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以文化为媒 做活“旅游+”文章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近年来,保山市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气候资源,依托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在永昌大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景区成功创建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家。保山做靓“千年茶乡”名片保山做靓“千年茶乡”名片

  以品牌创建为突破口,引进了华侨城、启迪、世外乡村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建成了司莫拉、玛御谷温泉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世外乡村·勐赫小镇、“大和顺”旅游区、启迪冰雪双创小镇、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等40多个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全市A级景区达96个,位居全省第一,旅游品质和城市IP吸引力不断提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1—10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190.68万人次,同比增长30.56%。

  以“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将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元素融入旅游领域,培育了比顿咖啡文化产业园、漭水黄家寨古茶园、界头花海等一批“农业+旅游”新业态;打造了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三馆文化广场、清河农耕文化博物馆、胡家湾文化园等一批“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出了高黎贡山茶博园汽车营地、腾冲世博牧云·悠所摩旅营地等一批“体育+旅游”新业态;发展了热海玉温泉、玛御谷温泉、邦腊掌温泉、康藤·高黎贡营地等一批“康养+旅游”新业态,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凸显,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中接触、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

  以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增收就业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民生改善,推动乡村振兴,让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通过发展旅游业,打造了一批茶文化旅游景区、乡村艺术旅游景区、研学旅游景区、传统村落旅游景区,带动种养农户、非遗传承人、餐饮从业人员等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旅游服务业,不断加深各族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交流合作中增进共识。

  以文化互鉴交融为突破口,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文艺作品创作和旅游演艺节目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建成市图书馆巴川分馆、隆阳中咖书院、腾冲东山书院、施甸善洲书屋、“东篱风语”图书角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近年来,保山先后组织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00多件、美影书作品500余件,其中30余件作品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项。《春暖司莫拉》等5件作品获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挑箕乐》获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银奖,歌曲《总书记来到咱司莫拉》获“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全省文艺类宣讲二等奖……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持续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山市精准落实中央和省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稳增长“15条”措施,对文旅行业在景区创建、精品酒店建设、民宿客栈升级、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举办线上、线下文旅促消费活动,营造消费氛围,促进市场复苏,帮助文旅企业提振信心。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红色旅游”“非遗旅游”“边境旅游”等精品线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借助红色旅游等资源,通过展陈、人工讲解、智能导讲、数字化技术等方式,寓教于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可感可触、可亲可及,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各族游客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今年1—10月,保山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3.49亿元,同比增长28.12%。(保山市委统战部)(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上一篇:318川藏线在“哭泣”!自驾游的人很享受,当地居民却看不下去
下一篇:一张十几万的南极船票,南极如此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