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效应”火爆!免税行业重拾“烟火气”,上市企业争相入局分羹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

  防疫政策优化叠加冬季旅游旺季来临,海南离岛免税近期重拾了“烟火气”。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旬以来,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金额超1亿元,元旦三天假期日均购物金额更是达到1.4亿元。国内免税市场在新的一年迎来了“开门红”,免税行业这个赛道也愈发受到追捧。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维权)、、等十多家企业正在申请免税牌照。此外,早在2020年就获得免税牌照的旗下的国际免税港,也将于近期正式开业。国内免税龙头也于2022年10月在海口开设了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

  “新人”陆续入局,老玩家持续扩大版图。在出入境逐渐恢复、持续扩大内需和加快免税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免税行业有望在疫后强势复苏,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吸引更多玩家竞逐。

     上市企业扎堆申请牌照

  旅游消费市场回暖,资本市场也有新动向。

  根据王府井最新公告,王府井国际免税港将于2023年1月正式开业,项目总经营面积10.25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开业。目前,一期已引进香化、黄金配饰、数码家电、家居、酒水、儿童、保健品、食品咖啡及体育用品等九大品类,将近400个品牌,其中海南首进品牌20余家。据悉,王府井于2020年6月取得免税牌照,2022年5月公司收购了万宁首创奥特莱斯,随后更名为悦舞小镇,10月获批离岛免税项目。

  也在近日宣布,拟购买珠海免税100%股权,向上市公司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的免税业务,将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以免税业务为主导的大消费产业、发展可期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及坚持精品化路线的房地产业三大板块为核心的大型上市公司。

  此外,在2022年11月发布公告拟购买海旅投持有的海南旅投免税100%的股权之后,离免税牌照又进了一步。近期,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将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材料报送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受理部门。

  作为国内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在并购整合海南免税及日上免税行之后,又于2021年12月公告现金收购中侨免税的母公司港中旅资产公司,整合后的中国中免2021年市占率达86%。据悉,港中旅资产公司拥有免税外汇商品经营资质,可以经营外汇免税商店,即回国补购型的市内免税店。中国中免称,公司目前没有此类型免税店,交易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整合免税资源,巩固和完善公司免税业务布局。至此,中国中免已完成全免税渠道资质的布局。

  免税市场不断扩容,无论是“老玩家”还是“新手”都想分得一杯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中百集团、岭南控股、、步步高等十余家公司在申请免税牌照,但这些企业的牌照申请工作一直未取得实质进展。

  据了解,免税行业实行国家特许经营,牌照成为公司开展业务的关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赵圣慧向记者介绍,企业获得免税商品经营资质,需经过财政、商务、海关、税务、旅游局以及国务院等部门的批准。目前全国仅有10张牌照,分别是中国中免、海南免税、中免日上、中出服免税、中侨免税、王府井、深圳免税、珠海免税、海旅免税、海控免税,中国中免在其中就拥有了4张牌照。

     不难发现,申请免税牌照的企业多数是商贸零售类企业和大型地产公司。赵圣慧分析,商业零售企业拥有自己的零售物业或相关业务,也有一定的货源渠道,开展免税业务更能为他们的零售业务引流。地产和旅游有天然的结合,也为免税店创造了一定的消费场景。因此,这两类公司获得牌照之后更便于开展免税业务。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直接申请显然门槛更高,所以上述多家企业都通过并购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来进入免税赛道。

  “海南效应”火爆

  免税牌照火热的背后,是免税行业的“海南效应”愈发凸显,防疫政策的放松更是给国内免税行业吹来一股东风。

  过去三年的疫情让全球免税行业深受重挫,中国政府也为此不断放宽免税行业政策以支持免税行业发展。2020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当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 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单件商品最高免税额度为10万元;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作为国内最大的免税市场,海南离岛免税在各项政策的刺激下获得了高速增长。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至2022年6月底,海关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906亿元、销售件数1.25亿件、购物旅客1228万人次,日均购物金额1.24亿元,较新政实施前增长257%。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海南免税消费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到2025年,海南离岛免税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消费市场。

  “海南自由港的建设确实刺激了很多企业,但这背后最根本的还是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强大的消费需求。”赵圣慧分析,我国进口商品关税从6.5%~18%不等,增值税为17%,消费税达30%,累计需要缴纳超过60%的关税以及相关的税费,免税商品在普通进口商品面前有着巨大的价格优势,而我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热度一直很旺盛。企业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免税品经营资质来销售免税商品。

  近期防疫政策放松,叠加冬季旅游旺季到来,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更是成为了冬日里的“一把火”。据海南海关介绍,自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22亿元、购物旅客4.3万人次、件数47.6万件。人均购物金额9816元,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防疫政策放开后,企业预期未来旅游业会振兴,而旅游业这几年最火的就是免税店,所以不少企业都想赶上疫后报复性消费的浪潮。”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分析,免税店这个商业业态,是这几年旅游和商业结合最火爆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疫后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

  利润高门槛也高

  相对于国内商贸流通业,作为一个特殊经营行业,免税这个业态的高利润空间也是众多玩家纷纷入局的重要原因。

  中国中免业绩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免税商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由2017年的149亿元增至2019年的458亿元。免税商品销售毛利率2017年为45.7%,2018年为53.1%,2019年为50.0%。疫情影响下,由于对销售商品加大折扣及促销力度,中国中免2020年免税商品销售收入明显下降,2021年有所回升,但销售毛利率降至37.8%。

