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旅游悄然兴起,中国人越来越多,旅游对其生态影响有多大?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综述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南极独有的最原始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人们纷纷前往南极,渴望探寻最纯净最原始的自然风貌。

  然而,快速发展的南极旅游对南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虽然有《南极条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等一系列条约管束,但其未能跟上南极人类活动的步伐,南极条约体系已经几十年没有增添新的强制性条约或协定,可以说面对快速发展的南极旅游,国际社会尚未形成完善的全球治理机制。

  今天我们就着重讲一下,人类旅游对南极到底有哪些影响!

  南极有多脆弱?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总面积约达1400万平方千米,居各大洲的第五位。南极大陆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之外的陆地,是南极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少有的两块被大洋环绕的大陆之一。

  此外,南极大陆被冰川覆盖,这些冰川构成了全部地球淡水资源的70%,其四周被数量众多的浮冰以及巨大的冰架包围,这些浮冰和冰架犹如一条巨大的锁链将南极大陆与外界分离。因此,南极大陆是人类最难接近的大陆,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人员定居于此。

  南极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得其保留着最原始、最纯净的生态环境。整体看来,南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也表现出来很多特性。

  独特性和原始性南极地区处于地球最南端,与地球其他生态系统相对分离,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保持着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原始风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处女地”。

  脆弱性和整体性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为冰雪覆盖,除了一些苔藓之类,几乎看不到任何植物。

  南极大陆生态系统与南大洋生态系统相互交织,互相依赖,有研究表明该地区生物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食物网相对较短并且很容易受磷虾数量的影响。

  敏感性南极地区温度极低,限制了垃圾和石油污染生物降解的能力,生态系统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化不良物质,这也使得该地区对人类活动极其敏感。

  跨区域性和重要性南极洲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孤立,但却是确定全球气候和大洋环流的中心,也是众多濒危动植物的家园。

  南极生态系统影响着全球和全人类,具有跨区域性特点,南极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全球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南极旅游的发展

  南极旅游的开端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6年,阿根廷和智利通过海军运输船运送了超过500名付费游客登上南设得兰群岛。

  1966年,拉斯.埃里克林德布劳德领导了首次游客南极探险旅程,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游客对于南极生态保护的意识,向世人传达南极在全球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969年,林德布劳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艘专为运载游客前往南极旅游的探险船舶“林德布劳德探险者”号。自那以后,他的南极探险旅游模式被众多旅游公司仿效,自此拉开了南极商业旅游的序幕。

  在南极旅游发展史上,20世纪90年代是个重要分界点。在此之前,南极旅游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无论是游客规模还是密度都低于南极科学考察人员。

  而90年代以后,前往南极旅游的游客数量快速增长,并在1993年至1994年这个旅游季,南极的游客量首次反超南极科考人员。

  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南极的游客人数增长了近二十多倍,根据南极旅游国际组织协会发布的《2017-2018旅游季南极旅游概况暨2018-2019旅游季初步估算报告》中显示:

  2017-2018旅游季南极旅游人次达51707,同比增长17%,登陆游客为42576人次。

  南极旅游总人数创下了历年人数之最,超过了2007-2008年46265人次的记录。其中,中国游客占总游客总人数的15.8%,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33%。

  南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上文也说了,南极地区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很难进行自我修复,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

  90年代以后,南极旅游迅猛发展,人迹罕至的南极地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这势必会影响南极的生态环境,其影响主要包含在以下几个点。

  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目前来说,乘船进入南极在南极旅游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南极半岛地区,传统的商业船载旅游登陆占所有登陆活动的95%以上。

  数量众多的大小型客船、游艇涌入南极地区,在航行过程中必然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对海洋环境造成较大威胁。

  此外,南极海域航行条件恶劣,冰山、浮冰随处可见,对船舶冰区航行能力要求高。但并不是所有的船舶都具有抗冰的能力,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继而引发漏油事故,这对于自净能力低下的南极可谓是重大灾难性事故。

  例如1989年“巴哈亚·帕莱索”号触礁事故以及2007年“探索号”邮轮与冰山相撞事故,两起事故导致大量原油泄漏,严重破坏了当地生物的栖息环境,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

  干扰本土动物栖息繁殖受天气的影响,南极旅游活动一般集中于极地的夏季,游客量一般在一月份二月份达到高峰。而此时正是南极地区某些动物繁殖期,大量游客的到来容易使它们受到惊吓,繁殖能力下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德雷企鹅,人类近距离的参观降低了种群的孵化率,在短短几年内阿德雷企鹅的数量就大大下降。

  在乔治王岛,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极大地压缩了南方巨鹱的栖息空间。南方巨鹱属于本地敏感鸟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急速下降。

  对地貌、地表植物造成破坏南极保留着最原始的地貌特征,各种地貌地形都是在特定环境中经过数万年的演化才形成,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具有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对于整个南极地区而言,南极旅游造成的影响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南极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点非常集中,对于这些地方来说,南极旅游活动带来的影响却是十分重大。

  一些基础设施的修建、交通工具的碾压、大量游客的肆意践踏、垃圾的丢弃等等破坏了原有地貌,对地表植被造成碾压,对当地土壤等产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外来物种和病毒的入侵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南极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系统。

  旅游的兴起使游客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各种大小型船舶、游艇、飞机在南极地区穿梭,人员的跨区域流动变得频繁,打破了南极的相对独立性,这必然伴随着南极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南极不同区域之间物种的流动,大大增加了外来物种和病毒侵入南极的风险。

  南极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脆弱性,生物链较短,各物种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外来物种侵入的后果可能比人们想象得更为严重。

  结语

  当然,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南极旅游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负面影响,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

  正如1966年林德布劳德领导的首次游客南极探险旅程,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目的在于唤起人们保护南极生态环境的意识。

  林德布劳德曾经说过,“人们无法保护未知的东西”,南极旅游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南极,教育他们了解南极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并促进他们意识到南极在全球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南极旅游还可以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旅游产生的思想和文化形象的交流有助于人们善意和更好地理解各地文明。

  最后,南极旅游作为和平利用南极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促进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

  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记住,那就是这所有的好处都建立在保护好南极环境的前提之下,如果以后有小伙伴有机会去南极玩,一定要按照规矩文明游玩,切勿破坏环境。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智慧城市,西部百强县市的伊宁市
下一篇:三年后,山西将打通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三晋旅游即将迎大发展