着手?”拜少宝问马明星。

  “拿到文件几天了,我不信你没想法,你先说说看。”马明星反问。

  “要不咱们各自写几句,看看在一条线上不?”拜少宝出了个主意。

  两人一个向左,一个往右,刷刷动笔,再凑在一起,相视大笑,果然有默契。

  崆峒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源之一,流传至今的有查拳、花拳、华拳、炮拳、洪拳、披挂拳、通背拳等多个拳种,刀、枪、棍、鞭、锤、镖等多种兵器,几百个武术套路。

  “既然要求不能和其他太极拳雷同,我们就把在平凉流传70年以上的传统武术经典动作作为蓝本,用太极的缠丝劲、螺旋劲以及松、沉、弹、抖身法,结合八法五步十三式要领,创编成一套崆峒太极拳。”马明星说,他五六岁时,师从父亲马恒福开始练习武术,自小耳濡目染,与武术结下了深厚渊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恒福、童天祥、居世安、朱文芳等人是崆峒武术界的佼佼者,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对于想习武的学徒也不藏着掖着,倾囊相授拳术套路之余,还要教诲其人礼待到,延续了崆峒武术开放包容的风气,熏陶了众多习武爱好者,拜少宝就是其中一位。

  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在全国掀起收视狂潮的同时,也激起了各地的习武热潮,平凉也不例外。同年,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跟着哥哥学了几年基本功的拜少宝正式拜马恒福为师,但刚刚学了一年弹腿,马恒福就不幸病逝。马明星便收下了拜少宝,两人亦师亦友,在武术这个共同爱好的牵绊下,情谊深厚。如今,要创编崆峒太极拳,更是把两人牢牢绑在了一起。

  为了进一步凸显地域特色,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进行了很多次推倒重来的设计,最终决定以崆峒山著名景点的名称,结合传统拳种的动作,来命名崆峒太极拳的招式,再进行动作设计。

  为了保证新创编的崆峒太极拳不与陈氏、杨氏太极拳风格雷同,他们还专门邀请了张六香、徐秀凤、苟芳芳加入创编团队。“这三位打太极拳各有特色,张六香陈氏太极打得好,徐秀凤杨氏打得好,苟芳芳竞赛套路好,我们在创编时需要把这些都回避掉,形成崆峒太极拳独有的套路。”拜少宝说,经过3个月的紧张创编,风格鲜明的崆峒太极拳终于完成,而风格就好像一盘菜的味道,只有品尝过后才知道它是什么。

  审核 一波三折终获通过

  2020年3月5日,平凉市体育局组织了对申报创编的崆峒太极拳套路的初评,包括马明星和拜少宝在内,共有5家单位、协会、个人报送了相关资料和视频,崆峒太极拳正式进入评审阶段。

  

  “我们的创编既有崆峒武术传统套路的精华,又不失太极的味道,还突出了崆峒山的美景和文化,每个招式都经过反复设计排练,底气还是有的。”创编成果首次亮相,拜少宝和马明星相当有信心,在市上组织的3次评审中,他们的创编顺利通过,成为唯一报送省级评审的项目。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省武协组织的第一次评审中,专家们认为,崆峒太极拳糅合了长拳和太极两种风格,有新意、有亮点,具有平凉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指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招式命名上必须使用专属名称,二是太极拳中不能出现八卦步伐。

  意见反馈回平凉,马明星和拜少宝埋头复盘,“专家的反馈意见中并未对招式提出其他要求,说明基本是持肯定态度,只需要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修改。”

  原本在命名时,他们还专门搬出了崆峒山景区图,对照八台九宫十二院及各景点的名称,结合太极拳的招式进行了创新,如仙人指路(聚贤桥)、玄鹤亮翅(玄鹤洞)、狮子摆尾(狮子岭)、二郎担山(二郎石)等,打完这一套36式崆峒太极拳,就等于逛了一遍崆峒山。

  可是,这样的命名却不符合创编标准和要求,比如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不管陈氏、杨氏,或者五大派哪一派,尽管演练风格不一样、动作有区别,但都得叫“白鹤亮翅”,而不能是“玄鹤亮翅”。

  创编时,他们还设计了一招“鹞子穿林”,由披挂拳的动作演化而来,根据崆峒山“鹞子翻身”和“八卦台”结合命名,“打出来相当漂亮”,但是专家指出,“步伐与八卦相仿,不宜出现在太极拳中。”只能遗憾舍弃。

  经过省内外专家的多次严格评审,重新命名改编的36式崆峒太极拳,终于上报至中国武术研究院,并于5月底通过最终审核。

  消息传来,创编团队很振奋,6个多月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

  “创编的时候,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和马老师吃喝都在崆峒武术馆,和其他成员的交流全靠手机,我们俩编一段,发给张六香,她练熟之后拍成视频发回来,我们再看再改,她再打再拍,如此反复,不断磨合。”拜少宝的手机上还存着当时张六香在纷飞大雪里打拳的视频,现在看,仍旧叫人感动。

  展演 崆峒太极江湖扬名

  10月20日,13个方队、8869人着装整齐,列队于崆峒古镇,崆峒太极拳首次正式亮相,气势如虹,蔚为大观,在各路视频的加持下,迅速传遍网络,获赞无数。

  “顾忌到大多数人的掌握及熟练程度,展演的是精简过的崆峒太极拳28式。”马明星解释,崆峒太极拳创编时是从竞赛的角度去考虑的,根据正规参赛8米×14米的场地,从起势到收尾,每一段是多少个动作,难易程度是几级,都按照比赛的需求创编。

  

  接到展演通知后,他们紧急做了调整,去掉了8个难度动作,修改了出拳方向,使之更加易学易练。“不同于竞赛时我只要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就行了,展演必须考虑起势在哪里、收势就要在哪里的问题,必须考虑尽量面朝观众,还有动作的整齐度美观度等等,这是最难的地方。”拜少宝说。

  “28式崆峒太极拳,套路更加精练,结构更加紧凑,符合展演需求,也更易于推广。”市体育局副局长马伟杰表示,此次创编时间紧任务重,各方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充分发挥了平凉“全国武术之乡”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了传统崆峒武术精神,不仅取得了展演的成功,还具有极大的普及推广价值。

  大家的肯定,让马明星和拜少宝及他们的创编团队更加干劲十足。根据市上的安排, 88式崆峒太极拳的创编又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次创编,将结合最初参与创编的另外4家团队及个人的成果,把其中的经典动作提炼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编崆峒太极扇、崆峒太极剑等,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

  马明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武术协会就提倡挖掘整理崆峒武术,但民间力量有限,况且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即便创编出来,也难以申报审核,更难推广。而这一次,借助“全民健身”的推进,借助平凉“太极之城”的创建,能有机会参与崆峒太极拳的创编,能把崆峒武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深感荣幸,“我已经69岁了,一辈子爱武术、练武术,今年才感觉真正办了一件大事。”

  有人问拜少宝,这套崆峒太极拳有没有版权,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们整理挖掘的是老先人的东西,创编出来是平凉的后代儿孙在练习,版权属于200多万平凉人。”在他看来,崆峒武术内涵丰富、海纳百川,崆峒山下、泾河两岸生活着的人们所练习的武术都叫做崆峒武术,没有谁一家或哪一个拳种能代表崆峒武术,只有吸取众家之长,崆峒武术才能常足发展,源远流长。

  END

上一篇:原创我国土豪最多的城市,比迪拜还多出4倍,亿万富翁达到23万人
下一篇:去香格里拉怎么玩?这里有一份最新的香格里拉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