  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时公布的业绩情况也证实了免税较强的盈利能力。据格力地产公告,珠海免税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实现净利润7.2亿元,净利率达27.2%。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珠海免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9.1亿元、1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6.1亿元、2.2亿元,对应的净利率分别为11.8%、32.1%、17.1%。

  格力地产表示,收购珠海免税后,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预计得以明显提升,每股收益预计将增厚,有利于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免税行业不仅利润高,门槛也特别高,即便拿到牌照了,也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做起免税商品的销售生意。比如,王府井虽然在2020年6月就拿到了免税牌照,开始布局免税市场,但是直到2022年才有线下实体店落地的消息。这也从侧面反映,免税这个“香饽饽”并不是想吃就能吃。

     “王府井的入局,意味着免税牌照有放开的迹象,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获得牌照,行业的发展或许会更加均衡和健康。”赵圣慧认为,这种均衡和健康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已经拥有牌照的经营者,在激烈竞争下会更多思考如何去丰富商品品类、创新业务类型;第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地方的垄断格局,以往只有一、二线城市才有免税店,尤其以口岸免税和机场免税为主,其他地区如果没有口岸和机场,基本就不会有免税店。如果有更多新入局者申请到市内的免税店,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也可以买到免税商品。

  盘和林也认为,随着运营商增多,未来免税商店对于企业业绩增长的推动能力会逐步减弱。“没有消费者会拒绝性价比的诱惑,这也是商业渠道竞争的本质。”他指出,免税需求总量是庞大的,只是这个蛋糕分食的企业越来越多,单家企业所分到的好处就越来越有限。“企业未来毛利率一定会承压,甚至需要通过赔本烧钱来扩大市场份额。”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拿到免税牌照只是第一步,要真正把免税店运作起来,还需要人才、货源、地段三方面的资源支撑。其中,货源关系到价格是否有优势、品类是否充足等,地段则决定了客流量。

  在赵圣慧看来,企业拿到免税牌照并且真正运作起来后,商品的品质管理最为重要。“免税本身就是优质商品的代言,消费者普遍认为免税店销售的商品都是有一定品牌力的,或者当地比较优质的商品,所以企业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商品的品质管理上。”

  出境游红利扑面而来 国内免税行业何以比拼全球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 “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并提出自1月8日起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伴随出入境政策的调整,中国出入境需求扑面而来,近期的机票、签证、酒店预定等方面业务量都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不少旅客都已做好出境游计划。面对境外这么多类型免税店,国内免税行业还能否持续火热?

  自1980年至今,中国免税行业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国内仅10家企业获得免税牌照。从免税运营上看,日上免税行和海南免税均由中免绝对控股,相当于中免实际拥有四成免税牌照。而且,10家企业各自免税牌照的经营区域和经营类别各不相同。中国中免通过收购拥有免税全牌照,可以经营机场、口岸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市内免税店;深免集团和珠免集团主要经营机场、口岸免税店;中出服主要经营机场、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港中旅(中侨)主要经营市内免税店;王府井为离岛免税店。

  由于中国市场免税牌照数量稀缺,免税特许经营权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在内地的低价竞争并不明显,但出境游放开之后,尤其是港澳通关以后,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地免税市场,尤其是海南免税市场。港澳免税市场相对来说距离近、价格便宜、政策也比较友好,同时港澳还是比较发达的旅游目的地,有望在出境游放开之后迎来第一波红利。

  格力地产在收购珠海免税时也提醒投资者,国内外大型免税运营商经过多年发展,经营模式较为成熟,已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并占据较大的市场规模,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若国内外大型免税运营商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供应链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强,其销售的免税商品全球比价竞争优势将持续提升,免税行业市场竞争将加剧。珠海免税若无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快速应对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将面临现有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当然,强大的市场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个“蛋糕”够大。就疫情之前的中国市场而言,据世界免税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消费者免税消费占全球免税消费规模的40%,其中境外免税消费超过1800亿元,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就撑起了全球免税消费的近半壁江山。免税店主要以奢侈品为主,贝恩咨询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外购买奢侈品984亿欧元,占全球奢侈品总额的三分之一,依然是最大的消费国家。但从目前来看,免税市场主要消费在国外。2019年,中国人消费了全球40%的免税品,但中国免税市场销售规模却只占全球份额的8%,说明中国免税行业提升潜力巨大。

  另据商务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全球免税市场规模将超过疫情前,达4221亿元,中国免税市场规模占比将提升至31.3%。2026年全球免税市场规模7437亿元,中国免税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有望进一步增长,达到44.8%。

  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及免税业发展,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开源证券分析师初敏认为,纲要进一步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免税相关政策有望持续优化落地,2022年低基数叠加当前回暖趋势,2023年免税业离岛和出境业务复苏有望伴随政策持续落地分阶段兑现。

  但是,正如格力地产所提示的,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免税运营上还需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快速应对市场竞争,提高供应链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盘和林也认为,我国免税行业在购物便利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免税政策还有进一步放宽的空间,尤其在免税店的选品上,应尽量错开和国内商品的竞争,寻求差异化和独特性,方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上一篇:印度脏乱差,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选择去印度旅游?这三点是关键
下一篇:印尼最美的巴厘岛,真实情况却让人大失所望,游客抱怨被各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