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近年来新冠肺炎的蔓延以及新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重挫了全球旅游市场,我国旅游市场也因此受到较大冲击。

  但鉴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外疫情仍然肆虐的情况,尤其是2020年我国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旅游仍然有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国内也不断有城市出现疫情甚至是较大规模的传播,这给人们跨地区旅游带来较多变数,城市近郊游,城市内部休闲游、深度游比以往都更加符合时代背景。

  而全域旅游思想中旅游资源遍在化、全民游客等思想也符合这一发展趋势。

  那么全域旅游到底有何意义呢?本文笔者就为大家详细阐述下。

  01缩小城乡、地区间二元差距

  工业化做强了平原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却难以做强山区经济;工业化做强了城市经济却很难做强乡村经济。

  这种城乡间、地区之间的二元差异,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

  全域旅游的思想对于这一难题的缓解、解决提供了重要参考方式。

  相对于全域旅游,早期旅游发展在突破城乡经济、地区经济二元结构上影响甚微,甚至拉大这种差距。

  

  一方面,旅游资源丰富、价值显著的地区在旅游开发早期便于得到资金扶持,基础设施等条件较早得到改善,使该地区更早与外界实现经济交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而对于很多也有旅游发展潜力但资源品级、发展环境等因素处于劣势的地区而言,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资本的关注,经济实力就逐渐被前者拉开差距。

  另一方面,城市在基础设施、旅游消费市场等方面占据着更大便利与优势,良好的工商业基础为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与市场需求,就使得一批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的城市迅速发展。

  早期旅游发展并没有缓解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的马太效应,而新的时代背景及全域旅游思想都为二元差异的缩小创造条件。

  城市不再只是工商业的基地,工业遗址旅游、商务旅游以及为当地居民提供的各种休闲旅游活动都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城市近郊兴起的各式农庄休闲体验活动,就是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的典型代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是实现城市、乡村功能互补的方式。

  

  当然,不仅是城市近郊,在那些远离城市但也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偏远农村,基础设施等发展旅游的条件也在逐步改善,尤其是那些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颇具民族与地方特色、可进入性高的村寨,或是因毗邻区域核心景区而易获得市场青睐的特色村镇,颇有康养旅游、休闲度假的发展潜力。

  总之,全域旅游强调产业融合,那些在以往看来和旅游行业没有过多联系的产业,现在就可能被发展休闲旅游项目。

  旅游业发展不再依赖于以旅行社、酒店为代表的的传统旅游产业,而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之下,产业融合发展使得旅游要素不断扩大,乡村特色资源、山区自然、文化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这样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来说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02创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在过去,人们往往就旅游言旅游,这种认识其实是片面的,割裂了旅游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旅游资源并不单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开发旅游并不只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旅游资源的评价也不应局限于旅游者的主观旅游体验、不应局限于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

  

  全域旅游理念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这一更高水平经济发展模式之下,一些地区的旅游业发挥着对各行业的引领、提升作用,并获得更加高效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这跳出了旅游行业本身。

  全域旅游的观念不是学者空想出的理论,而是在我国旅游实践中提出的顺应发展规律的新思想,其在实践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03形成旅游空间体系化发展格局

  以往旅游活动过度依赖景区景点,某几个固定的景区形成的旅游线路就成为旅游者遵循的足迹。

  而全域旅游促进旅游空间的体系化发展,串点成线,以线构面,并形成立体化旅游空间体系。

  在以往,旅游景区在地区旅游发展中占据龙头地位,现在也有人认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将行政区打造成一个景区。

  

  而想要全域均质化发展旅游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其实全域旅游思想提倡的是以点带线、以线构面。

  以点带线就是景区仍然作为域内一“点”,再以现代交通体系为依托,连接其他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廊道,不同旅游廊道纵横交错,为全域的旅游发展展示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旅游空间的体系化发展,不仅单纯停留在二维空间的点线面构建,更需要全面考量不同区块、廊道的性质、价值,衡量其在全域旅游时代所能起到的作用,使区域内各组成部分优势互补,成为能够满足休闲、游憩、求知等多种旅游需求的空间体系。

  04缓解旅游淡旺季发展难题

  全域旅游有利于削弱旅游淡旺季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刺激淡季、非周末、非长假的旅游需求,延长旅游的时间线,从而促进全年均衡发展。

  在以往,更加注重观光游览使得视觉享受在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因此自然风光就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域的四季差异造成景观上的变化波动,旅游吸引力大小也会有季节性变化,从而促成了旅游地淡旺季的产生。

  自然条件的季节性变化是不可控因素,但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仍大有可为。

  一是全域旅游强调环境因素发挥作用。

  若目的地能不断改善区域环境,使区域景观得到提升、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其吸引力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就会减小。

  如我国北方城市冬季易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植被的凋零就成为降低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是“全时空”注重发掘淡季旅游资源,创造目的地旅游淡季的价值。

  如近年来在迎接冬奥会的大环境以及冰雪运动盛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北方城市对冰雪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三是丰富旅游地旅游项目,给游客更多选择,同时做好全时段服务供给保障工作,将较大程度地分流全年游客量。

  

  除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观差异,一些节庆活动在时间上的集中性也造成了旅游目的地的淡旺季。

  就洛阳而言,洛阳牡丹文化节的知名度享誉全国,因此每年牡丹花会期间就出现旅游服务供不应求、酒店房价暴涨的现象。

  而打造更多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旅游项目,能够平衡淡旺季的旅游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第四,全域旅游强调统筹行政管理,政策措施对于调控淡旺季的客源也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地方为了在旅游旺季首先较大程度满足外地、外省乃至海外游客的需求,通过政策或优惠措施将本地居民的旅游需求转移至“较冷”或新兴资源,而在旅游淡季则激发本地居民消费热情,拉动本区域内需的增长。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国游客,这里有一份贵州旅游攻略请查收
下一篇:同程旅游自营助贷“提钱游”因涉219元会员月费等遭诟病,被投诉涉嫌砍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